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助教班討論關于婚姻中的價值觀,這或許就是我們婚姻的狀態(tài)的呈現(xiàn)。
思考一下,在你的意識里,有什么關于婚姻的價值觀,寫下來。你愿意為了這些價值觀付出什么?這些價值觀是你哪怕結束婚姻都要堅持的嗎?一一測試,找出你的核心價值觀。如果有條件,不妨和你的伴侶一起測試一下,ta的核心價值觀和你的核心價值觀有什么差異?
婚姻可以給我愛,讓我覺得自己是可以被愛、值得被愛的。給我一個愛的港灣。彌補我一對一愛的缺失(與父親的失聯(lián))。
婚姻可以給我安全感,給我一個屬于自己的家,這個家是我們自己建造的愛的巢穴。
在我們的婚姻中我們兩個人是軸心。我理解的婚姻里的親密關系是就是樹干,而我們彼此之間的愛則是樹根,樹根扎得越深,樹干就越強壯,樹枝和樹冠則是其他的各種關系,父子、母子關系,婆媳、翁婿關系,兄弟姐妹,妯娌、叔嫂等等的關系,而這些關系作為客體又同時是作為自己的主體關系,有自己的大樹,這也就構成了整個世界的家族與家族的關系,整片森林就是這樣一個千絲萬縷的關系維系著,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好壞起決定因素的還是每棵樹自身的健康狀況即親密關系的品質。
婚姻讓我可以為愛的人付出,并獲得一份認可,我是有能力去愛的人。
我會為了他、為了家庭的穩(wěn)固會活在家族的各種關系里,忙于維系各種關系的平衡,娘家的事、婆家的事,事事操心,最后變成無事不成的人、能干的人,其實內在是在求認同,穩(wěn)固自己在家族的地位(實則是穩(wěn)固在丈夫心里的地位),慢慢的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出得了廳堂、入得了廚房、翻得了圍墻、斗得了流氓”的女強人。
婚姻能讓我經驗到我可以努力優(yōu)秀的同時可以去成就對方。
面對婚姻,最好的“保證”永遠來源于彼此的優(yōu)秀,只有擁有游刃有余婚姻自由的能力,才是女人獲得幸福的最大底氣。但是為了家庭我也會舍棄很多機會,比如公司到上海拓展業(yè)務,我主動放棄,外出半年的管理能力培訓,我推辭了(其實還是有一對一的不安全感),我不會為了職業(yè)的發(fā)展而忍受親密關系的分離之苦(我的底線是最多兩周的分離)。對于他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我從不干預和干涉,我能做的就是全然的支持,也許當時就是無意識的,但我的內心深處還是有一個聲音:他喜歡的就是我喜歡的,能支持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我開心的事,所以當他謝絕北京總部領導邀請到北京發(fā)展的機會(現(xiàn)在他自己分析,當時是自己不夠自信,內在對自己有很深的自卑感),我默默的支持他的決定(對一對一的人來說職位發(fā)展沒有親密關系重要),后來他又決意放棄國企很好的發(fā)展前途,遵循自己內心的召喚和理想,自主創(chuàng)業(yè),開辦自己的律師事務所。
婚姻能讓我經驗到與另一個生命的完整和成長。
沒有完美的婚姻,只有適合、舒服的婚姻。愛情是初戀時的你儂我儂,更是進入婚姻的基礎,婚姻是愛情的升華和延續(xù),更是兩個人的相濡以沫和彼此滋養(yǎng)成長。走過近四年夫妻一同成長的道路,讓我更加堅定夫妻共同成長是我最想要的狀態(tài),那是一種彼此支持和看見的旅程,一年來無論是外出分享和共修都有老公的支持和陪伴,我們一起彼此滋養(yǎng)共同成長;生活中我們彼此在對方需要的時候成為“對方的父母”,去支持對方,雖然我們也有同時處在“小孩狀態(tài)”的時候,但我們可以回看,不執(zhí)著于一定要對方給于;我們也可以很好的彼此支持對方的事業(yè)和成長,用彼此“守望”的狀態(tài),各自安心的去做各自,特別是我,現(xiàn)在能夠更多的和自己在一起,不再去抓取他,我有我自己的使命和我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夠安然自處;但當我們在一起時,就全然的陪伴彼此,一起學習、共修,一起上課、授課,那種狀態(tài)是我們彼此都享受的—帶著覺知彼此“糾纏”。
婚姻能讓我學會真正的獨立和內心的寧靜及自由的可貴。對于自由或許是我無論如何都要捍衛(wèi)的價值觀。
當我走進自我成長的道路,開始了解我的模式,回到我自己的中心,我才發(fā)現(xiàn)我一直活在虛假的形象里,我是一個“好人”、“獨立的人”、“堅強的人”,而背后卻是自卑、脆弱,而那些讓我緊緊抓住的關系都是幻相,終有一天這些關系都會結束,這些關系也給我不了我真正想要的東西,我內心真正想要的是那份寧靜自在、那份恬淡愉悅,還有一份心靈的自由,不被束縛,不為得到什么的全然付出(也許那才是真正的世間的愛),而這些只有我自己才可以給到我自己,而我夢想的生活是可以隨時放下一切,退回自己的世界,享受安靜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