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不可能是你,我有了我的世界觀,我自己的經歷,我的思想,我沒有你的朋友圈,體會不到你的生活環境,和你成就感的來源,所以,可能我的假設有很多不切實際,但也正說明我的假設可以幫你換一個視角來考慮現在的問題。
OK,開始了,我學了5年醫學本科,又用了半年準備考研,然后失敗。我現在何去何從
首先,我應該會難過,很低落,但我不會放任這種負面情緒,一定會主動的想辦法,那我去知乎搜搜能讓我想通的答案,于是我看了一下怎樣走出考研失敗的消極情緒?,排名第一的答案還是讓我很有啟發的,我想到我周圍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很多報考到港中文的mphil(約等于國內研究型碩士,總之略牛,我等master不敢企及)都是中途退學了,光我遇到的就不止一例,其中一例跟我說,他們那個班,上到一半,人走了1/3,都是退學的。既然是這樣,我會重新審視一下我考研的動機,我為什么考研,是因為我本科讀了醫學,不得不走上考研的道路。那我本科為什么讀醫學,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高中畢業大家都不知道應該學什么,而我學了醫,僅此而已。那我現在應該知道應該學什么了嗎,至少我現在應該知道應不應該學醫了嗎,我十分不喜歡讀醫學,但是父母一定要讓我報考醫學,怎么辦?這里面的第一個答案,我覺得很符合我認識到的現狀,如果說我現在放棄當醫生,是失敗還是幸運也不一定吧。
可是我真的要放棄當醫生嗎?那我這5年半的時間在干什么,豈不成了白白浪費。我也知道沉沒成本,可是我現在徹底放棄,除了情感上接受不了,我能干什么呢?從頭學一項新技能,沒有時間,沒有信心,沒有耐心。那我能不能干點跟醫生相關的而非醫生的工作呢。就像以前了解到的丁香園編輯之類的工作,不妨查一下,轉行:二本大學學生,想往互聯網方向發展,求建議?,這里面提到了幾個關鍵詞,依次查一下,丁香園,醫脈通,杏仁,杏樹林。機會還很多,可是我為什么要去互聯網這個方向?
說到這里,我們的視角應該拉的大一點了,剛才糾結和討論都局限在個人的范圍,以及畢業求職這三五年的時間尺度內。現在我們來看看人類社會范圍內,五六千年的文明尺度。就像互聯網時代-崛起這集中描述的那樣。互聯網,它不是一個行業,它是一場革命。所謂革命便是要席卷一切行業的行業。就像100年前的機械一樣,人類社會不僅僅的多出了一個加工鐵制品的行業,而是每一個行業都要進行機械化的變革。同樣的現在,我們處在了人類社會的信息變革中,現在不是多出現了一個敲代碼、寫程序的行業,而是每一個行業都要進行信息化、網絡化的變革,包括醫藥。這是一件長遠的、深刻的、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置身其中都有所察覺,我們的生活方式在改變,從最簡單、最頻繁的方面開始,社交、購物等等,后面的事情,你我都能預見到,教育、醫療、行政、甚至人類社會體系都需要重構。
回到個人,一個人的力量太小,我們必須順勢而為。醫療行業,在中國如此混亂,還在成長的初期,各種各樣的制度問題,離成熟的行業體系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是不幸,或者也是一種幸運。老大在國外,他應該體驗到,國外的信用卡是多么多么的好用,不用密碼,甚至不用簽名,走哪刷哪,個人的小便利,其實后面所支持的是整個商業體系的成熟,西方社會的發達支付體系發展已久,成就了他們現在國家的輝煌,這是幸運,或者也是一種不幸。為何不幸,在成熟的已有體系面前,變革顯得舉步維艱,而在中國社會發展雛形時期,一切都百廢待興,所以我們有了阿里巴巴、淘寶網、支付寶。一切那么的自然而然,而美國人根本不敢想象手機上click可以購到幾乎世界上任何的東西,可以還信用卡,可以買理財產品,可以交電話費,水電費。我聽過不止一次,美國人或者加拿大人叫支付寶為“火星科技”。
上一段說這么多,是想講什么?
醫療行業,在中國如此混亂,還在成長的初期,各種各樣的制度問題,離成熟的行業體系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是不幸,或者也是一種幸運。
是想說,幸運何在!
這是下一個“火星科技”,醫療與互聯網碰撞出的化學反應。
可是我為什么要去互聯網這個方向?
這大概就是原因了。
不知道這樣,是否能夠說服,或者能夠給你一點啟發。你看,我根本不可能是你,說著說著就回到了原來的角色。這是我的建議,保持你的思考,選擇你的方向。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