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今年三歲多,到今天她都不愿意看,當時我懷她時候的孕婦照。
記得她兩歲多的時候,我曾經拿著懷孕八個月的大肚照給她看,告訴她“你當時就在媽媽的肚肚里。”
她好奇的睜著大眼睛“媽媽,我在你的肚肚里干什么?”
“你在媽媽的肚肚里睡覺啊!”我摸了摸她的頭,告訴她。“醫生在媽媽的肚肚上劃了一個大口子,你就出來啦!”
女兒小嘴一抿,“媽媽,你疼嗎?”
“媽媽當然疼啦,可疼可疼了!”我做了一個捂著肚子的動作。
女兒“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我不要媽媽疼,媽媽,我下次不從你肚子這出來了!”
一時間,感動、滿足充滿了我的心房!我趕緊包住女兒,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女兒大了,知道心疼媽媽了,雖然話語中帶著一股稚氣,我依然感動的一塌糊涂,幸福的感覺難以言表。
還記得2013年8月1日清晨,我第一次看到大衛試紙上的紅色雙杠時,興奮不已,一種莫名的幸福油然而生。半個月后第一次在B超檢查中,看到那個圓形的亮點,算是見到寶寶的第一面,當時覺得生命真的好神奇,就是這個小亮點在我肚子里孕育十個月,發育成一個小嬰兒。都說懷孕前三個月是危險期,我真是小心謹慎的過每一天,甚至連打噴嚏、伸懶腰這樣的動作都不敢,連睡夢中翻身都不敢有大動作,生怕肚子里的寶寶有什么閃失。每次去醫院產檢都要折騰上一番,冷晨5點掛號、排隊、抽血、驗尿、B超、NT、晚期胎心監測等等各項檢查,每隔一兩周就要經歷一次。還有最令我難受的就是,從懷孕三個月一直持續到生產的妊娠反應,看著其他孕婦都是胖胖得很健壯,我體重就是不怎么長,心里不斷告訴自己,要多吃要多吃,肚子里的寶寶才有營養,但是依然吐得稀里嘩啦的。
懷孕不足38周時,寶貝女兒降生了,體重不足5斤。在手術室,看到女兒的第一眼,“哇,好小啊!”小臉皮膚發紅,蜷縮在小杯子里,醫生笑呵呵的對我說“是個女兒!,女兒好,貼心!”剛出生時,被醫生拍打腳底,哇哇哭了幾聲,這會兒安靜的睡著了。
女兒的降生,給家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仿佛她就成立宇宙中心。我休了半年的產假,每天和陀螺一樣。作為新手媽媽什么都不會,雖然有婆婆、姥姥幫忙還是上不了手,,從吃喝拉撒,到穿戴用玩,事無巨細。女兒出生沒幾天,得了新生兒黃疸,跑醫院,學喂藥,精心護理。女兒夜晚不睡大覺,整晚哭鬧,我和老公輪流抱著哄到十二點。慢慢的女兒在長大,我也摸索出經驗,但是也不敢絲毫大意,生怕女兒有什么不適。從前周末逛街,一逛半天。現在擠出時間上街買東西,直奔目標母嬰店,走路都帶風,不敢絲毫耽擱,鄰居阿姨看到我,笑著說,“什么叫做家里有吃奶的孩子,就是你這樣的!”老公也徹底戒了電腦游戲,回家就是洗尿布、幫忙做家務,在工作上調離忙碌的業務科室,為的就是能有更多的精力照顧家里,十足十的居家好老公。婆婆徹底退休告別工作生涯,開始了帶娃的新征程,多一個寶貝,多了好多的事啊。
養兒才知父母恩,孩子在一天天成長起來,父母們也真是不容易。我相信所經歷的懷孕、生產、帶娃這些種種,每一位為人父母的人都經歷過。
我女兒兩歲多就能說出,最關心打動我內心的話,我又怎么能用忙碌來當借口,不去關心對我有生養之恩的父母呢?
羔羊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動物都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的道理,我作為一個成年人更應該懂的孝敬父母,學會感恩。從小到大,我欣然接受父母的關心照顧,理所當然的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但是捫心自問,父母們漸漸老去,需要我理解照顧的時候,我做的對不對呢。孝敬父母,絕對不只是口號。慢慢的,我不再嫌棄母親和婆婆的瑣碎嘮叨;看到餐桌上盤子里偶爾出現的小菜蟲,不在言語,默默地挑出來,扔到垃圾桶內,回到桌前繼續吃飯;天冷了給父親買回嶄新的厚手套,告訴父親“爸,您記得去早市戴上新手套!”婆婆要去醫院看病,我前一天晚上就為她整理好醫保卡、病例之類的東西;每周我都要給父親母親打電話,問問他們身體家里的事情,聽聽他們嘮叨。我的父母婆婆年紀不算大,經濟上不需要我的幫助,他們也怕給我們做兒女的添麻煩,不愿意為我們增加負擔,遇到事情他們寧可自己解決,也不愿意告訴我們去做。我平時就觀察他們的需求,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有時候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懷,只要我發現了,我就會去做。
我知道我做的這些永遠不夠,我還會努力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