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在搞一個十五周年慶創作大賽活動,我以一份ppt視頻的形式提交了一份作品,大致是講,從入職以來,逐漸熟悉業務,了解流程,不斷犯錯和成長,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愛與包容,并最終獻上自己真摯祝福的故事……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是享受的,因為對ppt設計有所興趣,而且在阿文,秋葉等這些ppt大神的熏陶下,越來越喜歡通過點擊鼠標進行作品輸出了,所以我的作品中,每個字符,圖片都是經過一系列反復設計排版,且精心構思與企業文化相軟結合的,在終稿交出之前,我改了十六遍,能否打動他人不說,在我看來,這就像自己的親生孩子了,喜歡與愛,難以言表。
實話說,本心是想讓大家看到,在這些平凡的工作日常里,企業文化是被我們公司員工如何彰顯的,同時也想讓大家接受我的想法和創意,至于能獲得什么獎品,我還沒有那么鮮明的目的。
對,初入職場,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抱有嚴重的理想化。
直到大賽入圍作品發布在企業公眾號,我表示錯愕了……
對,沒有什么新意,組委會簡單粗暴,采用了普羅大眾投票爭高下,一決獎品花落誰家的方式……并大張旗鼓的宣傳強調本次的獎品有多么豐厚。
一時間,好幾個熟悉的不熟悉的同事,私信發來問我。
比如。
“呦,你的作品入圍了,我肯定投你!”
“哇,快看公眾號,你的那個作品入選了,我投你!”
“咦,你的那個作品怎么那么模糊啊,活動組委會都沒給你傳高清的吧,連看不清都能入選?”
“咱們公眾號一號作品是你的?!呀,你看三號作品都二十五票了,你咋才八票?”
我禮貌的一條又一條回復了所有消息,對支持我的人表示了感謝,另外發了萌萌的表情包以緩解好久不聯系的尷尬,對有爭議的人說,“是啊,還有進步的空間呢?!?br>
對關注我卻冷嘲熱諷說票數好少的人,我沒有回復,因為我不知道說什么,我難道要說,“那拜托你們幫我投票啦,謝謝啦!”
其實這樣回有錯嗎?沒有,甚至應該這樣。
可我陷入了世俗的難過,是啊,他們關注的點,完全不是我想看到的,一時間,“投票”兩字,打破我的初初衷,是的,作品出來不就是投票爭高下的,有誰真正關注你表達的意思是什么,但我渴望真正有一個懂得創作產出不易的人,看懂我煞費苦心的設計里的溫情和亮點……
這就像一個歌手,開了一場盛大的演唱會,更多的希望在場的人能聽懂歌曲里的百轉千回和跌宕起伏,而不是為了在朋友圈炫耀,高價搶到了某某的演唱會門票,在朋友圈放送嗨翻現場的小視頻……如果真有這樣的歌手,那我也只能說,為了圈錢的創作,目光短淺,走不長遠。
因為是公司內部還算比較大的活動,關注的人也比較多,晚上洗完澡,我的直屬領導居然私發我微信“你還投作品了?那趕快拉拉票,別少的太難看……”
我不假思索的在微信輸入框輸入“您看我的作品了么?有沒有跟別人比起來有什么不足和亮點?”
但是就在要發出去的那瞬間,我點了刪除鍵,一字一字刪掉這句話,猶豫了三秒鐘,回復了一個字,“好”。
尷尬的事情終于來了,我去看了投票,三號作品是一個講自己一路走來,經歷現實的打擊和艱辛,但在其中越戰越勇,砥礪前行,最終成為一名還算領導認可的優秀員工的故事,從故事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位營銷培訓師,長期在國內出差,不是在培訓,就是在趕去培訓的路上,經歷過小縣城的語言不通,也看過大城市的燈紅酒綠繁華夜景……
大家一定以為,我關注的點是他的成長的坎坷和堅持,隱忍。但是,我只看到了這個作品,投票數一小時之內達到一百多的原因,他是培訓師,全國門店出差,有無數培訓組織群,認識各個區域的銷售員工……
這些關鍵詞,讓我有嗓子眼塞了毛線的感覺。
我是被這個故事感動,也承認,這是體系內一位令我敬重的好老師,一位令人佩服得好員工,他的故事,拿來企業內刊發表,絕不為過。
但是現在我只關注,要想超越他的投票,讓我的作品票數達到領導的期盼——所謂的,不那么難看,是有絕對的難度的,人家隨便扔在一個群里,就能保持絕對的虐殺,關鍵是,這個作品一百多的投票,只有二十八的點擊率,這個瘋狂的拉票讓人猝不及防。
我本以為的,該有的,企業文化組委會的權威評選,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吃瓜投票搞的有點面目全非,甚至讓我有點作嘔的感覺。
可是怎么辦呢,只有硬著頭皮也拉拉票了。
于是我把鏈接發送到我的閨密,好朋友,藍顏知己,一個一個的發,講給他們,實在不好意思,久不聯系,需要幫忙,請投票給我。
他/她們還都幫我認真的投票,回復我要加油哦,你很棒之類的話。可是這個位數的量,總讓人有點沒底氣。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由于比較反感在朋友圈微信群這種拉票方式,所以考慮到要不要也在群里扔鏈接上犯了難,在各種群里,經常有人發評選好老師,最美少年,優秀員工等等的鏈接,讓我們投票,而我一向不給誰家孩子投票,所以,出于堅守自己原則性的考慮,我還是決定,隨它去吧,搞成這樣,終究對于自己來說,已經失去了參與的意義。
晚上洗完澡準備入睡,跟我比較要好的一位同事發消息給我,怎么不見你在朋友圈拉票???你有什么群就扔唄,票數高了才能拿獎品啊……
我覺得好晚,不如也墮落一下,于是回復一句,好的,這就發。
說做就做,怕什么,于是我把鏈接嘗試發在一個初中同學的群,說明原因并表達感謝,過了幾分鐘。有人回復,咦,這啥啊,你真的好久不出來哦。還有發了一個莫名其妙的表情包,有點嘲諷,潛臺詞就是“我去,好幾百年不聯系,他媽的一開場就要老子投票?傻逼”!
十分鐘以后,我點進去看,票數依舊停留在那個尷尬的位置。
話說人情里,投票是最能看出來親疏遠近,高端黑和溫情暖的了吧。
我有點嘲笑自己,怎么一個好好的創作,搞到了需要哀求大家投票的尷尬境地,而常年不聯系的故親老友,從他們的反應里,能看出來有些人看熱鬧,有些人嫉妒,有些人酸自己,也有些人問東問西,關注你現在在做什么,說清了緣由才給你投,要不然就是得到了答案,發現你過的也并不怎么樣,用我去吃飯了,我去洗澡了這類話搪塞你……有些人一副我有票你求我才給你投的上帝模樣。
我終于體會到了這種拉票的心酸,以前,我也是求投票活動中鄙視鏈的一員,現在,我卻成了那個被鄙視的人。
我想到了紅包,于是,我在一個老鄉群里扔了這個鏈接,本來想立刻發個紅包,以表達大家對我的支持,但是我想看看,在沒有利利益回報的情況下,有誰真正的能出于對作品的尊敬,為你投上一票,過了一會兒,群里有人在東拉西扯,聊一些招聘,飯局的事情,我的那條消息被淹沒了過去,我抱著好奇的心態,于是又勇敢的重新發了一次鏈接,然后,拋出一個五十元隨機搶的紅包,表達用意與感謝之情后,請大家領取紅包以謝支持,果然,大家立刻一通亂搶,還有幾個人回,“好的好的,支持支持!”
我有點悵然若失,也難過在網絡如此發達的情況下,我們的文化越來越世俗。
我的創作力被投票和紅包就這么殘忍的殺害了。
這大致就是,人性的弱點。
再說回這件事情,也有人會說,人家能拉到票也是人家的本事啊,你是酸的吧你?
人際關系就是生存之道,人家能拉到票說明人家混的好唄……
對于這類觀點,我覺得一點錯都沒有,甚至還占理。
但是我還是想把我的初衷拿出來。
(關鍵詞)
創作,為了大家看到,為了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為了大家能看到我的精心設計與打磨。
就像一個好演員希望媒體更多的關注他演技的成熟和塑造人物的用心,而不是追問這個成功的作品給你的人生帶了多大的財富和機遇。
但是,你會驚奇的發現,外界給予你的關注,盤問結果比盤問過程多得多,就像戰狼一樣,少有人關注它的創作過程,和演員在表演時的艱辛,大部分媒體關注的點,依舊是票房多少億,相關演員的經歷和增值速度或者是誰又在哪里現身參加了什么發布會,災區捐款為什么票房這么高不去捐一點。大家更多的喜歡去談論一些表面的東西,就比如談論誰的作品投票數多要比一針見血的點評誰的作品更有張力容易的多。而且自己也是這掌管生殺大權中的一員。多么驕傲!多么有參與感的談資!就比如大家喜歡去用哪個領導喜歡跟員工聚餐一起嗨來評判一個領導的好壞,哪怕這個領導平時工作沒有責任感,缺乏管理能力,而少有人問津一個領導的做事方法和管理是否得當。
不能否認,公司十五周年創作大賽這個活動,用投票來獲取獎項結果也是無可厚非的,有投票就有傳播,有傳播就有宣傳力,宣傳到位才能體現工作人員的工作付出和成果,才能讓領導看到這場活動的盛大場面……
無可厚非,我也表示理解。
但是在這個功利的時代里,對于創作,還是要以一種崇高的姿態,好好的審視,好好的評判,至于投票賺取流量,宣傳造勢,可以有,但不能成為唯一的指標和依據。有空,我們要請一批專業的人士,好好點評,好好的分析亮點,給予評價和鼓勵,這樣對得起整個活動所付出的財力物力,也對的起每一位用心制造有價值的“產品”的人。
舊時代的創作,如果都是采用投票競爭出版的話,那很遺憾,今天,我大概看不到偉大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看不到東野圭吾的疑團重疊,看不到三毛壯美的撒哈拉……
“親,麻煩給我投個票吧”
“好,我先看看你的作品!”
如果非要有投票文化,那么這才是投票該有的態度,請別讓投票扼殺了有實力的人的創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