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游葡萄溝。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到葡萄溝,感覺是一派熱鬧。美麗的葡萄長廊,到處是游人來來往往,到處有賣葡萄干的攤子,震耳的流行歌曲一首連一首,攤販叫賣聲此起彼伏。美麗,熱鬧,讓人愉悅。
眼前的葡萄溝,依然美麗。環境,卻是更加優美了。隨處擺放的攤點少了,小景觀打造得多了,市聲般的嘈雜沒了,秩序是更加好了。
原以為,在葡萄溝,會有一家一家的葡萄推銷,會有一處一處的商品攤點可以選擇。結果,論商業氣息,還不及上午剛剛去過的農家和農莊。在農家,我們看到了多種多樣的葡萄干售賣。在農莊,有琳瑯滿目的商品向游客兜售。
葡萄溝,作為一個老牌景區,論游玩,似乎越加專注了。
至少是幾十年前,葡萄溝就在全國打響了旗號。
幾十年前,詩人張志明就有詩贊葡萄溝,
“秋到葡萄溝,珠寶滿溝流。亭亭座座珍珠塔,層層疊疊翡翠樓。”
把葡萄寫得如此珠光寶氣,如此精美不凡的,也是沒有誰了。
“輕些走,“玫瑰紫”剛剛喝醉酒;且留神,小心“馬奶子” 蹭身油。”
把葡萄寫得如此靈氣如此可愛,也是沒有誰了。
“風吹碧浪香千里,葡萄溝風光照不夠!”
這是詩人張志明的感嘆,也是我們在葡萄溝的遺憾。據說,葡萄溝南北長達8公里,寬2公里。溝谷兩邊山坡上,葡萄樹成林成片,農舍掩映,優雅又優美。
可惜,這一次同多年前那次一樣,都是只蜻蜓點水,走了一段葡萄長廊。更多的風光,失之交臂。跟著旅行社打卡,就不得不接受這種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