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那種偶爾,偶爾才會刷一次朋友圈的人,而我自己堅持每日晨間打卡,從最初的渴望被多多的人關注,到已不在意任何人的眼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喜刷頻,克制每日發圈的信息數量。
在微商盛行的時候,我的好朋友邀請我和她一起做,我看著她每日發圈的動態,我問她,你那些話都是你寫的啊?她說,不是,有專門的人教,自己在適時的加入一點生活化的東西就行。要不然你總發你的產品別人會煩的。
這就是最開始微商的形態,到后來,大家都開始模仿,各種產品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的同時又感嘆朋友圈已不再是當初“單純美好”的朋友圈了。
于是乎,有人開始屏蔽朋友圈,有人開始發消息稱討厭這樣的圈子。
我的周圍,全職的,兼職的,各種各種,都開始了賣這個,賣那個。為了維護朋友的友誼,為了拉不下臉的人際關系,這家買個面膜,那家買個蜂蜜。
每每和朋友聊天,一些人聊到對朋友圈的問題就特別反感,話題進入尷尬之地。我也只能笑笑不語。
如果,我要屏蔽做了微商的,那我的朋友圈估計也沒幾個人了。
當我看到我的朋友,我的親人為著各自的夢想也好,生計也罷,在烈日下奔波,在下雨天行走。依然會感動,依然會好奇。
某天,看到一個多年未聯系的同學在朋友圈賣起了雞蛋,我問她:“喲,你這蛋哪來的?”立即收到回復,開始講訴。
當一盒雞蛋到了我手里,順勢寒暄了幾句。你現在做什么呢?我為什么做起了這個?你一句我一句,倍感親切。
某天開會,領導講到現如今朋友圈的狀態,我才后知后覺。趕緊給資深微商朋友打電話咨詢。對方熱情的給我講如何運營。
原來,原來。
當我以為很簡單的小事,只是我還在門外。邁進了那道門才能感受到門里真實的味道。
年入百萬,月入十萬不是夢。這樣的口號比比皆是,然而只有經歷才懂得那真的不是“夢”。
曾經,我也有過不喜,但我選擇沉默。
曾經,我也有過羨慕,但我懂得沒用。
曾經,在路上,如今,依然在路上。
特別喜歡那種一發評論別人就秒回的感覺,哪怕沒回,發出去的信息,返還的溫暖處處都是。
黃校長去了杭州學運營管理;
亞楠的頭發染了新的顏色;
安吉拉跟閨蜜去了澳門旅行;
方方同學開始了晨跑;
還有,最近很多小伙伴的寶寶感冒發燒......
這些,難道不是生活嗎?
這些,難道不是朋友圈嗎?
如果,沒有了你們,我的朋友圈該是多么的無聊。
又有誰來稱贊我:“你每天都那么正能量”。
感謝,可愛的人兒們。
感謝,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