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次清理看著書柜的時候就在想,怎么花了那么多錢買書,有點心疼。可是另一方面呢,又覺得看書是性價比很高的事情,花個幾十塊錢就可以跟作者來個愉快的思想交流。
? ? ? ? 看著它們靜靜的坐在我的書柜里面,每本書都是一個故事,故事里的人都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
? ? ? ? 在我看來,讀書和游戲的本質都是滿足我們的娛樂需求,喜歡看書是因為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沉溺于書本,偶爾把自己代入書中的角色,體驗下不一樣的自己。看看傳記類的紀實體書籍,讓你去窺見別人的人生;看看心理學的書籍,可以讓你進一步看清自己認識他人;看看歷史方面的書籍,會讓你明白再輝煌的人生也會塵埃落地,況且吸取別人的教訓可以避免自己走彎路,讓自己成長的更快。看看哲學類書籍,可以慢慢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回憶起四年前第一次看馮友蘭的《人生哲學》很難理解,叔叔告訴我,哲學源于生活,看得時候聯系日常工作生活點點滴滴就會明白,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經歷越來越多,看書的感悟也是常看常新。所以,看書的過程就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有明顯的階段性,不必拔苗助長,什么閱歷就看什么書。看不懂或者不想看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一定要看完,突然的某一天,經歷了某些事情后,你會想到這本書,拿起來慢慢品讀的時候會頓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這可能就是人和書的緣分。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是對的時間,任你怎么喜歡,對方都不會喜歡上你,或許會感激。不是你不好,而是你們不在對的時間相遇,這可能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
? ? ? ? 剛畢業那會看得是各種勵志雞湯類書,比如:《淡定,做內心強大的自己》《享受不再糾結的人生》《誰的青春不迷茫》《不曾走過怎會懂得》《你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你的孤獨雖敗猶榮》等等,后來因為工作需要,開始接觸各類工具類的書籍,比如《如何提問》《批判性思維》《金字塔原來》《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及麥肯錫系列叢書等等;再后來對古典國學很感興趣,一有空就泡廣州圖書館看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去年開始想接觸心理書,買了幾本心理學書籍,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弗洛姆《愛的藝術》,到最后才發現自己腦子里什么都沒有,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某個瞬間會突然讓你聯想到某本書的某個故事或某句話。
? ? ? ? 接下來要整理書柜啦,其實整理書柜和整理衣柜的原理一樣,參照之前整理衣柜時讀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整理工作分兩大類:1.確定物品的棄留;2.設定物品放置的位置。
STEP1:關于確定棄留問題
? ? ? ? 只保留此刻心動的書籍,看著封面問自己還想不想看這本書?感不感興趣?有沒有必要再讀?等等。對于要清理掉的書籍要說“謝謝”,感謝它們在成長中某個階段的陪伴。
STEP2:分門別類放置好
? ? ? ? 曾經看過琢磨先生的書柜整理隨筆,他對哪個作者應該放在哪個位置有特別的安排,雖然類型一樣但氣場或觀點不同的書不應該放在一起,會讓書覺得難受。比如,他說弗洛姆和弗洛伊德不能待在一起,雖然都是研究心理學但因為觀點不一,彼此會看不上眼。然而,我卻偏偏想把他們放在一起,當然了,我應該事先跟他們說聲抱歉沒有征求他們的同意。弗洛姆是在大量研究弗洛伊德及其作品的基礎上才有了自己創新性思考,才對情愛的關系有了截然不同的解讀,這是在繼承過程中的實現的創新,或許沒有弗洛伊德也就沒有他《愛的藝術》,我相信他們有這樣的胸襟和氣度來容納彼此的不同。況且,自己是對的也不一樣能推出別人就是錯的,任何觀點都不一定對所有的事情生效,不同的時間段也許也會不一樣,比如莊子的思想在動蕩時期也許無用武之地,但是對于人際交往確有很大啟發,讓我們懂得順其自然,尊重別人。
? ? ? ? 最后想說,整理的時候一定不能少了音樂,不管是整理書柜還是衣柜房間……音樂會讓你越整理越開心,尤其是聽一些輕音樂或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