1
上周跟朋友聊天,他說他很郁悶,因為他有一個朋友又跟他借錢了。每次300或者500的借,都是朋友又不好意思拒絕。朋友說這哪是借錢呀,這分明是要錢,借的這點錢他不好意思還自己也不好意思要,時間一長他都忘了。他的這個朋友我也認識,但接觸的不是太多 。通過了解這哥們最近又把老板給炒了,這已經是他一年內第5次炒老板魷魚了,我內心在想這哥們好有魄力,朋友還說他雖然工作好幾年了但到現在每月2000塊錢的房貸還需要家里給還。
離職后他每次都抱怨:
不是工資太低,就是工作任務太重總加班,
要不就是周圍同事太冷漠,
再或就是領導態度不好,
或者上班路程太遠,要倒好幾次公交車,
等等理由。
每次辭職理由都一大堆,但是從來沒聽過他說自己哪有問題。對于一個工作了好幾年的人來說,在工作上還沒有給自己定好位,還在找方向,像一個無頭蒼蠅那樣四處亂撞真的是件很危險的事情。
這個朋友不停的換工作,而且在一年換了5家單位,平均起來不到3個月換一次。那他只能是這樣的循環模式:找工作->投簡歷->面式(多家)->入職(試用期)->不合適->找工作。
這樣做除了浪費時間我真想不到其它的,更談不上成長,這是在跟自己的成長較勁。
2
那天看到了一篇文章,讓我震撼。
文章寫了兩個哥哥:一個表哥,一個堂哥,兩個哥哥有兩種不同的人生。兩個人都生活在鄉下,年齡差不多,而且同一年結的婚。結完婚后兩個人立足農村開始搞養殖業養蛋雞,因為鄉下最多的資源就是土地和糧食。
剛開始養殖,兩個人都沒有經驗,蛋雞總生病,還有各種狀況。只過了半年堂哥就受不了那種起早貪黑的苦,還沒有等到雞下蛋就淘汰了所有的蛋雞,不在繼續了。堂哥不養雞后,就出去打工,每年都去不同的地方,最后又搞了大車跑運輸。而表哥還在堅持著,遇到問題就想著辦法解決問題,最后養雞的規模越來越大,經驗越來越豐富。
堂哥打工掙的那點錢,除了養家糊口外所一年到頭所剩無已。同時他還愛交朋友,經常在外面吃吃喝喝,資金更是捉襟見肘。表哥每年到頭資產都在增加,養殖規模都在擴大,經驗越來越多,蛋雞有病自己聽聲音就知道是什么病。在養殖方面,還能幫助到其它人。
十年后,堂哥還在打工,靠天吃飯,沒有資產,而且負債十幾萬(蓋房和買車借的)。而表哥通過自己的努力掙錢,除了不斷增多的固定資產,還有幾十萬的現金流。表哥是他們村里第一個擁有電腦的,第一個連接到寬帶互聯網的,第一個有私家車的,還有很多個第一,這些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掙來的。
3
故事1中朋友的朋友,每次離職都認為是外因導致自己離職,從不查找自身原因,這是思維里的一堵墻,必須要拆掉。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不會游泳的人,不要指望換個游泳池就會游泳。要想學會游泳,必須克服惰性,必須要在水中刻意練習。不會游泳不要懷疑是泳池的問題,要從自身找原因。
剛開始工作,很多都不會,都需要別人去教,這是正常的。這也是一個過程,必須經歷的,經歷過才會由新手到大師。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指出自己的不足,這恰恰是好事,可以讓自己直面自己的問題。笑來老師說,人最可怕的不是自己不知道,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當別人給我們指出來的時候,我要能正確的面對。而不是接受不了或者不敢承認,要有一個好的接受態度。只有先學會裝“孫子”,以后才能做好一個“大爺”。現在連“孫子”都裝不了,以后永遠你都是個“孫子”。
在職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與人相處,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我們的交往不能只限自己認識的人,這樣無法擴大自己的圈子。學會與人相處,去與他做朋友,擴大自己的朋友圈,這也是自己的人肪積累的過程。你認為別人冷漠,那你做到了見誰都有親和力嘛。你認為別人不理你,那你理別人了嘛。改變的還是自己,當你對所有人都微笑,對所有人都主動,那別人反饋給你的一定也是這些。
剛開始工作都要面對一個陌生的工作環境,要能夠快速的適應環境和學會與人相處,這才是最重要的。感覺不好就換工作,那只能一直在試用期里面,一般公司試用期都是三個,工資肯定也是很低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快速的學習,爭取提前結束試用期,這才是剛入職場的正確姿勢。
剛開始工作時找準自己的方向,方向找好了給自己定個目標,用三年的時間在工作中快速積累、快速收獲、快速學習和快速奔跑。不斷的提升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強大,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團隊里的核心。
這個朋友不僅頻繁的跳槽,而且還不停換方向。一年下來,掙不到錢的同時還沒任何收獲,這時間浪費的看著都可惜。
錢重不重要嘛,錢當然重要。但比錢更重要的是成長。要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相比于時間,相比于金錢成長最重要。如果你在的地方能夠每天都讓你學到很多東西,即使委屈一點,領導批評幾句有什么大不了的。能接受別人的批評也是成長的一部分,必須正確的面對。當成長足夠后,當有一天面對新機會換工作時,內心應該是充滿自信的,應該是這樣的:我有能力,我有信心做好,所以我不怕。
開始工作要能付辛苦要能吃苦,現在苦最多苦一陣子,現在不苦以后要苦一輩子。之前跟Barbara老師學英語時她跟我們說“Learning English is like a cup of tea, it won't bitter for a lifetime, but for a short while anyway”,其實生活何嘗不是這樣,生活也是要先苦一陣子才能后甜很久。
一味的抱怨工作重,任務多沒有任何意義。多又怎么了,做了你能掉兩斤肉嘛,不想承擔,不想擔當,還要高收入,那只能在夢里 。有一句話叫多吃多得,工作中也是,多做多得。多做,同樣學的東西也要多。這么淺顯的道理都看不明白,還談什么人生。
當自己不夠強大時沒有人在意我們的自尊,當我們不夠強大時還把自尊看的那么重,除了讓自己郁悶沒有其它。這個世界真的不會在意我們的自尊,這個世界需要我們先做出成績才會給你自尊。
另外,不是不能換工作,而是要有度,要有選擇,要有計劃!
4
故事2中,在十年后堂哥與表哥有了天壤之別,是什么產生了這么大的差距,根源只有一個:思維。
堂哥做事不喜歡動腦子,就是喜歡做一條線上的工作,機械的去做事,不走心。表哥做事能夠堅持,而且能夠持續。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解決問題就是提升自己的機會。
堂哥喜歡喝酒,喜歡交朋友,用他自己炫耀的話來說朋友一大堆。但這些朋友都是酒肉朋友,酒肉朋友關鍵時候扶不上墻。這些人在一起說的最多就是酒話和吹牛。表哥也喜歡喝酒,但非常有度。他沒有那么多朋友,他認為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質。表哥的朋友在一起聊的是如何養殖,如何致富,如何擴大規模,如何合作等。
堂哥通過結交更多的朋友來提高自己的身價,他經常說:我新認識的朋友那誰誰在哪哪工作,我們關系非常好。但堂哥的這些朋友都是單向的,只有他主動聯系別人,別人很少聯系他。表哥通過不斷積累資產和現金流,提升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富有。表哥的朋友都是經常來看他,約他、找他一起吃飯的。
堂哥不知道,當一個人不夠強大時,在別人眼里是沒有價值的。這個價值不是你自己認為你有價值,而是別人認為你有價值你才會有價值。只有別人認為你有價值,這樣才會有對等的社交,才會有對等的圈子。否則一切都是失衡的,就像堂哥那樣,使勁的經營自己的人脈,但酒肉朋友多,真正的朋友少的可憐。朋友在一起一定對等而且是雙向的,這樣才能走的遠,走的長,而且越走關系越近。
堂哥掙的辛苦錢都要靠老天爺的“臉色”,如果天氣不好,他的運輸就干不了,就要停工,當然停工是沒有錢賺的,一年加起來能好好干活的日子也就那么幾個月。表哥掙的錢跟天氣沒關,不管天氣如何變換,該怎么掙錢就怎么掙錢,一年365天每天都有錢進帳,而且越來越多。
堂哥掙的錢還要看老板的“臉色”,老板說拖欠工資就拖欠工資,有脾氣你的窩著。表哥掙的錢要看自己“心情”,如果雞蛋價格感覺低,我不賣了,這是底氣。
堂哥沒事的時候想的最多的就是找個朋友喝酒,再或者玩牌打麻將來消磨時間。表哥一停下來就在想,我在哪進料能便宜點,怎么能節省成本,怎么能把規模再擴大一點,怎么能讓雞少生病一點。
有一句話叫勞心者制人,勞力者制于人,現實生活中真的就是這樣。時間很公允,當它獎勵用心付出的人時毫不吝嗇;時間又很殘酷,當它打擊愚蠢時毫不留情,總是在關鍵時啪啪打你臉。
5
希望你真的要知道:不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思維,是你的思維導致了你的貧窮。
不同思維決定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決定了不同生活質量。
沒有經濟基礎,哪來的經濟獨立,沒有經濟獨立哪來的財富自由。
不同的人選擇不同,所以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不想付出還想得到更多,哪有那么美的事情。
醒醒吧,姿勢不對,起來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