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盲目自律才會毀了生活
打開微信搜索欄,輸入“自律”二字,各類熱文一覽無余:
“自律,是女人最貴的化妝品”
“自律的人有多厲害?”
“自律到極致的人,擁有了開掛的人生”
“世界正在獎勵自律的人”
“自律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
……
往下翻,竟然還有十幾頁,總共19217條結果。
當外界紛紛鼓吹自律的好處時,如果真的像那樣去“自律”了,反而可能會毀了自己的生活。
林芳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平時灰頭土臉地擠地鐵去上班,好不容易下班了,當然要放松放松,刷刷劇,打打游戲,看看娛樂新聞。當公眾大號們跟約好了似的,開始鼓吹自律的重要性時,林芳被猛然點醒: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要自律!
說干就干!她立刻按照文中所倡導的那樣,專門買一個夢想筆記本,給自己定了好多計劃,列下了詳細的打卡表。她要堅持早睡早起,讀書一小時,堅持好好吃早餐,每天鍛煉半小時,下載了各種學習App,背單詞的、讀書的、聽書的……對了,外語不能丟下,還要學英語,學時間管理,報各種網絡課程,聽大佬們傳授成功經驗……
生活強度一下子加大,節奏瞬間變快。以前懶散的生活狀態一下子不見了,路上碰見她時,感覺她走路都帶風,每分每秒都在趕時間。
一天24小時根本不夠用,揉開了掰碎了也完不成那些任務。常常在晚上臨睡前看著還沒完成的任務單懊惱不已,責怪自己。自律的好處還沒見到呢,自己就已經快要被焦慮拖垮了。
更別提工作了,狀態越來越差,平時能應付的工作也變得艱難起來,別說完美地做好,甚至還會因為精力不足,出現很多小錯誤。
那些計劃表就像是催命的鬼,一個個鉆在腦里催:這么多還沒做完呢!你的自律呢?
再見到她時,她又恢復到了以前的生活狀態,甚至更糟糕:以前她還能自得其樂,安穩過好小日子。現在她變得更拖沓、更放縱,甚至有些自暴自棄——反正我就是沒法自律,我真是太失敗了。果然,我就是那種不能成功的人。
這哪里是自律?這分明是在找虐。
2、自律失敗是因為只學形式,不學精髓
自律本身并沒有錯,它之所以能被人們接受,也是因為它確實有效,成功的人大多自律,但是自律的人不一定都會成功。
很多人誤解了自律,只學到了自律的形式,而沒有學到自律的精髓。
盲目自律,缺乏自我認知。不少人就像林芳一樣,看到自律的好處,就立刻想也不想地就去做,其實,別人的方式方法對自己是否有用、是否合適,這都需要先想清楚了,再去行動。他能每天五點起床,你一個上夜班的,半夜兩點到家睡下,早上五點堅持起床,這不是自虐嘛。
你是什么樣的?你的長短處是什么?哪些方法適合你?哪些方法只能聽一聽一笑了之?你需要哪方面的成長?
只有在正確的自我認知基礎上,才能找到自律的真正方向。盲目地自律,也許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且還累的要死。
罔顧事實,強行自律。看別人分享A4腰、人魚線,想著自己也要有。所以要天天去健身,也要練出好身材。不是說了嗎?“自律,是女人最貴的化妝品”,為了美,必須自律!可是大姐,你有舊年的腿傷你忘啦?那是之前盲目去學羽毛球摔壞的。一個深蹲,可能你就得回醫院重新來過。
可是你說,我不管!自律才能美,我就是得自律,不然我就會成為身材走樣的黃臉婆。嗯……先問問你的腿答不答應吧!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不完全是因為自律,還有個人環境和資源的加持。如果一味模仿,罔顧自己的生活實際,付出的可能不僅僅是時間,還有其他意想不到的代價。
跟天性作對,只能一敗涂地。人類天生趨利避害,當自律只能帶來痛苦感受的時候,當然無法堅持下去。我們會用各種方式來逃避它,比如拖延、比如降低做事質量。
自律本身就帶有一定的約束性,約束自己的各種欲望,而欲望是我們的天性。如果掌握好成就感和約束感之間的平衡,自律是能夠堅持下去的。就像驢子,被胡蘿卜引誘著向前,也就能忽略趕路的辛苦。可是錯誤的自律,痛苦感是大于成就感的。把手放在火上,疼了就會把手縮回來。當所謂的“自律”讓人那么痛苦,出于天性,自然也就不會再堅持下去了。
《意志力》一書中提到,人類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意志力全部用來壓抑欲望、抵抗痛苦,哪還有力氣去實現目標。
3、認清自律的實質
自律是對欲望的自我管理。它并不是單純地壓抑欲望,而是起一個調節的作用。
善于調節的欲望的人,會把欲望放到合適的事情上,讓它發揮積極作用,避免消極作用;會適時壓制、再適時釋放出來。
比如說,小周喜歡吃,吃東西就是他的欲望。如果他能適時壓抑住“立馬就得吃”的欲望,站起身來,進廚房好好做一頓好吃的,健康又營養。或者出門尋覓好館子,沒準兒就成為美食活地圖。但是,如果他無法適時地壓制,希望立刻得到滿足,也許就會陷在垃圾食品里無法自拔,或者隨意敷衍了事。久而久之,肉肉不找他找誰呢?
所以你看,自律并不只有痛苦壓抑一種方式。關鍵在于,能夠在合適的時機進行調節,能否用對地方。
很多人千辛萬苦地自律了,學到深夜,堅持地齜牙咧嘴痛苦不已,把自己感動地一塌糊涂,結果沒見到效果。也許,可以從“適時調節”和“用對方向”這兩個方面進行調整,說不定結果會大不一樣。
4、怎樣才能開心地自律
怎么調整呢?可以從下面這幾個方面試一試:
認識自己。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么我付出了很多行動,卻還是在原地打轉?也許應該在埋頭付出之前,先好好審視一下自己,首先建立起清醒的自我認知。
你的長處是什么?現在流行長板理論,也就是核心競爭力。很多時候,決定你能力和位置的,不是你的短處,而是你的長處。你不會瑜伽怎么了?因為你會寫一手好文案就夠了,升職的時候領導看的是的工作業績,不是你會幾個瑜伽高難度姿勢。
自律不起作用,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都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跟自己的短處較勁。短處還沒補上來呢,長處倒給丟得差不多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與其這樣,還不如拿出分析成功人士的時間,來分析分析自己:
你的性格特點是什么?我的優勢是什么?
別人的哪些方法是適合我的?是我需要的嗎?
……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跟自己的欲望打仗,你卻連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能贏呢?
擺正心態。不盲目自貶,也不盲目崇拜。人是愛比較的生物,從小家長拿我們跟別人家的小孩兒比,長大了,我們自個拿自己跟大牛們比。看到別人那么優秀,心里一陣恐慌:人家那么優秀還那么努力,我可怎么辦啊?
其實怕什么呢?別人很好,你也很好。只不過起步有早晚,進步有快慢,只要你一步一步踏實地走,總能走到自己人生的高處。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找到自己的真正動力。很多時候無法堅持自律,是因為你做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
背十分鐘英文單詞就要頭暈,可是如果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兩個小時也不嫌多。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誠不我欺。心理學中講,快樂的時間覺得短暫,痛苦的時間覺得漫長。同樣的,如果是堅持做感興趣的事情,自律就不再是痛苦的。
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找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放棄那些自欺欺人的假努力,問問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這些才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讓我們長久地堅持下去。
當然,人生中有很多我們不愿意不喜歡但是也必須得做的事情,而找到自己的真正動力,它會帶給你不斷前行的力量,讓你有足夠的能量,去完成那些不喜歡的事。
想要把喜歡的、不喜歡的事做下去,就一定得先從喜歡的事情里積攢力量。
找準自己的人生方向。每個人的生活際遇不同,人生方向理當不同。馬云當然成功,但是如果人人都想當第二個馬云,恐怕也不是件幸福的事情。
小時候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螃蟹和小貓看到老鷹在天上飛,十分羨慕。于是拜托老鷹教它們飛翔。老鷹慷慨地傾囊相授,如何飛、怎樣才能飛的快、飛的帥。螃蟹和小貓特別認真地學了,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去練習飛翔。最后,螃蟹還是橫著走,小貓還是四肢跑著向前。
別人的方向并不是你的方向,沒有一個人可以完整復制別人的人生。你把別人的人生過了,你的人生誰來替你過呢?找準自己的人生方向,用自己的優勢奔跑,速度才比較快。
調整節奏。不是非得時時刻刻都干“正事”才是自律,那樣會讓自己陷入分秒必爭的競賽中,累的半死,還不見得有效果。順應自然規律,才會長久。呼吸還講究個有吸有呼呢,做事情也要有緊張有放松,節奏有張有弛,才走的比較遠。一直緊繃著,整個人都會不好的。
提高效率和質量,而不是單純拉長時間。寫出《謝謝你,愿意做我的孩子》這一爆款文的優秀寫作者馮塵,在她的分享課中講到,認真寫好一篇文,比每日更新重要。學生時代,大多都有過在圖書館瘋狂自習卻效率不高的經歷。
自律的本質不是拼速度拼時間,而是拼效率。每天只顧趕緊寫而不認真想的我,寫十個小時,根本比不上每日高效寫作三小時的湯小小。所以,在自己的能力基礎上,追求效率和質量,放棄自我感動的耗時間,是很重要的。
不盲目自律,在認清自我和現實、調整好自己的方向和心態后,你一定能夠快樂地堅持下去。好飯不怕晚,清醒地自律,才會走得更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