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如手機、電腦等新興渠道,電視新聞、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而且接受到的信息量也越來越膨脹。那些技術領域高大上的概念,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等也伴隨著信息的增長而應運而生、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沒來得及消化的信息占據著我們的頭腦,吸引著我們的眼球,貌似我們都得了一種叫做“信息饑渴癥”的時代病。
1,首先,要改變我們對于擁有信息的觀點:并不是信息越多越好,而是有價值、有含金量的信息越多越好。人們普遍對于擁有信息缺乏正確的認知,只是一廂情愿地認為,信息就是財富、信息就是價值。這在過去年代中,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那時的人們之間相對封閉,溝通交流相對匱乏,信息的獲取渠道也單一和狹窄。例如有些商人想發現商機,想發財致富,首先就要利用獲取到的有價值的第一手最快的信息去市場上交易,才能使這些商人利用信息優勢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可現在時代不同了,現在不是缺少信息,而是信息太多了,未經驗證的信息太多了。我們很可能因為這些虛假錯誤的信息而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這往往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對于當今這個日新月異、信息高速膨脹的社會,我們要對擁有信息保持審慎的態度,我們需要的是海量信息中那些有價值、有含金量的信息。而要對虛假錯誤的有害信息保持警惕。
2,其次,如何從各種渠道中甄別海量的有價值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找到信息的出處、作者,一般權威的媒體或者個人發布的信息的可信度比較高一點。比如網絡上的一些熱點事件,要看來源,核實發布信息的出處。比如前幾天的羅爾事件就是因為大眾普遍缺乏甄別真假信息的能力,導致大家的善舉被某些人利用了,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詐捐事件,最后結果被指認為是某家公司的赤裸裸的營銷事件。如果你在網絡這個最容易引導大家走向錯誤方向的平臺上盲目跟風,不加以獨立地思考;你是很容易被誤導的。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擦亮我們的眼睛,充分利用自己理性的力量來尋根溯源,充分利用各種手段來確保信息的真實有效性,確保信息對于你是有價值的。
3,再次,如何對待這些已經獲取到的有價值的信息,信息的處理也是一門大學問。因為身處在這個無邊無際的信息海洋中,即便我們能甄別出哪些信息的確對于我們是有價值的,我們應該接受起來利用的。這些信息的處理對于我們來說依然是一件很龐大復雜的工程。我能想到的辦法是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在這里就舉一下自己如何整理網絡上的資源信息的。比如,我會從互聯網上下載很多資料,首先一步就是我會對這些資源進行分類整理收藏,如將這些資源分類:軟件、圖片、文檔、電子書、視頻、音樂、電影等等,還可以進一步對某個種類再細分,比如我又在電子書這個大類下分類:文學、歷史、哲學、科技、數學等等。做了這樣一個工作了,以后我要查找相應的資源就會方便很多了,這時這些信息給我帶來的是秩序感、有效感,而不是相反的雜亂無章。
4,最后,如何處理消化接收到大腦的信息,保持一種對于信息的警惕性和自我反省能力。通過上一步對于信息的處理和加工以后,這些部分有價值的信息就被我接收下來了,不管是通過閱讀文字、欣賞圖片視頻,我們把這些有價值的信息接收到了頭腦中了。在這之后,并不是就可以說完成了整個的信息接收過程,我們還要進一步對于那些信息作出反思和論證,比如對于某些社會新聞,我們就有必要重新思考這些新聞對于我們的價值,我們從中能得到些什么,能讓我們對于世界和社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有對人性有更深入的觀察;而不僅僅只是出于人的固有的獵奇心理而對這些新聞進行簡單化的處理和只是被動地接收下來了解而已,僅供茶余飯后的談資罷了。這并不是對待信息的正確處理態度。
以上是我整理出來的一些經驗之談。希望所有身處在這個信息時代的人們都能保持住自我,不被海量的垃圾信息沖垮,都能掌握和擁有這個時代必備的信息素養能力,讓海量的信息為我而所用,過上一種健康有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