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裝瞎的現實,父母去世后,兄弟姊妹也就散了,基本上不走動
(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里,姚志蕓堅持正能量的寫作,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
文/姚志蕓
曉東家兄弟三個人,曉東是老三。從小生活就非常艱難,曉東20歲那年父親去世了,老大早已經成家立業,但因為大嫂的關系,他們分家單另過日子。二哥沒娶老婆,曉東也沒有對象,只有母親一個人為了子女,為了面子四處奔波。
母親去年去世了,她在世的時候唯獨偏愛老二,
自己的所有積蓄也墊在了老二家里,
對此,大哥大嫂意見特別大,
要是沒有事基本上不回來,有事也需要打電話請。
二嫂覺得大哥家情況最好,最該幫助兄弟們,
大哥大嫂不幫忙,二嫂是農村人比較現實,
不幫忙就特別不待見他倆,話里話外都是風涼話。
前年母親查出來的了腸癌,曉東找人去省城醫院治療。一年間不是在醫院就是在去醫院的路上,曉東和老二放下了所有的事情,全程陪護,至于醫藥費全部有曉東支付。老二沒錢二嫂也不同意掏錢。老大閉口不提出錢的事,一問說大嫂管家自己由不了。
這些年,母親最看不起的是曉東,的確對老大也沒有問過,最牽心放不下的永遠都是老二。母親彌留之際拉著曉東的手說,她沒想到這個時候他還在,最靠住的孩子不是老大老二,會是曉東。轉過身后,曉東淚流滿面。
母親住院花了十幾萬,原本三個兄弟要是平分,每人也就5萬不到。
老大卻不同意掏這個錢,說母親一碗水沒有端平,
處處偏心老二,家產也給了老二,老二家該掏這十幾萬,讓曉東問老二家要錢。
老二一句話也不吭,老二媳婦跳出來罵街,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么些年老大家有錢舍不得掏一分錢,就是白眼狼,為什么不幫自己兄弟?
老大老二沒有人愿意掏這個錢,因為是曉東墊付的,就得曉東自己想辦法償還,這下曉東媳婦也不樂意了,問曉東憑什么?老大不掏也就算了,母親的存款和房子全部給了老二,憑什么一分也不掏,全部由曉東支付?
看著哭泣的媳婦,不要說撇清責任,分擔的人也沒有一個。母親已經去世,老二收了自己和老大所有的禮錢說出殯時花光了,至于醫藥費沒有人愿意掏。這一年自己陪母親看病,媳婦一個人打工養家,孩子的雜費,房貸,日常開銷全部壓在媳婦的身上。母親十幾萬的醫院費,除了自己省吃儉用存的3萬,其它都是借來的外債。
我們總是在感嘆世態炎涼,
很多時侯,我們自己也將自己困在局里了。
父母總有老去那天,總要離開我們,
當父母淡出我們的生活圈子,親情也隨之無存。
為了錢,兒女們各自心懷鬼胎,所以父母還沒走,兄弟姐妹的感情已經很淡了,如果父母“走了”,兄弟姐妹的感情可以說幾乎沒有了。
如果兒女經濟條件比較好,不受到父母留下的財產而產生分岐兄弟姐妹感情不會受到影響,反之則不同,為爭父母留下的遺產,輕的兄弟姐妹從此不相往來,重的大打出手,對簿公堂。
不能裝瞎的現實,父母去世后,兄弟姊妹也就散了,基本上不走動。這是個現實社會的現實問題,雖不是絕對,但大多數都是如此。一家人主要靠父母維系,好象一棵大蒜,大蒜的主心骨拔掉后,周圍的蒜子就散了。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無,家無。
這是一個沉痛的話題,現實得讓人無助。兄弟姊妹多又能如何?真正對父母孝順的孩子永遠都是最老實,最善良的那一個。
筆者不得不說,很多父母的孩子,
出門在外裝老實人,對父母心眼用盡機關算盡,
一輩子的一點本事全部用給了自己父母,在社會上一世無成。
這樣的子女一般都嘴甜,平時把父母氣得半死,
一句撒嬌話父母又會捧手心里。
加上父母的偏心,兄弟姊妹多的孩子,最靠的著的永永遠遠都是最不受父母待見的一個。有人生二胎說給孩子生個伴,等自己離去了,至少這世界上還有一個有血緣的親人活著。這是多么可悲可笑的借口。
教育的路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教育好了,兄弟姊妹相親相愛一家人。成長路漫長,大部分人的子女繼承財產石都想獨吞,至于養老能逃避多遠就逃避多遠。筆者之所以寫這類問題,是無法忍受越來越多這樣子兒女。好的學不會,貪財讓人性丑陋一學就會。
同事明明請假去奔喪了,她爺爺去世了。這半年來她爺爺不斷住院,出院沒幾天就又反復。她父親和她一直伺候著老爺子。人老了事情也就多了,
今天嫌明明下班遲送的晚飯遲了,
明天又因為明明父親說話聲音大了,
后天又嫌棄明明是個女孩子....
.就這樣折騰了多半年,
到后來,能去廁所他就是不去,
趟床上大小便....
買了坐便椅他也并不用,
墊了成人尿不濕他扯掉.....
明明奔喪回來,我們才知道明明還有兩個姑姑,一個二叔。伺候老人時,住院掏錢時,老人去世掏錢時都是明明這個孫女在掏,兄弟姊妹4個人,就明明家家庭情況最不好,因為她母親的原因,只生了她一個后再沒生,小時候父親和爺爺都不喜歡自己是個女兒。
大姑二姑是嫁出去的姑娘就不說了,明明的二叔二嬸都是老師,家庭情況是最好的,可爺爺生病的這一年伺候說沒時間顧不上,要錢說沒有錢,讓明明先墊上。明明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村人,父母都體弱多病無法外出打工掙錢,一家人全憑明明養著。
明明聽母親說,爺爺很多年前是歸二叔二嬸養的,家里的好地老房子全部給了二叔。另外二叔爭氣當了老師,爺爺總是偏心二叔家還有一個原因,二嬸生的兒子。后來明明有出息了,省吃儉用按揭了房子,爺爺就被推過來養。
爺爺在家的這五六年,明明說看盡了叔嬸和姑姑們的真面目,爺爺住院花錢和需要伺候時,只要不打擾他們,大家就相安無事。一旦要錢或者說來伺候幾天,各種問題紛沓而來。抬埋老人的費用也心安理得的壓在了明明身上。90后的她因為爺爺去世欠了1.5萬元的外債。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期。
親兄弟姊妹,猶如學會飛翔的小鳥,一旦結婚各飛各!無論談金錢還是說孝順,老實的子女最難過。陪伴老人和照顧老人,那個子女誰又能真正做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十年如一日,總不比被偏心兒女的一只雞,一瓶灑,幾句話。老人會一直念叨好!
最后苦了誰?又難了誰?
無法逃避的現實,父母去世后,
兄弟姊妹也就散了,基本上不走動,
兄弟姊妹之間的親情無論如何維系,
不要總讓老實子女吃虧才是正道。
【原創作品】敬請點擊頭像關注,作品持續更新,非常喜歡您的認可歡迎朋友的點贊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詩韻點綴平淡的生活,拿抑揚頓挫的文字,給生命注入激情!
原創作品,各平臺同步發布,未經容許,請勿轉載!網絡配圖,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