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也就是2018年6月7日,新一年的高考又如期而至。其實這么一個對于很多人來說特殊的日子,我卻總不敢確定,因為高考之于我來說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2002年七月我第一次參加高考,成績一直不溫不火的我,對待高考的態度也是隨遇而安。天天忙忙碌碌的上課下課,學習做筆記,但是成績就像一潭死水,很難再有起色。從我內心來說,高考結果如何,也不是多大的事情,那個時候天空總是很藍,日子總過的太慢,總想去遠方看看外面的世界。
當是流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直愛好文科的我,還是不能免俗,在文理分科的時候選擇了理科。結果可想而知,數學、物理、化學,沒有一門是我喜歡的課,所以成績也就是中下水平,高考沒考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大專上線,不想走,也不是不想走,而是心有不甘,總覺得選擇文科的話一定會有一個更好的結果。于是,決定補習一年。
補習生活是我第一次在校住宿的開始,一個人只身來到呼市,跟一大群陌生人生活吃住在一起,適應新生活就用了足足兩個月的時間。印象當中那個冬天過的特別的慢,也沒有什么朋友,就是在新的城市中一個人的獨行,語文成績有很大的提高,外語是最大的短板。
2003年,非典不期而遇,讓我剛剛開始有起色的補習生活再一次遭受挫折。所有補習班學生都讓回家躲避,學校教學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回到涼城,跟我一樣補習的前校友們還在堅持上課,而我卻不能再走進他們當中,我是外地回來的,很有可能就是非典患者。
在家待了三個多月,全靠自學和復習,倒是感覺那段時間過的特別快。一眨眼就到了七月,走進考場前的那個早上,我還跟同學到網吧里坐了一會兒,那個時候網吧網速又慢又貴,還屬于新生事物。
高考成績出來了,還是專科,我踏上了去湖北的求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