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血祛瘀
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硝黃草,少佐桂枝溫通妙,
下焦蓄血痛能療,瀉熱破瘀微利效。
草:炙甘草。芒硝:沖服。
溫經湯
溫經湯用萸桂芎,歸芍丹皮姜夏冬,
參草益脾膠養血,調經重在暖胞宮。
①溫清消補、溫而不燥、剛柔并濟
②溫經散寒、養血祛瘀
③阿膠:養陰清熱、滋陰潤燥
生化湯
生化湯是產后方,歸芎桃草酒炮姜,
惡露不行血虛寒,溫經活血最見長。
歸:全當歸。酒:黃酒。
當中還含有:童便,益陰化瘀,引敗血下行。
血府逐瘀湯
牛膝桔梗血府湯,桃紅四物四逆散,
活血化瘀行氣方,引血下行此方良。
活血行氣、升降并用、祛瘀養血
復元活血湯 ?(病位在脅下)
復元活血酒軍胡,桃紅歸甲蔞甘輔,
疏肝通絡血瘀除,跌打損傷功效著。
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芪歸芎,桃紅赤芍及地龍,
半身不遂易中風,補氣活血經絡通。
失笑散 ?(瘀血停滯)
失笑蒲黃五靈脂,活血散結痛立止。
桂枝茯苓丸
金匱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藥及牡丹,
等分為末蜜成丸,緩消癥塊胎可安。
①活血化瘀、緩消癥塊 ②通因通用
2、止血劑
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
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活血化瘀。
小薊飲子
小薊飲子藕蒲黃,木通滑石生地藏,
歸草山梔竹葉淡,血淋熱淋服之康。
槐花散
槐花側柏荊枳殼,等分為末米飲調,
清腸止血疏風妙,血熱腸風臟毒療。
荊芥:疏風止血
黃土湯
黃土湯中芩地黃,術附阿膠甘草嘗,
脾不統血溫脾陽,養血止血崩漏康。
(寒熱并用、標本兼顧、剛柔相濟、甘苦合用)
接下來是中藥(4)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