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一搜,在關郎平的文字隨便哪一個平臺,都能有幾十頁的記錄,而關于郎平的書籍也不少,郎平自己也寫有自傳。可就是這么一個人,一提起她,我總有鼻塞眼熱想流淚的沖動,仿佛感受升國旗般熱血沸騰,真正是一個大寫的折服與崇拜。
憑著一腔的熱情和頂禮膜拜的崇敬,我只想用文字表達我對郎指導的心中熱忱,我知道,在這股激流勇進的文字大潮中,我的文字只會泯滅成浪花中裹挾的一粒小石,沖刷到岸邊而被人遺忘。而我,只要表達了我心,就足夠了。
郎平的成績,大概有幾頁紙的篇幅也記錄不完,但用國際奧 委會官微配文評價更為中肯:
“在中國體育史上,幾乎從來沒有一個人能連續30年受萬眾頂禮膜拜。只有郎平做到了。球員時代的五連冠帶領中國走上世界之巔;執教以后再次率領中國女排重回世界之巔……這30年來,中國女排的所有榮譽,幾乎都和這個女人息息相關。”——偉大的郎平
1、激流勇退
1986,中國女排奪得了五聯冠,在世界排壇能拿的獎項都拿到了。這時的排球隊員“鐵榔頭”——郎平,功成名就之后選擇正式退役。郎平是排球隊伍里的頭號人物,而作為國人心中的功臣和“民族英雄”,在每個國人的心中,退役下來的郎平都應該有一個舒適安逸的環境來享受生活。同一批隊員中,絕大部分的隊友退役后都選擇了從政,而郎平確實也有一個“北京市體委主任”的位置在等著她。可郎平的選擇卻是放棄!郎平不愿意當官,因為曾經在郎平身上發生了一件事,讓郎平認識到了自己不適合官場。郎平算是在人生高峰的時候,選擇了激流勇退,一切從零開始。她要學習!她在自傳中這樣寫道:撤!不能躺在榮譽上。
她先是在北師大學習英語,半年后,她有一個機會公派到美國自費留學。用她自己的話說,當時她的想法很簡單,只想學學語言,開開眼界。當時她出國,甚至有人誤解,覺得她是國家的功臣,國家是不會虧待她的,而郎平在自傳中卻是這樣寫道:我不是怕“虧待”,我就是覺得,國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躺在“冠軍”的獎杯上吃一輩子的老本。而從女排的隊伍中退役下來,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學習本領,我得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必須把自己看成“一無所有”
初到美國的郎平,確實變得一無所有,沒有了光環,也沒有經濟基礎,一切從頭開始,為了學費,郎平移居新墨西哥州,在大學排球隊做助教,換得學校的待遇是免學費。說是助教,其實就是哄一些水平很差幾乎不會打球的大學生打排球。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整個位置顛倒,而她只能在心中說服自己,來美國就是找顛倒的。
這期間多么艱苦的生活不說,而此時的和她同一批退役下來的隊友們,在國內都是大處長,主任級干部,她只好自己嘲地笑自己是“國際農民”。
在后來的回國的執教生涯中,確實驗證了郎平的不怕“虧待”。
2、臨危受命
1995年的元月,郎平同意擔任中國國家隊女排的教練。當時,中國國家隊的女排水平已經滑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丟掉了亞洲的冠軍,世界錦標賽也躍到了第八名。在距離亞特蘭大奧運會只有一年的時間的情況下,郎平臨危受命。
記得有看到一篇報道,體管中心的人可是三顧茅廬都沒打動郎平,當時郎平的女兒小,才兩歲,也確實離不開。而郎平心中的反應是,總是跟我談什么工資,如果要談工資,就不用回國了。因為郎平知道,在當時的國家體制下,國家能給多少工資,郎平心里非常清楚,如果只按利益簡單的數學計算,郎平根本不用回來。是她的老指導,袁偉民的一句話打動了她“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就是這樣的一句話,讓郎平執起了中國女排的教鞭。
上任后不久就帶領中國隊獲得了世界杯的第三,并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殺進了決賽,最后負于如日中天的古巴隊,獲得了一枚銀牌。
而此期間,郎平每天只睡幾小時,因為工作量大,壓力更大,帶隊其間,多少次暈倒在廁所。鳳凰衛視曾電話聯線采訪了郎平的父親,老人對于郎平身體的擔心,一度在鏡頭前哽咽,“我們現在是挺擔心的。她(郎平)的一生,都是獻給女排了。
郎平,也真正是無私奉獻的一位。
3、不怕虧待
說到郎平,跳不過去的一道坎就是郎平的工資。1995年,郎平回國任教,國家能發給她的工資,郎平從來也不曾對記者透露。記得郎平第一次拿到工資條,看了一下什么也沒說。若干年后,是郎平的姐姐郎洪無意中從資料里發現了郎平的工資條,這才讓郎平當時執教的工資大白于天下。
1995年郎平執教中國女排時,月工資為335元,年薪為4020元,即使再加上津貼、交通費等收入,其年收入不過為6000多元。要知道,1993年至1994年,郎平在日本八佰伴全明星隊和世界超級明星聯隊執教,年薪就已經達到了20萬美元。而在此后,郎平于1999年至2004年在意大利執教,2008至2009年在土耳其聯賽執教,年薪也達到了十幾萬美元。
巨大的落差,郎平依然選擇回國執教,而且從來不曾言語過什么。有報道曾這樣的報道過,當時國家隊發給郎平的工資,都不夠郎平給女兒的越洋電話費……
是什么樣的覺悟讓郎平有如此無私的奉獻精神。這在后來,郎平二次執教國家隊的時候,自己掏腰包給隊員買蛋白粉補充營養,春節還給隊員發紅包是一致的。郎平這個人在帶國家隊的時候,從來沒考慮過個人的利益,一心只為了這個隊伍的培養和強大,可謂是用盡自己所能之力。
4、被國人誤解
郎平2005年正式出任美國國家隊的教練,做這個決定之前,我有看過報道,郎平還是在網上征求了國民的意見的,做過民意調查的。開始,有人不理解,后來慢慢地支持的聲音越來越多,超過了70%的支持率。郎平這才決定出任美國國家隊女排教練。本來,如果按正常的思維,在這個體育教練早就國際化的時代,郎平出任何哪個國家隊的教練,其實真的無須取得任何人的同意,自己決定就好。可郎平卻在意了民意調查,可想而之,郎平的這一顆拳拳愛國之心,真是日月可鑒。大概大家都應該知道,1995年,美國隊就曾向郎平伸過橄欖枝,邀請她出任美國隊的教練,可是當時,中國國家女排隊員的水平正值低谷,如果那時候把美國培養起來,無疑是給中國添加了一個強勁的對手。直至中國女排走出低谷,到2005年,這時候,中國的女排有陳忠和教練支撐,中國的女排水平回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郎平多年在外奔波,一直沒有時間陪女兒白浪。而且正值白浪的青春叛逆期,郎平為了和女兒更近一點,也為了有時間陪陪女兒,彌補她心里對家人的虧欠,她接受了美國國家隊的邀請,擔任了美國國家隊的女排教練,這才有了后來的“和平”之戰,中國又不敵郎平指導的美國隊,招來國家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是唾罵。
諸如此類的唾罵不少,但郎平說得很好,打世界大賽,畢竟不是打世界大戰,我們打的不是利益,我們打的是一種人類的精神。也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有一個國際化的視野,看待問題才能如此的豁達。試想,如果當年不是郎平各個國家的執教學習提高,能有日后執教如此出神入化的郎平?
5、定海神針
曾經有人這樣的評價郎平,只要郎平所在的隊伍,不管那個隊伍曾經的成績如何,只要她帶隊一兩年,所取得的成績可謂是突飛猛進,包括俱樂部或者國家隊。而中國隊,更有這樣的評價她:她簡直就是中國女排最需要的特效藥,不管什么病,一服郎平這劑藥就療效顯著。在中國排壇乃至世界排壇,郎平的地位都應該是至高無上的,而郎平的打球和執教水平都真的高人一等。特別是指揮現場比賽的過程中的臨場指導,更是顯示她運籌帷幄、技高一籌的執教水平。2015年9月份對俄羅斯那一場,關鍵時刻中國隊用劉晏含和丁霞換下沈靜思與曾春蕾,女排替補隊員關鍵時刻起到了奇兵作用,25-23中國隊先勝一局。而今年的里約奧運會,郎平的關鍵戰術性的換人更是起到出奇兵的超級效果。8月14日深夜,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與巴西女排爭奪四強比賽的第二局,中國隊17:18落后,主帥郎平進行了一次換人調整,魏秋月和張常寧下場,換上了丁霞和楊方旭。不過沒什么起色,巴西隊連得2分,以20:17擴大了領先優勢。在21:18時郎平再次做出換人,用之前幾乎沒怎么上過場的劉曉彤換下了隊長惠若琪。奇跡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楊方旭快攻得分,然后第一次觸球的劉曉彤就扣球得手,再加上顏妮發球直接得分,中國隊連得3分將比分追成21平。于是,郎平打出了第三張牌,在22平時將剛換下場的魏秋月和張常寧又換了回來。看著中國隊進行一系列調整的巴西隊只來得及再得到1分,隨后就被中國隊連得3分扳回了第二局。
這場比賽,中國隊奇跡般地戰勝了世界排名第一加東道主加衛冕冠軍巴西隊。直到最后本屆奧運會奪冠,郎平的指導都起到關鍵的作用。大概上兵伐謀便是如此。不急不燥,臨危不亂,有郎平的隊伍,就象有了主心骨,就有奇跡發生。難怪有人說有郎平在,就有奇跡發生,郎平是中國隊的定海神針。
6、赤子之心
據說,郎平的智商很高,曾經社科院說郎平當年還沒退役前的智商測試非常嚇人,達到了180。這是事實。從郎平這些年的臨場指揮和處事能力上,可以完全地體現。但我以為,郎平的情商更高。在對待與白帆的婚姻問題上,郎平從來不對外說離婚的原因,郎平說了一句話卻徹底感動我:因為白帆沒她那么多機會面對媒體,而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所以郎平選擇守口如瓶。對等隊員,郎平則更象媽媽一樣,從精神層面地關心排球隊員。而郎平,在球員和國人的心目中,永遠是那樣的冷靜,理智,隨和,時而還幽默。真正做到了那種威而不怒,親而難犯的境界。而對于祖國,郎平用一次次實力的提升和獎牌,更是給國人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我們知道,在中國有太多的人,他們的事業在中國,一邊在中國瘋狂賺錢,一邊早已偷偷把自己變成美國人。郎平的女兒白浪出生在美國,郎平則是女兒的法定監護人。所以對郎平來說,獲得美國國籍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但她拒絕改變自己的中國國籍。即使能為了女兒遠離祖國并離開中國女排,但郎平時刻都沒有忘記:她永遠都是中國和中國女排的一分子!
更是在今年的奧運會之后的第二天,意大利就出高薪希望郎平過去執教,而得到的是郎平的直接拒絕,郎平面對記者的回答也很直接:現在年齡也大了,女兒也工作了,生活上也沒有壓力了,要帶就帶中國隊,要不就不帶了。
這是郎平的一顆赤子之心,清晰地告訴我們,郎平的此生,屬于中國人,不管是曾經的球員,還是今天的教練,郎平都做到讓人敬佩和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