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里種了很多三華李,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李子。每年五月中旬,李子就熟了,紅紅的李子掛滿了枝頭,把樹都壓斷了,這可是一個好的兆頭,因為又要豐收了。在村莊,一年的收入主要是靠李子,因為村莊的氣候非常適合種植李子,而且每年都能豐收,這就為村里的人增加了一筆收入,村人們都把希望寄托在李子的身上了。
我的家里也種了很多李子,大概有一百多棵吧,按照往年的慣例,一般都能夠收成一萬多斤,最少也有幾千塊錢的收入。可是,為了這幾千塊錢的收入,父親可是花盡了心血,每一年,父親總把大半的時光花在這些土地上。父親已經把李子看成了我們家的命根子,因為一年的收成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們一家的收入,所以父親對李子樹的關心,比對我們兄弟關心還要貼切。一有空的時候,父親就往山上跑,看見哪些地方長草了,就跑過去鋤兩鋤,看見哪棵樹長蟲子了,就跑過去挖一挖,總有忙不完的事,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李子快成熟的季節,父親就更忙了,幾乎每天都往山上跑,有一天不看他的命根子,父親的心里就不踏實。李子成熟的季節,正好是夏天,這個時候,自然災害比較多,特別是刮風下雨的時候比較多,人們擔心風雨把他們的錢財刮走。記得每年李子收獲的季節,一到晚上,父親就跑到樓頂上看天氣,雖然父親不懂得預測天氣,可是看天氣是他每晚的必修課。有的時候,父親一個晚上要看好幾回,像一個氣象員那樣,十分敬業。要是天氣沒有什么變化,父親就會安心地上床睡覺,然后第二天早早起來上山摘李子,可是要是遇到烏云密布的時候,父親就會整晚的睡不安寧,有時半夜里還要起來,看看有沒有下雨,父親實在是太擔心他的李子了。
要是哪一年能遇到個好天氣,李子有個大豐收,當然不錯,但是村莊人們一年的收入,不單要看老天開眼,還要看果商們的臉色。李子的價格時好時壞,我記得有一年李子賣到了一毛錢一斤。我聽到父母無奈的感嘆聲,就叫他們不要去摘了,反正也沒能賣幾個錢,省得吃苦。但是,無論李子賣到多少錢一斤,父母還是會摘的,近年來,家里的收入就靠賣李子了,一年到頭等的就是李子成熟,怎么能不要呢。這一兩年來,國家免收了農業稅,但李子的價格反而降低了,村人們怨聲載道,都說不免還好,因為得益的都是那些果商,農民們照樣受苦。看著這樣,父親也很無奈,想把李子樹全都砍了,又不知道種點什么好,也只好由著日子走。
我記得以前在家的時候,一到夏天,李子熟了的時候,父母就會很早起來,摸著黑往山里趕,因為遲了價格就不好了,弄不好還會賣不出去。我高三畢業那年,暑假來得早,因為沒什么事干,就跟著父母上山摘李子,每天還不到五點鐘,父親就叫我起床了,我起來時,天還黑乎乎的,母親已經準備好兩大碗粥給我了,我不知道母親什么時候起來的,這樣的日子在李子熟的季節并不稀奇,每家每戶都是那樣。
上山摘李子的時候,要是天氣好還可以,路好走,但要是遇到下雨,路就會很滑,摘李子的時候,那些停留在樹上的雨水也會掉進眼睛里,非常難受。下雨的時候,挑著李子往山下走,要格外的小心,隨時會滑倒,記得父母無論在什么樣的天氣里,走得都是那么穩,小心翼翼的,一步一個腳印。但我就不同了,走起來一晃一晃的,有一次,我滑倒了,把一擔李子倒在了山溝里,父親也沒有罵我,只是問我摔傷了沒有,然后就把李子一個一個地撿回籮筐。
李子有時候也能賣到好價錢,但要碰到好的時運。剛出市的李子,因為少,能賣到一塊多錢一斤,但這樣持續不了幾天,李子一開市便賤了,價格拼命的跌,多是賣到兩三毛錢一斤。有時候,母親為了討價還價,說破嘴皮也沒能說多一毛,因為果商們都是一口價,賣不賣由你。特別是近幾年來,李子多了,市場也不好了,有時一毛錢一斤也賣不出去,每天總有許多賣不出去的李子倒下河里,因為李子放不久,一放便爛了。就是隔一個晚上的李子,果商也一眼就看得出來,那是絕對不要的。
正因為市場不好,李子又放不久,所以要提早去摘,就是下雨的日子,村人們也要上山,因為李子太熟了就會爛掉,必須每天去摘。即便是每天去摘,照樣有許多李子爛在地里,所以一到李子收獲的季節,李子地上就會有許多蟲子,看見人了就往人的身上飛,搞得人的身子癢得受不了,但人們習慣了也就不覺得什么了,專心致志地摘李子。
要是能賣上好價錢,村里的人們見了面就會笑臉相迎,但要是賣到了壞的價錢,人們見了面也懶得打招呼了。我記得母親總會把當天賣到的錢用一個本子記起來,這樣一季節下來,每天賣多少錢,都記得清清楚楚的,母親還會跟往年做個對照,看哪一年賣到的錢多,哪一年賣到的錢少。雖然近幾年李子的價格不好,但一到李子熟的季節,村里的人們都會很高興,畢竟有收入了,要知道,一年盼到頭才盼來了這么一天。李子熟的季節里,鎮上的肉也好賣些,人們忙碌了一天,有幾個錢了,便到村頭上提一塊肉回來,但李子一摘完,便很少買肉了。
李子是村莊人們養家活口的命根子,也是村莊人們靠拼著血汗換來的收獲,看到李子樹上紅得發紫的李子掛滿枝頭,我仿佛看到了村莊的人們在忙碌著,他們的血汗也在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