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呈現出一種瞎忙的狀態,每天都很忙但卻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甚至重要的事情往往沒有做,被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拉扯了太多精力,所以時間管理對現代人來講尤其重要,現在從以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四方面來談時間管理:
1.要事為先
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當天一定要能夠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分清輕重緩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辦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成為急事的奴隸。有些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要學會放手,要能對人說no! 而且每天這三件事里最好有一件重要但是不急的,這樣才能確保你沒有成為急事的奴隸。
2.要有紀律
有人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學習",其實,換個說法就是"學習沒有被排上優先級次序"。有一個教學生做時間管理的老師,他上課時帶來兩個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頭,做了一個實驗,在其中一個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進去,最后大石頭就放不下了。而另一個玻璃缸中先放大石頭,其它小石和砂卻可以慢慢滲入。他以此為比喻說:"時間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優先級,若顛倒順序,一堆瑣事占滿了時間,重要的事情就沒有空位了。"
3.二八原則
運用80%-20%原則。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時間,只要20%的投入就能產生80%的效率。反之,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時間,80%的時間投入只能產生20%的效率。一天頭腦最清楚的時候,應該放在最需要專心的工作上。與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時間,相對來說,不需要頭腦那么清楚。所以,我們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時間(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時間之外,還要看你的心態,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夠等綜合考量),專門用于最困難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學習上。許多人喜歡熬夜,但是晚睡會傷身,所以還是盡量保持早睡早起。
4.平衡原則
平衡工作和個人:
(1)劃清界限、言出必行--對家人做出承諾后,就一定要做到,但是希望其他時間得到諒解,制定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
(2) 忙中偷閑--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視了家人,有時10分鐘的體貼比10小時的陪伴還更受用。
(3) ?閑中偷忙--學會怎么利用時間碎片。例如:家人沒起床的時候,你就可以利用這段空閑時間去做你需要的工作。
(4)注重有質量的時間(qualitytime)--時間不是每一分鐘都是一樣的,有時需要全神貫注,有時坐在旁邊上網就可以了。
剛剛瀏覽網頁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時間管理的軟件,叫“日事清”,里面把事情按照輕重緩急四個維度劃分為四個象限,即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但緊急,我覺得這樣很好,可以讓自己做起事情來更有條理、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下載來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