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里印象】
馬德里,竟然沒有明顯的地理標識和歷史標識,很難有所依據提煉出這座城市的核心印象,但是我想“中心”一詞受之無愧。
西班牙的首都,地域位置的中心。馬德里可以認為是托萊多政治中心的延續和加強,首府在托萊多的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女王,擊退了摩爾人,開創大航海,是西班牙歷史榮耀的中心,雙王拉開了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大幕;托萊多受地理限制,國家中心逐步向馬德里轉移,哈布斯堡王朝遷都馬德里,成為全國政治中心,西班牙在彼時也成為世界霸主級的強國。強到什么程度呢?這個笑話是最好的佐證。
D09-70-西班牙國王頭銜
盛極必衰,再之后,拿破侖占據西班牙,標識也是攻占馬德里,此時已經用馬德里指代西班牙了。
不過卻沒有征服西班牙,五年的獨立戰爭拖垮了歐洲大陸的霸主法蘭西帝國。攻占馬德里回軍法國翻越比利牛斯山時,波拿巴拿破侖輕蔑地對隨從說:“歐洲到這里為止”,藐視西班牙不配做歐洲國家,然后5年后,法王拿破侖不得不承認說:“西班牙表現為一個重視榮譽的整體,我無話可說,只能承認,他們贏了。。。”
奧特萊斯
從托萊多到馬德里城郊的奧特萊斯~拉斯咯扎斯購物村(Las Rozas Village),大概1個多小時的車程,下午14:30左右到的奧特萊斯。
D09-71-馬德里奧萊
車不算多,人也不算多。
D09-72-1
沒有太多可說的,沒有想像的大,也沒有預期中的便宜。我覺得預留一個下午足以,一天就比較浪費了。
感慨一句,祖國的強大,中國新年的影響力從客服中心就可見一斑。
包括商區工作人員派發小豬糖果,非華裔對此不明所以。當然,不影響領取品嘗。
其實逛購物村對孩子來說,還是有些無聊了。他們對名牌,對衣服鞋包完全沒有熱情,遠不如路邊的2元店。跟著大人,走,走,走。。。。
喂鴿子,仍舊是無處不在的樂趣。
偶爾陪著媽媽翻翻圍巾和包包,避免太多無聊。
直到發現購物村角落里的兒童游樂場,才有了趣味。中中外外的小朋友們,在一個游樂場里玩耍,體驗還是很好的。
旁邊就是餐飲區,找個座位,喝著飲料,倒也愜意。只是,冬天里的鐵藝桌椅太過涼爽~~
入駐馬德里
晚上8點才從奧萊離開,艱難的兜兜轉轉定位道路和尋找酒店。真是首都呀,21:30仍舊是大街人潮涌動,車水馬龍,才感慨停車竟然的如此困難!最終找到一個小小胡同里面的垂直停車場。
酒店房間很寬敞,位置也非常靠近繁華街區,是一個吃吃喝喝逛街買買的好所在!
馬德里第一天上午,普拉多博物館
清晨醒來,從窗口一眼望去,視野開闊,心情也輕松起來,馬德里作為西班牙之行的最后一站,預留了兩天,不設目標,打算輕松渡過。
先是去還車,開車到火車站附近,一個存車場的小岔口,要勇敢的開進去。
(我們是因為實在找不到停車的位置,又找不到還車點,打算開進停車場再步行的,結果陰錯陽差找對了位置)
還車之后,在車站附件吃早餐。孩子們全程插卡音箱不離手,西班牙旅行一趟,聽了整套的《西游記》。
國外公共場所,貌似是不排斥狗狗的,無論大小。在這里,小動物對于人類而言,陪伴的意味打過了寵物,與國內不同。
我們親人與親人之間,羞于表達;小區里經常看到很多人對寵物的親昵溢于言表。
這里人和動物之間反而清清淡淡的,彼此陪伴。
吃過早餐步行10分鐘左右到普拉多博物館,已經排了很多人等待買票,廣場上有許多現場作畫和買畫的。
孩子們還是略有無聊,喂喂鴿子和鸚鵡,吃點零食打發時間。好在排隊買票的速度超出預期,大概15分鐘就搞定了。
普拉多博物館正值200年紀念,外部正在進行裝修。貌似博物館的四個方向各有一名畫家負責鎮守。最有名的,最為人所知的是正門委拉斯凱茲的青銅雕像,和北門戈雅的青銅雕像,這兩位在世界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西班牙的驕傲。普拉多收藏的西班牙本土杰作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跨越了中世紀至20世紀末的藝術發展史,而17世紀的委拉斯凱茲和18世紀的戈雅是博物館的金字招牌。心如止水的委拉斯凱茲和激情好動的戈雅,如同兩面光潔的明鏡,映出西班牙繪畫大師觀察、思考、創作的獨特方式。【轉】
==============? 這橋段太燃了? ==============
腓力四世:“……為了建一間展覽繪畫的陳列室,需要有人前去尋找最優秀的畫家,選出他們最精美的畫作……”
委拉斯開茲:“陛下,我或可前往羅馬和威尼斯尋找那里最精美的畫作,并將它們買下來……”
======================================
博物館需要安檢,存包。進入后先去拿導游冊頁,同時租中文導覽。
導游冊頁很重要,標識和很多重要作品和游覽路線。
普拉多博物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可與法國的凡爾賽宮相媲美。在19世紀末期就被譽為“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繪畫作品最全面、最權威的美術館,藏畫中的西班牙部份舉世無雙,是世界上保有迭戈·委拉斯凱茲和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博物館有100多間陳列室,陳列著12~18世紀的美術作品3000余幅,館內收藏有古典雕塑、硬幣、金銀和搪瓷器皿等,王家圖書館藏書達30萬冊。博物館收藏有委拉斯凱茲、戈雅、葛雷柯、左巴朗、里貝拉、里巴塔、提香、拉斐爾、波提切利、法拉安赫里哥、魯本斯、波許、方德維登、波森、羅拉里、瓦特奧、雷布朗特、杜爾、曼斯等繪畫大師的作品。
普拉多博物館奠基者是哈布斯堡和波旁兩個王朝,一如其它歐洲博物館,藝術品收藏始于皇室。因其坐落在馬德里的普拉多林蔭道,使冠以“普拉多”的名稱。18世紀末,按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用于自然科學館,之后改為繪畫博物館,再后來并入“波·里提羅畫廊”和“提森·波奈米薩博物館”這兩座不與主建筑相連的建筑形成此行的博物館整體范疇。
東方之宮現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宮殿之一。建于1738年,呈方行,邊長大約150米,外形具有典型的法國風格。宮內有帝王餐廳、瓷器大廳、御座廳接小教堂。設在底層的。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不允許拍照,這個策略帶來的額外好處是讓我們完全可以靜下心來,收起手機拿起導覽圖,眼睛和作品之間少了一層手機屏幕就好比撤下一層濾鏡,看到更加本源,更加真實的景象,此刻影響不留在存儲卡上而是存在腦海中。拿著導覽圖,在錯綜迂回的走廊里尋找Top/Key展品,是一件充滿樂趣和驚喜的游戲,找到目標或者偶遇讓自己驚艷的名作,駐足久久凝視,體驗世間唯我的境界,絕對是平時少有的珍貴體驗。當然,需要我們付出的相應代價是在行前更詳細的做好功課,讓自己知道預期可見到哪些作品,這些作品有哪些故事。
共有三層,展品主要集中在第0層和第1層。
作品太多太多,不方便一一贅述,整理成了附錄《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把我收集到的展品和賞析匯總其中。詳見《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http://www.mafengwo.cn/i/11912378.html
馬德里第一天下午,城市與廣場
從普拉多博物館出來,一路閑逛向太陽門廣場方向漫步。
始終是繁華路段,商鋪,車輛,行人,很多。相比較其他城市,更像是現代化的大城市,有些嘈雜,未顯特色。
偶爾路邊有些有趣味的小物件,在孩子門的要求下,頁隨手拍了照片。回頭看看,還挺有趣味的。
順著越來越匯聚的人流,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太陽門廣場。
林達,《西班牙旅行筆記》:太陽門廣場呈半圓形,中間有查理三世的塑像,因為這個廣場是在他的時代形成。環顧四周,不遠處有一棟石面多層的樓房,鑲嵌著一塊塊美麗的紅磚。我還留戀著陽光的暖色,腳步不由自主地向那里移去,有一塊磚紅中嵌入了一幅精美的雕飾,那是一塊紀念碑。。。這就是1808年5月2日馬德里對拿破侖軍隊反抗中犧牲者的紀念碑。這個亂哄哄的廣場,就是著名的”五月之戰“發生的地方。。。
1808年5月2日,照那有名的說法,是”整個西班牙都上了街“。馬德里人和法國騎兵,就沖突在這個太陽門廣場。。。
1808年5月3日,三十名被法軍抓住的西班牙人被帶到這里,一批接一批地槍殺了。。。
戈雅,西班牙繪畫雙璧之一,當時就居住在廣場住宅,因此而創作了《五月之戰》組畫。大概他后期陰暗恐怖的畫風也是來源于此吧,至少《農神食子》有著令人不寒而栗的癲狂和恐懼。《5月2日》《5月3日》《農神食子》都可以在普拉多博物館的維亞奴埃瓦樓看到。
太陽門打卡的景點是熊與樹莓的雕像,說實話,不明白它能成為馬德里標識的原因。從景點特點而論,太過一般了。
轉:傳說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一個小男孩跟媽媽出來玩,他很淘氣,跳呀蹦的,走哇走哇,就遠離了媽媽。正當他想往回找媽媽的時候,忽然碰到了一只棕熊。小男孩撒腿就跑,棕熊在后面緊追不舍,情急之中,小男孩蹭蹭幾下爬上了一棵大樹。他剛在大樹上喘了幾口氣,忽然聽到了媽媽的喊聲,原來媽媽在找他。可是樹底下的那頭棕熊正在尋找自己呢。媽媽看到這個場面,肯定要來救自己的,那棕熊就會去傷害媽媽??想到這里,他在樹上沖著媽媽大聲疾呼:“媽媽快跑——媽媽快跑——”有人說他的喊聲引來了獵人,有人說他的喊聲嚇跑了棕熊。
不管怎么說,這是一個沒有升華,樸素的孩子關心媽媽的傳說,既沒有孩子為了救媽媽引走棕熊的親孝,也沒有媽媽舍己救人的慈愛,反而真實的如同家常。我很中意。
廣場正中心是卡洛斯X世雕像(記不清,懶得查),
太陽門廣場呈半圓形,10條街道呈放射狀向外延伸,這里是馬德里政治活動中心和商業中心,更是馬德里的地理中心,
廣場上(大概是南側)有一個“零公里路標”,人們可以以太陽門為起點,計算出通往全國各地的汽車、火車、飛機的里程。這個大概直徑1尺的圓環,環內刻有伊比利亞半島的地圖,地圖中央標有“零公里”的字樣。西班牙用“零公里”為起點,全國公路的里程碑都從這里向外計算。太陽門廣場還是馬德里市門牌號的起點。
很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神韻。
買個冰激凌,滿足清涼,閑下腳步,可以細細打量太陽門廣場。
其實,廣場最具看點的還是形形色色的游客與本地人日常生活的交織,形成的市井喧囂,有行色匆匆,也有愜意悠閑。
餓了,穿街走巷,按照大眾點評的推薦,尋找傳說中的網紅吉事果蘸巧克力。
兜兜轉轉,在一個小巷深處終于找到了這家網紅店。確實很火,排隊點餐不說,店里店外站滿了端著盤子吃的顧客。
目測,本地人居多。
所謂的吉事果,其實就是國內的油條蘸巧克力醬。油條炸得里外金黃(這點和天津油條不一樣,油條講究的是外面焦黃,里面金黃,脆脆的),更類似以薯條為模板進行了一次全身整形。
不過這家的巧克力醬確實香濃,而且稠稠的,更類似于我們的巧克力火鍋的濃度。不像之后吃過的其他家,像是巧克力熱飲的稀稠度。
受歡迎是有其道理的。
吃過飯(充其量是零食而已),又沿著酒店的方向隨意閑逛著回到酒店。奔走一天,確實有些累了。
馬德里第一天的晚上
孩子們回到酒店休息!!!!!(孩子們內心估計在吶喊,做計算小超市,怎么能算是休息)
媽媽們出去逛街兼超市采辦食品,爸爸在酒店陪著孩子。
天氣很好,從酒店望去,發現有的露臺上一些年輕人在舉辦PARTY,很是悠閑的生活。
從超市買了蝦,肉,火腿等,在酒店自己開火做飯,實在是吃膩了西班牙美食,遠不如自己蒸米飯,燉肉煮蝦更合胃口。
豐盛的晚餐,悠閑的夜晚,美好的時光。
有你們陪著,真好。
馬德里第二天上午,馬約爾廣場和跳蚤市場
(事后總結,馬約爾廣場=天津沈陽道舊物市場;跳蚤市場=天津曙光里市場。不多說,天津人都懂的。)
早早起床出發(10:00),今天兵分兩路。有獨行快步去商店SHOPPING的,有的則帶著孩子去悠閑逛街的。
恰逢周日,今天上午逛街的重點是跳蚤市場,問路被指向了馬約爾廣場。指路人告訴我們,馬約爾廣場更好。
“馬約爾”就是“人”和“主要”的意思,馬約爾廣場也就是大廣場。馬約爾廣場確實是為市民而建的廣場,周圍一圈做著小買賣,廣場一側是咖啡和餐飲,一側是各種的市民活動。
《西班牙旅行筆記》中,林達說:廣場的性格,是由周圍的建筑物決定的。這個廣場的四周,下面是一圈帶著券拱的高高石柱廊,如同一個半實半虛的基座。上面是實的部分,那紅色墻面的三層樓,因為壓得緊,實體墻面并不是底層券廊的三倍高,上下大致符合黃金分割法的比例。石券廊的白色和紅墻形成虛實對比,又形成漂亮的色彩對比。墻面上小小密密的窗戶,又使得實的部分,不那么沉悶。再上面,照例是一條青黛色的石屋脊鑲邊。墻面上,還綴有刺破墻面的尖塔,就打破了“圍城”的單調和沉悶。就建筑來說,不僅大的效果分寸感好,每一個細節都是好眼光好手藝的結果。
D11-22-1
而今天,在廣場中央,畫龍點睛一樣,點著菲利普三世在馬背上的靑銅塑像,因為當年就是他下令建造了這個廣場。所以,廣場形式也就更有正式的官方意味。
D11-22-2
【轉】這塑像是在19性紀中葉才移人這個廣場的,就雕塑本身來說,做得真是好,這座雕像的生動,在19世紀之后終于打破了廣場方正形制的拘束。看著雕塑我忽然想到,歐洲大帝的雕塑,多半是類似的馬上英雄造型,記得以前在巴黎大街上看到的美國總統華盛頓塑像,也是同樣的思路。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從小看到的領袖塑像,做工如何且不講,從創作思路來說,就截然不同。在這里,人們對帝王的認識,是一個個人主義的英雄,一個能身先士卒、沖鋒陷陣、集大智大勇于一身的騎士。我們從小看到的雕塑所傳達的領袖概念,并不是一個特別勇猛讓你不服不行的個人英雄,而是有權替你思考、規定你前進方向的權力象征。站在這個位置上,就是在理所當然地等著你崇敬仰慕的。所以,有一陣,我們的領袖雕像幾乎不外乎三種模式,手背在身后挺胸站立的,揮手接受歡呼的,再就是舉手指引方向的。看一件公共藝術品或許可以看出一個時代。假如一件作品中只看見威權的力量,卻幾乎找不到藝術家的靈魂,那個時代一定是被壓扁了的。因為,藝術家的靈魂是最難被規范的一種。歐洲的希望,或許曾孕育在那些帝王雕塑中,在這里至少還能讀到藝術家自己的精神和靈氣。
其實,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有不同見解的,因為我們推崇的是儒道法的天下,士子從儒,君王從道,百姓從法。治國的上乘是圣天子垂拱而治,打仗的上乘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所以一名馬上君王從來不是華夏思維上的上乘君主。除去開國的馬上皇帝以外,傳頌千年的賢明君主,更是從廟號謚號就可得一窺,“文帝景帝”“仁宗”莫不是能讓百姓休養生息的賢明君主。“武”從來不是一個頂級的贊揚,秦皇漢武的漢武帝劉徹,國庫耗費一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也是重在“光武”而不是“武”。之后的千年悠悠皇權歲月,少有大作為的皇帝愿意被“武”字蓋棺論定。
周日的馬約爾廣場,就是沈陽道文物市場,一點都不夸張。
沿著廣場一圈的走廊,竟然全部都是售賣古幣、郵票、勛章、信箋、書籍的。偶爾間或幾個售賣工藝品和紀念品的攤位。
買家和買家秩序很好,慢慢悠悠的逛著,隨意揀選著中意的物品和老板低聲討價還價。中外淘寶撿漏者的神態和心態,難得的完全一致。
其實吧,對孩子而言,這些太過枯燥無味了,更加吸引他們眼球的是廣場中心的市民活動。
和格拉納達一樣,用兩個細桿,一長一短兩根棉繩做成的泡泡工具,成了神奇的道具。孩子們追逐著懸空的泡泡,戳破,尋找,再戳破。。。
當然,如果愿意支付消費,無論多少都會邀請孩子和他一起配合,變出一個大大的泡泡把孩子圈在其中。
玩了許久,樂此不疲,再三說服下,我們才繼續后面的行程。
一路順著街巷去真正的跳蚤市場。
位置差不多到達跳蚤市場附近時,已經不需要導航,被人流裹挾著穿過一些小商街,就來到了跳蚤市場。
人多,實在是太多了,人擠著人,簡直質疑回到國內的批發市場,而不是在歐洲城市。
其實跳蚤市場售賣的東西實在沒有新意,小物品,小飾品,衣服鞋帽,包包圍巾。。。。
這里買皮具的確實很多,而且馬具用品也很多。
真正吸引我們的是跳蚤市場的人文氛圍,走一段就會遇到在路邊或跳或唱的小團體,感覺不該用民間藝人來定位,更像是自娛自樂兼且有些額外收入的平常百姓。
有一種服務很有特色,一般都是年輕漂亮的小姑娘,用老舊的鉛字打字機和懷舊的信箋紙,打印一段話。至于是名人名言,還是另有發揮,看不懂西班牙語的內容,也就只好各自揣測了。
攤鋪一般集中在道路中間相對擺放,中間僅留不寬的對行空間。在馬路兩邊反而相對空閑,方便大家休息。
孩子整體不算太在狀態,畢竟大部分的物品與她們無關。小小的街心花園是更中意的消遣娛樂。
午飯時候,恰好回到圣米蓋爾市場解決的中午飯。
市場其實不大,以餐館為主,并不是以副食品為主。氛圍相比較巴塞羅那的市場更好,更有購買的食欲。
馬德里第二天下午,皇宮
吃過午飯,從米蓋爾市場向馬德里皇宮進發。
不遠,而且道路越接近皇宮,越是開闊整齊起來,而且慢慢的沒有機動車,讓步行的愉悅度明顯提升。
途中經過一個音樂宮,基本也就到了皇宮附近。
意外遇到一個民間藝人,用噴罐配合鍋蓋、報紙、刮刀這類日常廢棄物,居然創作出堪稱視覺藝術的作品。
哪怕我已經習慣于拿著偽藝術的有色眼鏡看待很多街頭藝術作品,但不得不承認,他行云流水一般的創作過程,堪稱藝術。
幾十歐元一幅作品,基本是隨創作,隨出售一空。
繼續向前走,就到了馬德里皇宮。
馬德里皇宮外側的廣場非常的寬闊,視野開闊,很多的市民也是散座在臺階或者草地上曬著太陽,談天說地。
走過皇宮廣場的花園,先是看到國王雕像(手舉一個棒槌是怎么回事?),而后就可以看到皇宮的外墻了。
馬德里皇宮確實格局和氣勢都很大。
【轉】馬德里皇宮是僅次于凡爾賽宮和維也納美泉宮的歐洲第三大皇宮。建于1738年,歷時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宮殿之一。皇宮外觀呈正方形結構,富麗堂皇,宮內藏有無數的金銀器皿和繪畫、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遺跡,在歐洲各國皇宮中堪稱數一數二。模仿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的建筑風格。宮殿內部裝飾著西班牙大理石、桃花心木門和精美的壁畫,在宮殿室內屋頂上,有Giaquinto和Tiepolo等著名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在宮殿里,還可以參觀“武器博物館”,展示自13世紀以來西班牙國王使用的各種武器和彈藥。 此外,還有一個展示藥品儲存柜,藥瓶和王室處方藥的房間。
沒有進皇宮,隔著柵欄照了一些照片。庭院還是很開闊,很美的。
十多天的旅途,西班牙點點滴滴的見聞和風景,如今沒進皇宮早已不覺遺憾了。
皇宮的一側是阿穆德納圣母主教堂。
對于皇宮和教堂,丹布朗的《本源》中是這樣描述的。
皇宮外圍的另一側,寬闊整齊,但看點不多。
還是回到廣場上,十幾天的旅途下來,開始莫名喜歡這種陽光開闊的所在。
孩子跟隨著本地的小朋友們進到矮樹叢中,當作迷宮一樣的嬉戲玩鬧,不遠處的我們聽著孩子們的笑鬧聲,發現快樂是如此的簡單和純粹。
陽光正好,心情正好,我們的旅途正正好。
回酒店的途中,在社區里面的兒童公園玩了許久,直到天色漸暗。
明天就要回國了,再見馬德里,再見西班牙。
開心的一段旅程,又美又可心兒的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