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網友發布了這樣一條微博“改進窗口工作作風嗎?海關真是走在前列線”。同時還配了一張圖片,圖片中,一名海關女關員身穿吊帶裝正在窗口辦理業務。第一眼看上去,這名女關員“不按規定著裝”、“穿著太過隨意”、“不符合一名窗口人員的素養”等等。7月23日,涉及到的部門防城海關稱:當天立即對當事關員進行嚴肅批評教育,責成當事關員和科室負責人作深刻自我檢查。
然而不久后,事情出現了反轉。有網友解釋說,當事女關員當時由于有急事,已經請好了假換好了便裝準備離開之時,恰好這時有人要辦理業務,當事女關員便回來給其辦理業務。這樣一解釋,網友們立即調轉槍頭,紛紛指責照片拍攝者。
十八大以來,國家改進了很多政府部門的工作作風,使人民享受到了很大的方便和福利。《人民的名義》的熱播更是讓廣大群眾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氣,去揭露一些行政部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就像此次事件一樣。
可是,這次呢?工作人員明明已經請假下班了,連衣服都換好了,卻依然回來辦理業務,竟然被貼上了“不遵守規定”、“穿著暴露”的標簽。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臨近下班時間點(未到下班時間)的時候去柜臺辦理業務,去了發現大門已經關了一半了。即使沒有關門,也已“我們快下班了”為由不接收。這樣提前下班的例子不在少數,都沒有被曝光出來得到糾正,反倒是全心全意為你服務的被爆了出來,承受輿論的壓力。
究其原因,無非是部分網民斷章取義,聽風就是雨,搞不清楚真實情況,還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大加指責,這種人我們通常將其稱之為“鍵盤俠”。這次的事件有人出來證明,還了當事人一個清白,可是還有多少“冤案”沒有人證明的呢,還有多少無辜者被一句話、一張圖冤枉的呢?要知道,網絡輿論傳播速度之快,身邊的同事、朋友、家人該如何看待她呢?輿論帶來的傷害遠遠大于一個檢查、一個處分。
下面這個視頻,看到最后你才能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誰是誰非,但往往過早地給別人貼上標簽而錯怪一個好人。昨晚在微博里看到一個公益視頻,視頻里,一輛長途大巴車上,一名男子發現后座一對動作可疑的“父母”,給孩子用涼水沖奶粉,還往奶里“下藥”。預感情況不對,便故意“撒潑耍混”,引來了警察,最后成功救出了被拐賣的孩子。
要是這個視頻沒有最后一分鐘,救人者肯定也會被批的“體無完膚”。
愿我們都多一份清醒,多一份理智,凡事三思而后行,避免成為別人口中的“鍵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