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搜索榜上第一的電視劇是什么?不是俗到掉渣的偶像劇,也不是視覺沖擊力強的動作片,而是一部以一群忠于法律,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人,在一場場撲所迷離下解開一頁頁真相來懲治腐敗的巨作。----《人民的名義》
我相信這部電視劇上到60后70后,下到90后都在熱追的一部電視劇,跨越了好幾個年代,也驚艷了所有的年代!里面的演員沒有偶像面孔,都是一群實力老將的對陣,演技也驚艷了所有人。因此,這部電視劇成了所有自媒體人不得不寫的一個熱點。
周梅森,《人民的名義》的作者,被譽為“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男,一九五六年出生,江蘇徐州人,當過礦工,做過編輯,掛職出任過政府官員,也下海經(jīng)過商,從事過房地產(chǎn)開發(fā),證券投資等,現(xiàn)在成為國家一級作家。我大膽猜測,在王大路的形象塑造上可能有他自己的影子。
作為一個政治小說家,他的故事里幾乎將愛情這個東西淡化甚至抹殺,也許一部體現(xiàn)政治情懷的小說,心中存的應該是大愛大善,而不是小情小愛。李達康在小說中是一個政治家,他心中永遠都存在著大愛的原則,即使是對自己的妻子有那么一點不忍,依然能夠迅速地被自己的政治情懷拉回理智。就算是陸亦可對陳海的那種深沉的愛都不落入俗套,都是一種安靜的,沒有過多言語的,卻讓人能夠深深感動的愛。
也許是信息時代下的迅猛趨勢,文壇的那些需要細細品味的東西都被擋住了光芒。當這部電視劇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時候,打破了原有的那種小情小愛的故事,卻能夠感動好幾代人。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很多即使有才華的作者也不得不去適應讀者的口味成為了一個寫手。像這樣好的作品,這樣有責任心的作者早已是鳳毛麟角。
在我的高中時代有一位老師在講《邊城》這部小說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任何作者寫任何文章一定會加入愛情的成分,如果沒有愛情,這個小說就不會有多少人去看!恐怕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在看到的所有電視劇或是小說,都是以愛情為主線貫穿始終而串聯(lián)成的。
但是周梅森卻不這么認為,胡玫為《中國制造》添加了愛情的細節(jié)成分的時候,周梅森說:“我想打造的事一部真真正正的政治劇,要將感情線淡化甚至抹殺!”不去騙取觀眾的眼淚,不去投觀眾的所好,卻依然能夠感動到觀眾,我想這不是任何一個人所能做到的。
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能否產(chǎn)生商業(yè)價值就是評判你作品和個人價值的一個標準。堅持文學,堅持藝術創(chuàng)作,會讓你打上一個固執(zhí),不懂分析市場定位的標簽。我想在這個時代,如何在文學價值和商業(yè)價值上去做平衡,是很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人民的名義》不僅提醒了腐敗分子,不僅驚艷了所有年代的人,還喚醒了在新時代跟著讀者口味走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們,是要創(chuàng)造驚艷的經(jīng)典,還是要繼續(xù)做著俗不可耐的字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