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朦朧,卻依然隱約可以看到云彩的形狀,依然可以感受到天空之美,特別的日子,院子里有一種安靜,即使沒有陽光將色彩點亮,心中依然能想像起天空和云朵相互交織、變幻莫測的模樣,心中美好了,周遭的一切景物都跟著美起來,處處都能感到美的痕跡。
有天日落時分,開車時不經意的望向西邊,濃厚的晚霞揮灑了一大片天空,驚喜之余跟旁邊的人說:快看啊,火紅的一長片云彩,真是太美啦!沒想到得到的回答是:這有什么稀奇的,經常都可以看到。就算這么掃興的回答,也沒有破壞被美景驚喜到的好心情,只有自己內心不受別人影響時,才可以擁抱好感覺。
大自然的呈現,雖然每天都在那里,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每時每刻都在變幻莫測,隨著季節、陰睛、時間的流逝,每一個時刻,它都在默默地轉變體態,不去看、不去想、不去感受,就無法體驗到細微的色彩變幻。以前沒有關注色彩的時候,也會覺得有些景色不錯,一眼望去也就過去了,現在無論什么景象,都會盯一會兒,盯著盯著,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陽光從什么方向照射過來,形成光影的同時也形成了或明或暗的層次、空間,頓時眼前的景物變得有趣起來,錯落有致讓人感到萬千變化。
想起一部電影《帶珍珠耳環的少女》中的一個畫面,畫家和女孩站在窗前,畫家指著云彩問女孩看到了什么,女孩開始說:白色和藍色,畫家讓女孩再仔細看看,女該露出了驚喜的表情,因為她看到灰色的白、雪樣的白、淺淺的籃、深籃、紅、紫、黃......世間萬物的呈現及變化,就象人一樣,每個時刻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時,也想起了一句高大尚的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想一想其實沒有什么“千篇一律”,只是乏善可陳、無味無趣、蒼白無力而已;“有趣”又是什么呢?也許就是開放的心態、胸懷,感知細微變化的領略能力,讓人感到舒服、得體、受尊重的能力,大自然的變幻莫測可能就是有趣最好的老師。“萬里挑一”好像有了比較,如果這樣,也就沒趣了,就像大花園一樣,一枝獨秀不是春,各色花朵競相綻放、各自美麗,才會有滿園春色的好景致。
如果說學習色彩,是為了一個身份,好像比別人懂欣賞了,好像觸碰到藝術了,好像學了一門技能比別人更強了,和別人不同了等等。這些都不足以支撐一個人去不遺余力地去探究未知的領域。學習的過程如果為了某個目的,為了顯示不同,要去承受困苦,要去為了某個身份,使自己身心得不到愉悅和輕松,那又是何苦呢?
曾問過某人,創作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體驗,得到的回答是,并沒有愉悅的心情,只是硬逼著自己一定要畫完。他還曾表述過,不讓焦慮煩惱出現在生活之中,而要為創作不出滿意的作品而煩惱焦慮。好像很上進,也許是因為不知道方向、而又苦求結果帶來的不安和憂慮。
那,為什么不可以這樣呢,當你對某件事很有興趣、很專注、全身心投入的時候,當你不為某個目的和結果而有為時,當你僅僅是想表達美好的萬事萬物時,那時候什么煩惱和焦慮都應該不存在的,只有想表達的心愿,結果順其自然。
如果想表達看到的美好或者自己理解的美,所有的技術和手段是必須掌握的,但技術和手段并非是炫耀的東西,它只能是為表現內容、表達情感服務的。
天地之間,萬物有道,當懷敬畏之心;天地萬物,自然生長,美態萬千,當懷欣喜之情。
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就在那里,隨著陽光、四季、每一個晨起和日落在風中飛舞,善變的是人心,心好了,一切的景色都是那樣的不一般,美的超乎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