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山》這本書是大衛.布魯克斯,他是《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在此前他著作《品格之路》成為出版當年的暢銷書。《第二座山》這本書還未有中文版,我是通過萬維剛老師的解讀來了解此書的。
?
01
從幸福到喜悅
這本書也算是在探討強人哲學,到底啥叫強人呢?我們先看兩個故事。
故事1
小王從中學到大學一路上的都是最好的學校,而且他常常是全班成績最好的學生。現在小王供職于一家當然也是最好的公司。這幾天他成了微博的熱點,這倒不是因為他做出了什么突出成績,而是他發布了一則征婚廣告。小王列舉了自己的收入、職位、畢業院校等等各種硬指標,以及他對女方的種種硬性要求。微博輿論認為王楓這個征婚太物質了,小王理直氣壯:我是最好的,我當然要找個最好的。
故事2
林肯站在喬治·麥克萊倫將軍家的屋檐下等人開門的那一年,他已經52歲了。他曾經狂熱追求過名聲和權力,現在他都得到了,他剛剛當選美國總統。現在他需要麥克萊倫出山幫他打贏內戰。男仆說麥克萊倫不在,林肯說沒關系我們就在客廳等。一小時之后,比林肯小 17 歲的麥克萊倫回來了,沒理會林肯一行直接上樓了。林肯又等了半個小時。男仆出來說將軍今天很累,決定今晚不見面了,改下次吧。隨行人員都怒了,他怎么敢如此對待美國總統?!而林肯說,“禮節和我個人的尊嚴不重要,只要能請到一位愿意為聯邦作戰的將軍,我可以一直等下去。”
小王做的并沒有任何不對,他正在攀登人生的第一座山。但是林肯攀登的,是第二座山。
第一座山,是為了保住最好的自己及自豪感,愿意付出一切代價;或是為了把人生當做一系列的探險,追求個人自由。
而第二座山呢?卻是關于別人的,是關于“失去自我”的,是為了別人或者為了某個使命而寧可失去自我。不是以自己為核心,而是以別的某個東西為核心。正因為如此無我之境,不管遇到任何艱難困苦,努力中的自己總是能夠保持著一種喜悅的心情。
無論是選擇攀登第一座山還是第二座山都無可厚非。第一座山追求的是幸福,第二座山體驗的是喜悅。
幸福是變幻無常,稍縱即逝的;喜悅卻是深刻和持久的。
?
02
千金一諾
攀登第二座山沒有什么的先決條件。而古往今來仁人志士的道路,是從自己的痛苦中學到智慧,然后運用這個智慧去服務別人。你的第二座山就此開啟。
?那這個山應該怎么爬呢?布魯克斯建議是,你得提出一個“誓約”。
?
“誓約”的英文是“commitment”,一般翻譯成“承諾”,誓約的意思是你主動向別人提出,你要做到如何,然后你自己約束自己,拼命也要做到。
?
誓約,讓自己得到更高級的自由,這個自由不是沒有限制,而是選擇正確的限制。
讓我們看一段騎士的誓詞:
我發誓善待弱者,
我發誓勇敢地對抗強暴,
我發誓抗擊一切錯誤,
我發誓為手無寸鐵的人戰斗,
我發誓幫助任何向我求助的人,
我發誓不傷害任何兒童,
我發誓幫助我的親朋好友,
我發誓真誠地對待我的同仁,我發誓將對所愛至死不渝。
我不知道你看了啥感覺,但我看了之后,感覺非常神圣。遵守一個誓約,你就能在攀登第二座山的過程中,慢慢改變自己。
誓約總是你對一個別的東西建立的,布魯克西說最重要的誓約有4個,分別是使命、婚姻、智識和社區。
?
(1)使命
職業(Job)是謀生的手段;職業生涯(Career)是職業成長道路;工作(Work)是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情。使命(Vocation)是一項等著你去做的事業,這個事業是長期的工作,你可能要投入一生的力量。
柯林斯英語詞典是這么定Vocation:If you have a vocation, you have a strong feeling that you areespecially suited to do a particular job or to fulfill a particular role inlife, especially one that involves helping other people.
我們可以選擇職業和職業生涯,但是我們不能選擇使命,我們是被使命選擇。
有一天我們突然強烈的感受到一個召喚,你覺得這件事必須得做,而且必須是由我去做,這就是我的使命在召喚,你從此有了Purpose。當你把一項事業當作使命的時候,你和那些一天到晚刷LinkedIn,琢磨怎么跳槽的人可就不一樣了。喬布斯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之所以要對使命立一個誓約,是因為你總會遇到某一個階段,那時候你的收獲遠遠比不上你的投入。你感覺自己已經下了那么多功夫,可是好像沒什么進步。攀登第二座山,我們必須改變自己才行,為了使命,為了初心,必須不斷地自我打磨,刻意練習。
?(2)婚姻
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這和使命召喚是一樣的感覺,不是你的大腦想不想結婚的問題,而是你的心和靈魂覺得已經不得不結婚了。
婚姻是二人的關系與每個人的自我之間的斗爭。良好的婚姻中,兩個人必須都失去一部分自我,讓位給婚姻關系,關系比個人重要,這就是美滿婚姻的秘密。
在這個意義上的婚姻是第二座山,你在實踐誓約的過程中慢慢被改變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3)智識
智知是有智慧和見識的生活。這是一條攀登之路。智識最大的喜悅不是滿足你的求知渴望,而是讓你有越來越高的渴望,讓你學會渴望最好的東西。
攀登這座山,你會學會用多個模式去理解世界,你會擺脫那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察角度。你會體驗到人類中最優秀的人物在面臨各種局面時候的內心感受。你會欣賞到高級的美、真正的美、乃至于神性的美。
?
如果打算活個明白,想要認識世界就需要一個智識誓約,這誓約和使命和婚姻一樣,都需要我們既堅持又改變,堅持追求真理的理想,然后在這條路上愿意改變自己,一生修行,足以利人利己。
?(4)社區
這第4個誓約,就是在社會的立足。
布魯克斯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關系主義宣言”。超個人主義把個人的自我放在了核心,一切以滿足自我需求為準。集體主義(collectivism)以集體為核心,個人只是集體的一份子,沒有個性,不講自我。而關系主義介于二者之間,認為每個人既不是完全獨立的,也不是沒有自我,而是一張互相連接的、溫暖的、厚重的、充滿魔力的誓約之網中的一個個節點。
關系主義把關系、誓約和心和靈魂的渴望放在核心。依賴別人,同時又被人依賴,在社會立足,被跟你沒有直接親人和組織關系的人依賴,才算是在社會的立足。
?
03
后浪
?
最近一部《后浪》宣傳片,“前浪”與“后浪”引發不少人情感波瀾。我想和我一樣的職場中年人大概都不想背上一個“前浪”的標簽,因為那多少顯得有點凄涼,屬于你的時代已經不再了,你已經過氣了。
但《第二座山》這本書,給我們一個新的人生視角,第一座山就像是人生的前浪,我們追求自我,追求幸福,而后浪更像是人生的第二座山,我們更關注他人,體驗喜悅。
還記得那首詞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每次我讀這首詞,都有一種不勝唏噓的感覺,我感覺自己就像那個白發漁樵,當我回首這一生,看見少年的自己逐浪英雄,中年的自己選擇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一邊失去自我,一邊找到自我。此生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