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我們熱衷于做的事情是:拋棄一些外人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標簽,同時加上另一些自己渴望的標簽。
可是,外界的標準一直在變,年輕時的我們也一直渴望改變。就像時裝圈人喜歡說的:“這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p>
我還記得大學畢業時選擇就業的偏執,那種無論如何一定要過我想過的生活的決絕。那個年齡,總有過來人用經驗織成一張大網,攔在你通往理想(或者說夢想更為合適)的路上。那些孤獨的夜晚,卻并不悲傷,因為未來的光環亮著,世界如同你的初戀情人般展開它的迷之微笑,你在青春的荷爾蒙中微醺。
當時好友A曾羨慕地說:“做學霸真好,沒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痹谖?5歲前的時光里,確實可以仰天長嘯一聲:“我想做的都做到了!”這句話直到今天還成立,但卻基于一個略顯悲傷的事實。
25歲之后,我發現我不再那么“想”做一件事了。那種渴望不再狂撓我的胸口,不再讓我口干舌燥了。那種執迷不悟和非此不可的欲望,已讓我陌生到似乎從不曾屬于我。在生活溫潤的濃湯中,我舒服地沉下去。到底發生了什么?
20歲那年,我抓住了一個覬覦已久的機會,遠赴巴黎留學。本是來鉆研社會政治學的我卻無意間對另一件事情開了竅——時裝。在此之前,服裝于我完全是最無足輕重的,我甚至懶得為它們浪費時間。黑白灰是我最愛的顏色,卻不是因為當時流行“性冷淡”,而是因為它們是最容易搭配的顏色。
短短的一年間,巴黎“改造”了我,讓我從一個時裝盲變成了時裝癡。服裝再也不是一個只是為了蔽體的累贅,而成了一種精神的表達。我這樣的表述,直到今天還會被同行們嘲笑。
是的,我后來憑著學霸的鉆研精神很快研究清楚這個行業的門檻并且快速入了行。在巴黎求學期間拿到了法國最知名的一家奢侈品牌的實習機會,畢業后我又開始為全球最權威的時裝媒體工作,穿梭于紐約、米蘭、巴黎時裝周秀場,在后臺采訪了當今最當紅的幾十位時裝設計師。
就在曾經夢中的一切真的就這么在我身邊鋪陳開來時,突然有一天,我坐在CBD寫字樓的窗前,看著那些曾經讓我熱血沸騰的時裝品牌、設計師名字、時裝雜志的金字招牌,感到自己已經倦怠壓抑到幾近抑郁邊緣。
第二天,我走近老板那間威嚴的辦公室……出來之后,所有的郁結都通暢了。我突然有了一種新生的快感,一種一切歸零的期待。大學畢業時那種“未來的光環”又亮了起來。
后來我才知道,我得的這種“病”叫做“Multipotentiality”(我把它翻譯為多潛能綜合癥),它的“高危得病群體”正是像我這樣對學習有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饑渴癥狀的人。這種群體的特征是——能夠通過快速學習了解一個領域或行業,但又會迅速感覺到無聊和倦怠;一生中有能力做很多不同的職業,但卻困于抉擇。這些人大多有兩種命運:一種是成為通才后突然為某個領域帶來極富創意的洞見,比如喬布斯,另一種則是終其一生在各個領域中穿梭一事無成,比如沉沒的大多數。而且誰也不確定自己會成為哪一種人,因為這里面還有命運的一票。
于是我在剛獲得的新生中又重新落入對于一事無成的惶恐中,直到我突然發現自己對另一件自己以前深惡痛絕的事情發生了濃烈興趣——做飯。
二十多年來一直將廚房作為禁足之地的我對于做飯有一種本能的厭惡,我不明白為什么人類不能將所有營養元素融入一顆藥丸中(據說現在硅谷那些沒時間吃飯的創業極客們已經實現了這一壯舉),而要花那么多精力做一頓飯。在過去的我看來,做飯屬于讓我深惡痛絕的那類“為了活著而活著”而進行的重復勞動的典型。
直到我遇見了一個吃貨伴侶,帶我吃了一圈全世界最精細的食物。突然美食世界在我眼中一改以往猙獰的面目,變成全世界最富有創意的一門手藝,一門充滿了學問、深度、精神、格調、技藝,需要動用人所有的高級功能才能體驗的一門藝術。如同當年對于時裝一樣,我貪婪地將觸角伸了過去,瞬間忘了“一事無成”的惶恐。
當你真的沉浸于一件你所熱愛的事情中時,你是能戰勝對于平庸、失敗,甚至死亡的恐懼的。對于能永遠被好奇心驅使的人生,“一事無成”難道不是一種避重就輕的誤讀嗎?那種燃燒在大腦中的熱情,那種將一個陌生的世界一點點剝開看清的美妙,超過任何一種成就感吧。
Follow your passion——這一句偉人們喊了幾個世紀的口號直到今天還有著震人心魄的力量。你不知道你對一件事情、一個人的熱情會維持多久,但只要足夠愛,你就會全力以赴。這是人生的美妙之處。
經歷了近半年的糾結抉擇,我決定跟從內心,去追隨我的興趣與好奇,去實現我作為Multipotentialite的宿命——去探索這個世界更多有趣、卻需要挖掘的領域以及奧秘。我選擇將這個旅程紀錄下來,和你們一起分享。
你會在這里看到:
1,我五年來在全球時裝圈看到和感悟到的趣事/觀點。
2,我接下來即將跨入的新領域(生活方式品類)中有意思的事。
3,我如何能完成我的新夢想——做一個自給自足、生活工作都盡興的創作者。
4,分享那些不是熱點,但讓你能夠更清醒地認識世界以及了解自己的洞見。
5,記錄我成長的足跡(成長是一輩子的課題),探尋生活的第N+1種可能。
也希望這些能給你以靈感,讓你有勇氣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