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一稼老師的直播課
1.東西學一遍就會是妄想,可是快節奏的社會,似乎讓人產生東西能夠學一遍就會的幻覺。我們有必要提醒自己這其實不可能。一遍不能讓你學到實質性的內容,最多只是略懂皮毛。最佳的學習方式是,重復,重復,再重復。
2.一家老師身邊也有許多資質普通的人,但是他們有對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能變得優秀和卓越。什么方法:四輪學習法。用這種方法不斷的重塑自己,可以實現任何的目標。
改編過的4輪學習法,包括快速找書;精讀重點內容;分享就是影響,輸出倒逼輸入;檢驗出真知。
四輪學習法的第1步是,快速掃輸,避免完美主義,首先拿下整本書的布局,抓大放小。
《高效能人士的7個好習慣》是一家老師看了7遍的好書,值得推薦。
[if !supportLists]3.?[endif]一個人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他智商有多高,而是他養成了多少好習慣,好習慣一天一天在積累,人生就會不斷的進入正循環。
R我的實踐
一、品德成功論VS個人魅力成功論
個人魅力成功論受速成觀念的影響,強調通過短時間訓練一定的社交技能,來達到個人魅力的提升。品德成功論則強調一個人的基本的行為品質,如責任,正義,勤勞,誠實守信等。個人魅力成功論追求個人成長,訓練溝通技巧,但這些是要素卻非根本。唯有品德才能夠為人際交往賦予生命,技巧只是臨時抱佛腳。缺乏品德,日久見人心,你的動機總會浮現。只要沒有或者缺乏信任感,就不要說什么永久的成功,只有心存善意才能賦予人際關系技巧生命。個人魅力論稱說可以輕松實現個人魅力的提高,這樣的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一種人,他們不了解,也不理解自己,他們只知道別人眼中的自己,這種缺陷導致他們喪失了天性與個性,他們從本質上來說與其他人別無二致。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而且需要時間,不能跳過。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價,才更有價值。萬物始有價值,上蒼深知如何為產品制定合理的價格。
二、“思維地圖”制約著我們的行為態度
1、思維對我們的行為處事有深刻的制約作用。一個人的思維如同地圖,地圖不對,你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地,只是白費功夫。
2、思維決定一個人的行為態度,思維受什么因素影響?家庭、學校、工作環境以及親友等環境的影響。思維定式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去看外在的世界。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我們和別人意見不合的時候,我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有問題,但其實是我們跟對方,有不一樣的思維而已。
3、你會思維轉換嗎?世界上產生的所有新突破,都是在打破傳統思維基礎上完成的。行為態度都是枝葉,思維定勢是根基。抓住根本,人生才會有實質的進展。思維的威力無窮,它是我們觀察外在世界的鏡片,無論是瞬間完成、還是長期醞釀而成的,都是改變我們的行為與態度的原動力。一般的時候,改變需要我們自身強烈的自我意識;而在某些生死攸關的危機的時候,人往往更易轉變思維,大徹大悟。當你彌留之際,人們想到的是愛人、家人和他們付出過真心的人;是兒孫后代正在著實感知,并且身體力行這些原則。
4、作者的經歷,女兒不肯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其他的小伙伴,自己采取強制性的手段從她手里搶過玩具,分給小朋友。但是后來才意識到,當時或許是自己過于在意家長對自己的看法,反而不夠重視,孩子的成長和孩子自己的關系。其實,對于小孩子而言,他可能要先經歷擁有,才會知道付出。以上思考,前后包含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改變從前在意其他家長的眼光后,作者才意識到用自己的身份和權威來逼孩子就范,反而會危害到很多東西,以后也會更加依靠外力來達到目的。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擁有,才會真正懂得分享。
老板希望得到富有責任感、獨立的員工。可事實是,大多數老板絲毫不關心員,總想著怎樣才能讓員工為自己賺取最大的利益。這樣,員工會質疑老板有沒有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他們會不會被機器當成機器對待?員工則難以形成獨立和責任的品質。
三、堅守人生基本原則——它們是燈塔,亙古不變
1、品德成功論告訴我們,人生的原則仿佛是燈塔,它是千錘百煉得出的真理,將自己的思維地圖與燈塔相對照,我們就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2、原則性的品德包括公平,誠實,服務,品質,卓越。如果在我們的思維中沒有這些原則性的價值觀作基礎,我們很容易受別人看法或評價的影響,以至于最后認識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3、原則不等同于價值觀,因為它是千錘百煉得出的真理,是世代通用的,而價值觀卻因人而異。每個群體可能會有自己不同的價值觀,例如一群盜匪有盜匪的價值觀,可你不能說盜匪的價值觀正確。
4、原則是燈塔,是不容動搖的自然法則。思維地圖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經歷建立起的思維定勢,它是一種主觀事實,會隨著主觀想法的變化改變;唯有燈塔是永恒不變,指引人前行的。
四、什么是領導力?
領導力就是能夠清晰的指出別人的價值和潛力,并且使對方受到鼓舞,從而有所意識。如果你能這樣去影響一個人,那你就是真正具有領導力的人。
[if !supportLists]五、[endif]影響與聆聽
每個人都在渴望被理解,渴望影響別人,可是影響力的初顯是屬于他人發現你正在受他們的影響,首先是要你專注主動的去聆聽。
六、分享提升閱讀效率
當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如果我們是以老師的角度去閱讀,知道48小時之內我們要完成分享心得,讓我們閱讀這本書的效率會更加高。
七、本書每種習慣的安排和作用
前三個個人成功習慣教會我們認清自己的本質、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以及個人的獨特能力與才干,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產生自尊自重與自制力,且內心平和。以內在價值標準,而不是旁人的好惡或者別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自己,不再讓別人影響自己情緒,當我們能做到一點時,我們反而更能夠接受改變。4—6個公眾成功習慣,幫助我們修復和重建破裂的人際關系,關系更上一層樓,變得更加深厚堅固,歷久彌新。第7個習慣,這是在加強前6個習慣,幫助我們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更更上一層樓。
八、低效的原因是什么?——是我們對時間、生命與自我看法的思維定式
是因為你沒有高效的時間管理安排嗎?可能不是,而是那些足以影響我們對時間、生命與自我看法的思維定勢。個人魅力論,解決問題只是針對表面;品德論則更注重思維,關注你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有沒有變化。
九、什么能改變我們的低效?
是新的、更深層次的思想水平,是基于原則的思維定勢,它能夠正確的引導我們實現高效能,改善人際關系,解決生存問題,這也是這本書的核心。
品德論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的實現人際效能的提升。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聽話,更討人喜歡,那么先做一個言行一致,充滿愛心,且懂得體諒的父母。由內而外的觀點認為,個人領域的成功必先于公眾領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對自己的承諾,才能信守對他人的承諾。
我們的思維定勢無論正確與否都是我們態度與行為的根本,歸根到底是我們人際關系的根本。我們越能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定勢或推測能力的局限,意識到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過去經驗的影響,就越能直面自己的思維定勢。如果我們想讓生活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我們必須關注自己的思維定勢,觀察自己看待周圍世界的方式。
十、列出影響你日常生活的5個原則,它們是以怎樣的方式來影響你?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方式影響你的生活?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因此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習慣。所以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要改變一個習慣,僅有一點點毅力,只做一點點改變是不夠的,起飛需要極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脫離了引力的束縛,就會迎來廣闊的自由天地,創造出高效能的生活所必需的凝聚力和秩序。
本書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愿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指要做什么,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
十一、“效能”的定義
本書介紹的七個習慣都能產生高效能,因為它們基于原則,效果持久。此外,它們以符合自然法則的思維定式為基礎,我把這個自然法則稱為產出、產能平衡的原則。
十二、效能與產出的平衡
伊索寓言中鵝與金蛋的故事中,是鵝是產能,金蛋是產出。真正的效能包含兩個要素,一是產出基金,即金蛋;二是產能——生產的資產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鵝。生活中,“重蛋輕鵝”的人,最終會連這個產金蛋的資產也保不住。反之,“重鵝輕蛋”的人,最后自己都可能被活活餓死。所以,效能在于產出與產能的平衡。
十三、人類擁有的資產分類
人類所擁有的資產,基本上可分為物質資產、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三大類。急功近利,常常會毀掉寶貴的物質資產。保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會幫助你更有效的利用物質資產。金融資本的有效利用有也是一樣,絕對不能動用本金做冒險投資。因為本金沒有了,產生利息的產能就減少,收入自然也就會減少。最寶貴的金融資本就是自己賺錢的能力,如果不能持續投資,以增進自己的產能,眼光就會受到局限,只能在現有的職位上踏步。
十四、教育中的產出與產能
教育誤區——利用自己的地位優勢來操控子女,實現自己的期望,卻忽視了產能,也就是孩子的幸福。
孩子年幼的時候依賴心強,而且極為脆弱。父母很容易忽略對產能的培養,比如教育溝通和聆聽,只知道利用自己的地位優勢來操控子女,實現自己的期望。父母總認為,自己比孩子更強壯更聰明,而且永遠正確,有時干脆直接吩咐他們怎樣做,必要的話還用吼叫恐嚇和威脅的方法,一定要遂了自己的心愿,無論權威式還是縱容式的管教,都屬于偏重金蛋的心態,不想讓子女以自己的規劃行事或想取悅子女,唯獨忽略了那只鵝子女的責任感、自律能力和自信心,而這些在若干年后對他們面臨重大抉擇的和實現重要目標,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而且你們的關系又會如何呢?當子女長到十幾歲,她能否感到你愿意真心的尊重和關懷她,值得他信賴呢?你們的關系是否好得足以讓你順利的與她親近溝通,并實施積極影響呢?
比如你想保持房間整潔及產出,這就是金蛋,又想讓女兒的房整理房間,即產能。女兒就是那只能產出金蛋的資產額,在產出與產能平衡的情況下,女兒會心甘情愿的整理房間,不需要旁人催促,它是一項可貴的資產,一只會生金蛋的鵝,但是如果你只關注房間的整潔,這個產出總是用嘮叨威脅恐嚇的方式得到金蛋,那就等于犧牲了鵝的健康與幸福。
你希望員工怎樣對待顧客?是不是像你對待員工這樣?你可以買到員工的時間,卻買不到他們的心,而心才是忠誠與熱忱的根源;你可以買到員工的體能,卻買不到他的頭腦,而頭腦才是創造力與智慧的源泉。產能要求像對待顧客一樣對待員工,他們值得被視為珍寶,因為員工會貢獻自己的真心和頭腦。
[if !supportLists]十五、[endif]真正的效能在于平衡。
不去維護產能和過于維護產能,都得不到幸福。沒有產出鵝的健康幸福,也就沒有產能金蛋。產能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實現真正的效能。
[if !supportLists]十六、[endif]主動積極——人類特有的天賦,自我意識
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回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環境。正是因為我們可以思考,才能有別于事物和動物。憑借著自我意識,我們可以客觀的檢討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也就是自我思維。所有的有益的觀念都必須以這種自我思維為基礎,它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態度以及如何看待別人,可以說是一張屬于個人的人性地圖。
十七、主動積極——刺激與回應中的選擇自由
選擇的自由包括人類特有的4種天賦,除自我意識外,我們還擁有想象力,即超越當前現實而在頭腦中進行創造的能力;良知,即明辨是非、堅持行為原則的能力;獨立意志,即基于自我意識不受外力影響的能力。
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的態度,還意味著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為取決于自身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積極主動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無論天氣是陰雨綿綿還是晴空萬里,都不會對它們的產生影響,只有自己的價值觀才是關鍵因素。如果認定了工作第一,那么即使天氣再壞,敬業精神依舊不改。消極被動的人還會受社會天氣的影響,別人以禮相待,他們就會向你笑臉相迎,反之就會擺出一副自衛的姿態。而積極主動的人,理智勝于沖動,他們能夠慎重思考,但這并不意味著積極主動的人對外界刺激毫無感應,只不過是他們會有意無意的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選擇對外界物質心理和社會刺激的回應方式。因此傷害我們的并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對于悲慘遭遇的回應。盡管這些事的確會讓人身心受創或者經濟受損,但是品德和本性完全可以不受影響。事實上越痛苦的經歷越能磨練意志開發,提升自己如何應對困境的能力。甚至可以感召他人去爭取同樣的自由。
弗蘭克爾曾指出人生有三種主要的價值觀,一是經驗價值觀,二是創造價值觀,三是態度價值觀。他們分別是源于自身的經歷,源于個人的獨創,或者是面臨絕癥等困境時的回應,這三種價值觀中境界最高的是態度價值觀。逆境往往能激發人轉換思維,使人以全新的觀點看待世界、自己與他人生命的意義,進而思考應該如何回應。這種更寬廣的視角反映的就是可以提升和激勵所有人的態度價值觀。
十八、如何得到心儀的工作——解決方案式的推銷
解決方案式的推銷自己是事業成功的重要訣竅之一。研究自己心儀行業的狀況,甚至思考自己求職單位正面臨何種難題,然后以有效的方式向對方表達,證明自己能夠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太多的人只是坐等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相助,事實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采取主動方式,是實現人生產能與產出平衡的必要條件,對于培養7個習慣來說也不例外。
思維意識會決定行為和態度,如果有意識仔細檢查,我們會發現這些都會在我們的人格地圖上體現出來,比如我們的語言就是我們是否積極處世的真實寫照。有一位同事前來咨詢,說自己已經在伴侶身上找不到愛的感覺了,婚姻即將要破裂,怎么辦?我對他說,請你去愛她,為她服務,為她犧牲,聆聽她心里的話,身處地的為她著想,欣賞她、肯定她,你愿意嗎?愛是一個動詞,愛的感覺是愛的行動所帶來的成果。在所有進步的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但消極被動的人卻把愛當做一種感覺,好萊塢式的電影就經常灌輸這種不必為愛負責的觀點,因為愛只是管感覺,沒有感覺便沒有愛,事實上任由感覺左右的行為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十九、關注圈與影響圈
看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大致能判斷他是否積極主動。每個人都有格外關注的問題,比如健康、子女事業、工作,電影或者核戰爭等等,這些都可以被列入為關注圈,以區別于自己沒有興趣或者不愿理會的事物。在關注圈內的事物中,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則超出個人能力范圍,前者可以被圈成一個較小的影響圈。積極主動的人專注于影響圈,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的能量是積極的,能夠使影響圈不斷擴大。反之,消極被動的人則全神貫注的關注于關注圈內。他將別人的弱點,環境問題以及超出個人范圍的事抓住不放,結果越來越怨天尤人。如果我們的焦點總是在關注圈,那就等于是允許自己受制于外界條件,自然不會采取必要的措施推動積極的變化。
如何修正思維?我們不必擔憂外界的條件,只要先從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為助力。共當我們在影響圈上下功夫,關注自己的思維模式,我們才能獲得改變自己的正能量。積極主動的人雖然更看重自己的影響力,但他們的關注圈往往不小于影響圈,這樣才能有效發揮影響力。
二十、積極處世,立足影響圈,擴大影響圈
有人誤以為積極主動就是膽大妄為,滋事挑釁或者目中無人。其實不然,積極處世者,只是更為機敏,更重視價值觀,能夠切乎實際并掌握問題的癥結所在。一個人的關注圈和影響圈,可以從他的言行中看出端倪,比如說有些人習慣說如果怎么樣,而有些人就會說我可以更怎么怎么樣。把外在環境視作問題癥結的想法本身就成問題,這種由外而內求變的思維定勢就是,以外在環境改變,作為個人改變的先決條件。積極的做法應該是由內而外的改變,即先改變個人行為,讓自己變得更充實,更具創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響,改變環境。
人人都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應該為自己營造有利的環境,而不是坐等好運或厄運的降臨。比如說在婚姻關系中,真正有效的策略是從自身能控制的方面著手,也就是先改進自己的缺點,努力成為模范妻子或丈夫,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硬幣的另一面,應對錯誤的選擇。對待錯誤的積極態度應該是馬上承認改正并從中吸取教訓,這樣才能反敗為勝。作出承諾與信守偌言是達成高效能、好習慣的根本力量。知識技巧和意愿都位于影響圈內,改善其中任何一項都會改善三者之間的平衡。三者的交集越大,這說明我們對于習慣及其原則的修養越完善,越能夠以崇高的品德實現平衡,而高效能的生活。
二十一、積極主動為期30天的實驗——用日常生活中的繁瑣訓練自己的好習慣
我們不必像弗蘭克那樣,在經歷了死亡集中營之后,才開始培養自己積極主動的精神。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繁瑣事,同樣可以訓練我們養成自己主動的習慣,以應付人生的巨大壓力。
用30天的時間親身實踐積極主動的原則,看看成效如何。這期間,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到影響圈內,從各種小事開始許下承諾、并予以兌現,學會做照亮他人的蠟燭,而不是評判對錯的法官。以身作則而不是吹毛求疵,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事端。如果能夠對選擇的自由加以善用,那么假以時日自由的范圍會越來越大,反之就會越來越小,直到只能夠被動生存,即按照他人父母同事和社會的意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