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中,若要做成一件事、掌握一項技能,其實都是有套路的。而要學到這個套路,有時需要一個你生活工作中的一個導師和貴人,對你進行一番指導。
什么是套路?人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絕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隨意的動作,它們大都具有某種“結構”,這些結構就是套路。-----李善友講
棋譜是專業棋手的套路,算法是碼農的套路,案例是律師的套路,而定律是科學家的套路。
舉一個我自身的例子。
近期因為加入了一個“不跑步就滾蛋”的收費社群,倒逼自己想辦法要持續下去,所以線下每天跟著一個暴走團進行有氧運動--快走。團里有3、4個人負責團隊的組織、規則制定等一些事宜,還為了大家能夠走起來有勁頭,還買了錄音機、每晚手提著錄音機,放著四二拍子的樂曲進行快走的運動。
截止本周,跟著團走了也近一個月了,但是我發現自己始終跟不上團隊,走著走著就拉后面了,還覺得自己走的特別的累,剛開始以為自己個頭不夠高、腿不夠長造成的,可比我個頭矮的孩子、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都比我走的快,并且看他們走得都還很輕松。這讓我意識到,走路肯定也是有套路的。
然后自己就尋思著找個人輔導一下我,上周六時恰好之前的一個同事宋書禮,也是我之前的同事,他看我走起來有些吃力,就跟著我邊走邊輔導我,讓我昂首挺胸,把力氣使在腰上,腰要挺直,邁開步子,甩開肩膀,然后跟著音樂節奏踩點,踩點要落在左腳上,期間我由于關注點不在音樂上,一走神,就亂了步子,沒踩點然后就拉下了好幾步,然后就會越拉越遠,隨著他的指導,我找到了自己走步的問題,然后挺直身子,踩著音樂節奏,走起來確實輕松了很多,也跟上了團隊的速度。
你看,跟著樂曲踩點、挺直身子、腰挺直、甩開肩膀,這幾個結構要素對我來說就是可以快走跟上團隊,又不覺得累的套路。
而找到套路不是終點,你還要反復練習把這個套路“內置”到你的腦子中去。然后找到好教練,做及時反饋非常重要。
近期有一個早起的習慣的踐行,雖然也跟著每天打打卡,但是還是有些難度,有時會很早5點半起,有時會晚了到7點半才起,總之不能固定的時間點起床。
關于早起,這些年來,一直是自己比較難克服的一個習慣,每次起不來,都會給自己找一個借口,就是睡晚了,身體不適等,手機每天都定了早起的鬧鈴,然而到點鬧鈴響后,關上繼續睡,早起沒養成習慣,這個動作倒是養成了。
帶著這個困惑,找早起的套路,發現其實早起它也和你晚上睡覺的時間早晚啦,睡眠的質量啦,早起做什么啦等一些結構化的要素有關聯。總之,早起也是有套路的啦。
與其在這里想套路,不如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加入一個社群,走著看,找套路。
比如我剛創建的早起社群“每天5點半丨不起就出局”
它就是一個用早起倒逼早睡,用多出來的時間,打造自己多維度核心競爭力的一個社群。如果你在想,這么早起床,那晚上幾點睡呢? 早起來做什么呢? 這些問題,等我們早起社群開班儀式的時候,一起與你分享解答。
社群加入詳細流程和規則,請點擊鏈接網址:www.hdb.com/party/pcufb.html
http://www.hdb.com/party/pcu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