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老公回單位發來微信說咱爸的自行車壞了,咱們給爸買輛自行車吧,說實話我都汗顏,我爸一直說要買自行車,可只有老公把我爸的需求放在心上,我告訴老公我覺得自愧不如,考慮到經濟緊張,我提議要不咱們出一半錢吧,老公直接說我小氣,要送就送一輛哪有送半輛的!可我擔心我們買的我爸不喜歡,可在老公那里,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只要是我們買的老人一定喜歡!那是我們的一片心意。好吧,不管那么多了,只要我用心就好。
今天是在奶奶家住的第一天,早飯時奶奶給孩子盛的米糊有點多,爺爺看出孩子面對眼前這碗飯的難處,說我的不夠喝,你把你的給我點兒吧!奶奶堅決不同意,說孩子一定會吃完,真吃不完再給你喝。我沒有說話,只觀察孩子的表情,我能看出孩子對爺爺奶奶的這唱戲心知肚明,他倆都想讓他多喝點,只是爺爺主動分擔,奶奶想用激將法讓他多喝點,孩子一聲不吭,喝了兩口說我吃飽了,奶奶爺爺都比較失望,不過奶奶依然說看,還是孩子心疼爺爺,給爺爺留下這么多。已經走出廚房的孩子大聲回應道,誰說的!我沒有看到表情,但聽語氣,我知道這句話讓孩子有情緒,他認為這是嘲笑,指責,很多時候在面對孩子時我不知道該怎么說最好,我會直接選擇實話實說,至少我是真誠的,我相信別人也能感受到我的真誠吧。奶奶與孩子給我上了一課,真誠相待即使是殘酷的也勝過虛假的好意。
今天是我陪孩子專心玩耍的一天,因為爺爺奶奶做飯解決溫飽問題,我和孩子的任務就是玩,我發現我是個無趣的人,腦子里想不出什么新奇有趣的主意,孩子讓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頂多充當個好問的學生,你說的是這樣做嗎?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我只需這樣就可以嗎?諸如此類的如同小白的問題,還好孩子興致勃勃,還挺有耐心給我講解,昨晚一點多鐘醒來看了會游戲力這本書,里面講到成人與孩子玩耍是建立聯結的最有效方式,是走進孩子心靈的途徑。與他們同頻,找到并跟上他們的節奏是游戲力的基本要求。這本書不愧是獨占榜首啊!一定程度上我理解為用幽默的非正式的方式來化解情緒,化解矛盾,強化自己的價值感。找到勇氣與力量。
孩子會對叫人或者說祝福的話感到害羞,我知道這是他體驗與人交往的一個過程,我能做的就是陪伴與允許,有時在眾人面前,孩子堅決不開口,我也有一些壓力,但每當感到自己急躁時我就對自己說,這就是我的孩子,祝佳祈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我知道他只是羞于表達,并不代表他沒禮貌,沒教養,不懂得感恩等等,對于孩子來說,面對外面的勸說,他不是沉默就是抗拒,在我看來孩子很在乎自己的感受,他是真實的自己,我不想去評判他或者鼓勵他,我能做到的就是微笑的看著他,一切都讓他自己去體驗吧,相信他會找到自己的節奏和與外界平衡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