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鈴聲響起,教室外,走廊上,又一次聽到了同學們的叫罵聲,目光回到講臺上,“城管”身邊又圍起了許多人,站立于中心位置的他正以標準的笑容,逗笑的眼神與周圍的“小屁孩兒”聊天……
這種場景每天都在發生,透過時光之鏡看到這一幕的我,內心卻不似坐在教室角落的那位“我”那么平靜。
作為一個公立中學,我所在的學校卻沒有那么好的名聲,可能有一部分因素在于它坐落于城中村,大部分的學生其實條件都不太好,家庭多少有點缺陷,相應的,混子自然也比較多。與現在的學校教育對比,那時的我們非常輕松——沒有補課、周末雙休、作業不多。
臺上正中心是我的數學老師,外號“城管”,不為別的,只是因為他姓陳,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學校是沒有補課項目的,他為了讓我們多學一點,不收取任何費用地為我們加了課,留下來的學生都是自愿的,即便成績不好或者對數學嫉惡如仇的也都留了下來。
其實,我對數學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成績也還過得去。初中伊始,見到這位年輕而樸素的男老師,覺得也不過如此。后來,我發現他的課講的非常不錯,比我見過的所有數學老師講的都要生動有趣,于是漸漸提起了學數學的興趣。再后來,我又發現他人很好,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無論成績好壞。之后的日子里,我作為一個懶惰不好學的學生,居然每天跑到辦公室去找他要試卷改試卷……說實話,即便現在回想,我自己都覺得無語。
我會去主動學習數學,可能很大一部分在于我的朋友們和他關系很好,他們很好學,班上的人也跟瘋了似的,爭先恐后地領試卷。事實上,如若數學老師不是他,一切應該不是這個樣子。
漸漸的,我接受了我愛好數學這個設定(但因為懶惰,我還是我們幾個里最差的)。課間、放學后,總能在辦公室看到我們的身影,我最擅長的是做背景板,那時的我話不太多。總愛操作著“城管”的鼠標去放歌,我想你們應該知道,那個時候,最流行的便是汪蘇瀧、許嵩、徐良他們的歌了,所以幾乎每天放學,辦公室就會聽到他們的聲音。
學校的花壇后面,籃球場與乒乓球臺緊挨著,放學后總會有很多學生留在那打打乒乓球。有時候,“城管”也會和我們一起留下來打幾個來回,雖然我打得不好,但很開心,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菜,且執著”。
“城管”總說他覺得我很好笑,只要一看到我就想笑,那時候我一度懷疑我是不是還有做諧星的天賦。我其實很開心,因為我從來不和老師打交道,也沒有老師喜歡我,而“城管”打破了這種自卑感或者不屑感。
我想,我內心的感受應該也是班上同學的感受。家長和老師常常會說,成績好不好全靠自己,同樣一個老師,為什么別人成績好你就不好?我想說,老師固然不是決定性因素,卻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授課的老師是僅僅為了工作還是為了學生好,我們不傻,能看出來,老師講的好或壞我們也能感受得到。
時過境遷,已經告別初中許多年,生活的窘迫圍繞在每個人身邊。現在生活工作中的你,是否有這樣溫暖你,點醒你的人。再回憶起這段日子與這個人,不過也是經歷了心寒,驚覺不會再有這樣的人了。身邊越來越多的,僅僅是勾心斗角,利益爭斗,或者生老病死。
我是一個不愛使用社交工具的人,但不代表我不記得不感激。之所以寫下這一篇,最初是因為只能回憶起這段往事,而后卻更多的是感慨——可惜這樣的老師存在得太少,若是多一點“城管”該多好,如今看到他也面臨生活的艱辛,又希望他能夠過得輕松一點。所以所有的話語只能轉為祝福,衷心祝愿學生時期待我好過的人平安順遂,踏入社會的人們懷著感恩,得遇知己,得遇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