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世?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少女的心里慢慢的滋長出不可描述的心緒,就像午后的荷花,在午后斑駁的陽光中搖曳,搖到明媚處歡喜雀躍,搖到陰暗處黯然傷神。
秦英獨自坐在房間里,手里拿著一塊玉珮,這個翡翠的玉珮是半月形,剔透玲瓏而且溫潤翠綠的玉珮,玉質上等,天然帶著貴氣。從小被秦英戴在胸前,沒事拿出來摩挲把玩,玉珮被秦英把玩得更是溫潤通透,充滿靈氣。
秦英每次摩挲著玉珮,喜歡把玉捏在手里,貼在臉上慢慢的摩擦。玉質清涼,玉氣高潔,那股清涼就透過臉頰,一股清氣有如甘泉沁入她的心田,這清涼,撫慰著她心中的不安。
她對未來充滿憧憬,又害怕有朝一日終于面對。她的憧憬中夾雜著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緒。有害怕,有彷徨,更多的是期待,對未來的渴望,就像急于去揭開,掩蓋在頭紗下面的那張神秘的臉。
很小的時候,奶奶就給了她這塊玉珮,說是她的定情之物。那時候開始就成了秦英的隨身之物。
小時候不懂,后來漸漸大了,她聽一些姐姐嬸嬸們說到定親,娃娃親,說到那個從未謀面的男子,他將成為她以后最重要的人。
定親的古家是世交,兩家一向交好,但是十多年前,古家伯父突然收到調令,調到京城任職。古家匆匆搬家上京就職,可能時間緊,只是打發家仆來告知。說是到京城后會保持書信聯系。
剛開始還有些信息,但是后來,突然書信就斷了,至今杳無音訊。
秦英心里牽掛著另一個玉珮的主人。他,現在怎么樣了?小時候見過面,現在,他會長成一個怎么樣的英俊少年?
少女的心里慢慢的滋長出不可描述的心緒,就像午后的荷花,在午后斑駁的陽光中搖曳,搖到明媚處歡喜雀躍,搖到陰暗處黯然傷神。
她渴望早日見到他,希望他是那個她駕著祥云來娶她的王子。他英俊瀟灑,處事利落有氣度,寬和包容善解人意。她喜歡的男子,在外是英雄,在家就是溫柔的情郎,畫眉梳妝,琴瑟之樂。
她渴望玉珮重合的那一天,合二為一,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可是,如果持有另一半玉珮的人,不是她的真命天子,她將如何面對自己的命運?
初次見面
這一天,秦英帶著丫環小真去寺廟進香拜佛。她們來到附近的紫元寺,紫元寺是本城最大的寺廟,香火鼎盛,巍峨莊嚴,歷屆住持都是得道高僧,吸引了更多信男信女來燒香拜佛,虔誠修道。
秦英自幼跟隨奶奶來寺里燒香拜佛祈愿,今天她覺得心里有點郁郁不得安寧,出來拜佛,一則散心,一則來佛前祈愿。
她虔誠跪在佛前,雙手合十,心念專一。大雄寶殿莊嚴肅穆,如來佛祖安祥慈悲。這一跪,她覺得煩惱盡拋,六根清凈,瞬時心地一片清涼安詳。
從小,她跟著奶奶,夜里,總是聽到奶奶讀誦佛經,聽得多了,對《心經》耳熟能詳,出口成誦。
她跪著,默默讀誦《心經》。這樣的時刻,是她覺得最開心安樂的時刻,好像,她已經佛前拜了幾千年,好像,有如歸家的感覺。
她心念專一,向佛祈愿,求佛賜給她一段好姻緣。
她一心專用,虔誠跪拜佛前,不知何時,她的身邊,多了一個人,跟她一樣,拜在佛前。
這個男子眉清目秀,溫文儒雅,身量修長,英俊瀟灑。他傾身一拜,站起來,起身準備走開。
這時候秦英也剛好跪拜完畢準備起身,跪得比較久,腳有點麻,加上裙子長,她踩到了裙子,起身欲倒。
男子感覺身邊有動靜,轉身一看,自然伸身一撈,把秦英帶住,穩穩抱在懷里,秦英的嬌軀溫香軟玉,嬌喘如蘭,呈現在他眼前。
男子微微一動,臉一紅,趕緊撒手,將身一退,作了一個揖:“小姐小心,走好。”
秦英兀自有點暈,稍微定一下神,捋了捋裙擺,站定了。
她嬌羞地抬眼一看,長睫微扇,一雙剪水雙瞳晶亮有神。有如火炬,照得對面男子面色一動,微微一凜。
秦英將身一頓,向對方作禮:“多謝公子,舉手相助之恩。”
兩個人一時多禮,卻是窘在當地, 不知道如何接下去。
男子一施禮:“舉手之勞,小姐不必掛懷。小生告辭!”
秦英沒有阻止他,她還愣在當地,沒回過神來。男子已經走遠了。
秦英帶著小真走到寺廟,她在大門前停下,在大門邊找到一個陰涼處,示意小真在這里等,她要等剛才那位公子。
等了許久,天色微暗,兩人等得有點心焦。小真說:“小姐,今天比較遲了,太陽正烈,要不我們回去了。怕家里人等得心焦了。”
秦英執意不走,堅持等。今天的天,藍得心醉。
媚藍,魅藍。一看到這藍,秦英心就柔軟得如一泓清水。
這魅藍,怎么總有讓人溺水的感覺?
正出神間,有人走出大門,是剛才的男子,旁邊還有一位僧人,把他送到門外。
兩個正作揖道別。秦英迎上前,叫了聲“公子”。
“公子,小女子秦英,特地等在這里謝過公子相助之恩!”
“區區小事不足掛齒,小姐客氣了!”
秦英盈盈施禮,抬起頭來,卻正碰上那位送客出來的僧人的目光。
秦英心頭一動,神色大變。
這眼神,好熟悉。這人感覺很面熟,難道見過?
秦英一時出神,發起呆來,頭腦中努力搜索,這個男子的印象。
但是沒有,她想不起來,不由自主再仔細瞧他。
只見他豐神俊逸,天庭飽滿,氣宇不凡。一雙俊目,炯炯有神,卻是溫和淡定,不起波瀾。
秦英突然覺得心頭一震,這魅藍的天,這一泓清水般的深沉的眼神,她想沉溺,她想沉淪。
難道這是我的宿命?
秦英突然覺得蒼涼,心頭掙扎間,突然看到師傅脖頸之間,戴著一塊玉珮。
好熟悉的玉珮,難道?
難道跟我的玉珮本是一對?
秦英突然出了一身冷汗。
剛才那位男子看秦英臉色蒼白,趕緊說:“小姐,是不是不舒服,小生送你回家?”
秦英輕輕點頭,她再沒有力氣留下來,把事情搞清楚弄明白了。
回去吧,回去吧。
雖然她多次拒絕,但是男子堅持把她送回家。
秦英回到家,把自己鎖在房間,摩挲著玉珮,百感交集。
不敢往深想,她害怕真相。
思念了十幾年的人,他就在眼前,可是卻不能相認。
秦英哭哭笑笑一個下午,沒有吃飯,沒有走出房間。
再次錯過
第二天,秦英一早起來,梳洗完畢,就出門了。
她徑自往紫元寺,她要找那個人,問個明白。
她叫小沙彌通報,找到了昨天那位僧人。秦英才知道,僧人法號慧云,是云游僧人,剛到本寺不過一個月左右。
秦英面對他,本來控制自己,盡量想讓自己平靜優雅。
但是看到他平靜的臉,秦英多年的感情,突然噴涌而出,兩行清淚不由流下。
她掏出身上玉珮,拿給他:“告訴我,這是怎么回事?”
慧云看到玉珮,神色大變,默默拿出自己的玉珮,放在一起。
合二為一,嚴絲合縫,天生一對。
慧云慢慢坐下,娓娓道出他們分別后的經歷。
古父在京城作官,不說青云直上,也算一帆風順,后來古父因一件事,得罪了朝中重臣,奸人在皇帝面前進讒言,古父慘遭迫害,被抄家革職。
家門橫遭變故,古家在京城待不下去,古父帶著家小,離開京城,也無臉回老家,投奔了古父的一位至交,在那個小城住了下來。
古父憂慮成疾,不久生病去世,古母為照顧古父積勞成疾,加上思念古父,也很快跟著仙去。
家中已無親人,慧云從小好學,博聞強記,學識過人,但是他專攻佛學,飽讀經典,從小有志進入佛門潛心修學,后來家道敗落,他散盡家財,自己遁入佛門,拜名師修學。
幾年后游學四方,路過小城,在這里小住一段時間。
秦英靜靜地聽完,嘆了口氣。自憐命運作弄,自己命定的王子,本來甚是稱心如意,眼看成就一段天作之合的好姻緣,偏偏天意弄人,慧云淡出紅塵,立志修道。
佳偶天成終成空,淚眼獨向念佛人。
秦英記得慧云出家前姓古,古伯濤,這名字,秦英心心念念十幾年,就象刻在心頭的烙印,以前想起都是甜蜜,現在,怎么象是火燙般,把心灼得生疼。
秦英說不出一句話,拿起自己的玉珮,默默走出了禪房。
慧云目送她走遠,一句話沒說。
第二天,門房收到通報,有紫元寺沙彌求見秦英小姐。
小沙彌交給秦英一封信。打開信封,開頭就是引用了蘇曼殊的一首詩:
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出自清代蘇曼殊的《本事詩十首·選二》)
慧云信中表明,自己心意已決,此生將交給佛門青燈,念佛求道,決絕紅塵。借用蘇曼殊的詩,感謝秦英的一番情意。
慧云已把玉珮轉交給好友,就是那天偶遇攙扶秦英的友人謝玉。把秦英托付給謝玉,慧云放心,謝玉那天對秦英也是一見傾心,兩人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謝玉不日會帶著玉珮上府提親。
慧云收拾行囊,離開小城,繼續云游四方。
這一世,一對有情人陰差陽錯,再次錯過姻緣。后來,秦英在謝玉的熱情追求下,家人也同意了他們的婚事,兩年后兩人結婚成家。
無戒365極限挑戰營? 第二十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