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個久未聯系的老同學微信問我:區塊鏈有路嗎?
看到這句話,內心非常有傾談之感,但還是轉念一想,簡回:目前處在熊市中,看個人喜好問題。回答得簡單隨意,語句中性。不需要說出自己的觀點,再用長篇大論的語句,來佐證我的觀點的正確性。
正如我所說,有沒有路,就是個人喜好問題,你喜好它,自然會花時間去了解它,去深究它,經過這么一番探索,有沒有路,心中自然明朗透徹,哪還用去問別人,難道就是想得到相同觀點的認同,或是觀點相反的爭論?
但若僅僅只是道聽途說,聽到了“區塊鏈”這個詞,卻連百度百科都懶得去查區塊鏈是什么的人,就跑過來問你區塊鏈有路嗎,更加沒有說明或者回答的必要。
時至今日,腦子里還是在思索:若有人真心問類似問題,我該如何成效又有見地的回答此類問題呢?于是就想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對區塊鏈的看法和理解,若是再有洛陽親友來相問,一篇文章來解讀。這樣一次性投入,反復使用,還是非常具備效率和值得做的。
區塊鏈有沒有路?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有路。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路了。”這是出自魯迅《故鄉》里的一段話,時常被當代的我們拿來引用。區塊鏈披著比特幣的外衣,從無到有,從少量的極客玩物,到現在具備金融資產屬性,承載著普羅大眾的一種財富象征,這個演繹過程,就完美詮釋了魯迅所說的路徑關系。
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會形成行業。行業從無到有,從萌芽-發展-繁榮-成熟,就如一條分岔小路,隨著走的人多了,自然會從小徑發展成為一條主流人行道,再到康莊大道。需求再大些,還可以升級成高速道路。
從中也可以尋找出關鍵要素所在,即走的人的數量、總需求的大小,這決定了一條路的發展快慢和產業升級層次。
區塊鏈從比特幣的應用底層作為一個1.0起點,再用以太仿完成2.0升級,隨之拓展成柚子的3.0雛形,這就是一個推進的路徑演繹。區塊鏈有沒有路,看到此處,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就算它明天魔幻得終結了,也不妨礙區塊鏈曾經是條路的事實。
如果僅僅只是問區塊鏈有路嗎?那么話到此處,只要腦補場景,無需更多言辭,就會有了鮮明感。但是我們國人養成了委婉的提問方式和用詞:區塊鏈有路嗎?很可能還夾雜著問區塊鏈好做嗎?有前途嗎?掙錢嘛?等等弦外之意。這就讓一個本身單純可愛的問題,變得非常嚴肅了。
經濟社會,不會掙錢的人是廢人。不產生財富效應的行業,自然也是冷門?!皡^塊鏈熱”,“數字幣熱”,無非就是自帶金融基因,展現出了財富效應。所以才從社會各行業里閃現奪目的金光,引來注意力的聚焦。從小眾到大眾,從非主流到主流,從一個小市值品種,衍生出一個上萬億的市場。那么由此推演總結,區塊鏈天生就具備掙錢的可能性。
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還有什么比區塊鏈更適合80、90后寄予希望的嗎?時代在變革,舊的經濟體制和框架也在迭代,區塊鏈是唯一可以拿來嘗試的一個突破口。
正如談經濟繞不開股市一樣,談區塊鏈也繞不開加密貨幣。未來加密貨幣的投資,就如當前的股票一樣,應該是家庭必備,人手各有才對。
如今,股票已淪落成為一個很傳統的投資品種了,特別是A股這種被閹割的畸形兒。受益于90年代和00年初期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紅利,這個畸形兒倒也茁壯成長,營養過剩下也是有進有出,成就一批早期投資者在股票上掙了大錢。隨著后期的管理混亂,吸血嚴重,直接導致了市場的營養不良,有進無出,成了一個中產和貧農的絞肉機。
如果說買股票就是賭一個國家的國運,那么買數字幣就是做空法幣。
數字貨幣,一個高度自由的貨幣,只要有網絡,可以穿越空間地域限制,自由流動。不需要經過中心化的處理清結算。無論你把它定義成什么,或者你需要什么樣的理想貨幣,它都可以滿足你。作為一種財富的載體,這是一款真正屬于個人的貨幣,可以自由的擁有和傳承。
身處當代的80、90后,時常感到焦慮和彷徨。無論任何行業,似乎進入的生存空間極小,早期的秩序格局已經形成,各行各業充斥著權力腐敗,令出身平凡的我們,總是在夾縫求生,心無所安,抑郁憤滿。
橫空出世的區塊鏈,為我們而來,它是希望之光,是一方凈土,至少當前還沒有權利腐敗弄臟,而且還在早期探索階段,格局尚未形成,一切皆有可能。所以,這是我們唯一值得壓寶的行業。當然這個社會或者說一種自然法力,是不會讓一個層級輕易翻身的,必定會經歷許多坎坷和曲折,包括同類的打擊,既得利益群體的壓迫。但是只要認準了區塊鏈這條路,并一路堅持,無問西東,那么這條路上的所有風景和繁華,必然是屬于我們的。而我們得到的不僅僅是自由和財富,還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