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買房后,想著多了解一下小區的情況,于是多方打聽終于聯系上了一個業主群群主,滿心歡喜地自報家門想她拉進群,得到冷冰冰的回復:要提供首付依據或者房產證。
? ? ? 得,這世道亂,打著業主名頭進群然后開展各種營銷號多,我深表理解。然后大中午不睡覺翻箱倒柜找出了收據,因為里面有姓名信息,出于職業慣性,我隱去人名發了過去。
? ? ? 對方還是冷冰冰地回復:不能隱去姓名。
? ? ? 這下子我也被激出一點情緒了:收據里面寫明了房號,現在還要業主姓名,現在的信息泄露那么厲害,誰知道會不會被用作他用?于是有點火大地反問她:“身份證號碼要嗎?手機號碼要嗎?”然后她拉黑了我。入一個群,仿佛政審般,盤問祖宗十八代。我索然無味。
? ? ? 過了好一段時間,聽說還有另一個業主群,于是又犯賤地屁顛屁顛申請——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或許叫“精神空巢恐懼癥”。
? ? ? 這次的群主是一名教師,也許心比較大,也許思想包容性強,報了房號便成功入群了。
? ? ? 在群里解決了一直想了解的問題后,慢慢發覺這個群于我變得雞肋起來。這個群很有特色,聊天內容無非三類:炫富、傳播負能量,以及各種拉票或求贊。
? ? ? 炫富型,集中于某個小群體,五人以內,其中一個炫,另幾人附和夸贊。其中炫富者尤愛拍攝其家里各式所謂豪華裝潢上傳。
? ? ? 傳播負能量型,群體稍大,其中不乏也許是游手好閑者,天天拿個放大鏡找茬,找物業的茬,找小區其他業主的茬,然后放大并散播群里,仿佛所居之地均為惡地,所處之人均為惡人(此兩處均讀ě),天天苦大仇深,卻毫無作為只是圖個嘴爽。
? ? ? 拉票求贊型,可能大家已經見慣不怪,麻木多了,所以真正還發群拉票的較少,但是每天雷打不動的幾張“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的圖片,這類人也許就是精神空巢,雖心煩但不至于生厭。
? ? ? 唯讓我最最無法忍受的,是第二類,成天地傳播負能量,鼓動群內牢騷不斷,一片哀鴻。
? ? ? 我并不算客觀的人,這一年多以來身邊、家庭、工作也多了很多負能量的東西,然而我很清楚一點,生活是自己的,要追逐陽光還是隱藏在黑暗之下,作為一個有思想、可行動的成年人,是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的。越是困境,越到孤境,就越應該減少負能量的吸收或傳播,因為,這或許能讓你感覺有點同理心,心理舒坦點,讓你更有底氣“放棄”自己:看!并不是我一個人這么樣認為。
? ? ? 然而這并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反而可能將不良情緒傳播給身邊的伙伴、膝下的兒女,以至于越來越“喪”。
? ? ? 拒絕被“喪”。我決定清理微信的毒雞湯,屏蔽那些可能傳染不良情緒的朋友圈,當然第一步,就是——退出那個業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