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是隨著科技發(fā)展起來的,被報紙、電視、廣播壟斷的局面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中有了很大的變化。
隨著手機的發(fā)展,再小的個體都可以發(fā)聲,一篇好的自媒體文章閱讀量都是數(shù)以百萬計。
所以,現(xiàn)在社會擁有用戶的自媒體就擁有了話語權(quán),就會擁有行業(yè)的影響力。
寫作就是擁有行業(yè)影響力的最好的能力。
寫作的本質(zhì)就是傳播觀點的能力。
科學的方法加合適的訓練,可以讓人從不會寫到會寫再到寫作高手。
二十哥哥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總結(jié)了幾條規(guī)律,可能對新手很有幫助。
一
對于一個新手是很怕接觸寫作的,害怕的原因就是恐懼。
恐懼不知道怎么寫,恐懼沒有能力,恐懼沒有素材,恐懼沒有寫作技巧。
實際上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你的懶惰。
懶惰是你寫作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戰(zhàn)勝懶惰最好的辦法不是逃避,而是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對于一個寫手每天拿出2個小時可能太長了,但是你可以拿出睡覺前的半小時吧?
半小時也長?!那好,十分鐘可以吧?
用十分鐘的時間發(fā)個朋友圈,或者在你喜歡的文章下面評論,或者每天睡前你對一天的經(jīng)歷總有些想法和感悟吧?文字不要太多,只要是你思考后寫下的就OK。
這就是你的第一次,有了第一次還怕第二次嗎?
你缺少的不是寫作的能力,而是缺少每天10分鐘的執(zhí)行力。
二
手機的發(fā)明是為了打電話,而現(xiàn)在手機的打電話變成了次要的功能。
用好手機寫作將會給你的寫作帶來很多好處,比如便簽、隨手記事等功能。
手機帶給我們的好處太多了,記錄瞬間的靈感就非手機不可。
人的腦子很奇怪,有時候不經(jīng)意間就可以有火花閃現(xiàn),這個火花如果你不及時記錄就會消失,以后任你怎么想可能都不會再想起了。用手機記錄,哪怕是幾個字都可以幫助你事后回憶起來。
這些火花可能會成為你以后文章中的思路或者閃光點。
三
文章需要套路。
比方開頭、經(jīng)過、結(jié)尾;比方文章的起承轉(zhuǎn)合;比方對比等。
先抑后揚,可以吸引讀者;起承轉(zhuǎn)合才有節(jié)奏感。
比如寫人,如果一開始寫這人特別壞,但是最后卻做了好事,比寫一個一直做好事的人做了好事,更讓人感覺到文章的張力。
通過這種前后對比、變化,能輕易感知“人性的變化了”
四
多方面展示畫面。
文字的東西是抽象的。抽象的東西,讀者怎么才能感受到?
作者眼睛看到的色彩,聞到的味道,感觸到的溫度,都可以用文字描述出來。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這里面沒有出現(xiàn)一個“春”字,但是你通過作者的文字是不是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看得到的、嘗得出的、聽的到的,能給人親近感,拉近文字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如“紅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非常直觀的展現(xiàn)了彩虹的特點,給人無限的動感。
比單純的寫“彩虹有好多種顏色,像畫筆一樣多”好多了。
再比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把風的觸覺變成了視覺,給人無限的畫面感,春天的景象生動的跳到了眼前。
五
寫作就是與讀者的交流
那么最好的交流是什么?對話!
對話是口語化的語言,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向讀者傳達作者的觀點,
要想讓讀者接受就要考慮寫作的對象接受的問題。
避免自嗨式的文章以讀者為中心,是自媒體寫作的一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