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以前的我,還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因為那個時候,人生有著無數種可能。
我本科的一位老師曾經說過,人年輕的時候如果犯下錯誤,糾正的成本還算比較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糾錯成本會呈指數級增高。
那個時候的我,尚不知糾錯成本為何物,以為自己有無限多的時間可以在漫漫時光中悠閑度日。
很快,現實的耳光第一次抽到我的臉上。上大學以前,乃至剛進大學的時候,我的人生目標一直很清晰。那就是成為一名物理學家。為了實現學習物理的夢想,我不惜高考復讀一年。當然當年的糾錯成本還比較低。
很快,我個人的懶惰逐漸導致我學習的吃力,對物理學的興趣也在一日一日地淡去。我漸漸意識到,我可能不是搞科研的那塊料。然而,處于固執,我還是報考了武大的粒子物理學方向的研究生。
考研以失敗告終,原因很簡單,完全沒有準備的動力。對本專業學術素養的缺失,以及毫無一技之長的養成,導致我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以至于,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我完全憑興趣愛好想找一份編輯的工作。當然,最后以失敗告終。
還記得那個悶熱的夜晚,我躺在宿舍的鐵架床上思索了很久。想起當年入學時,教授們介紹自己所在領域工作的時候,那個我非常感興趣的方向,復雜網絡。我之所以對其感興趣,很大原因是因為我深受《基地》里“心靈史學”的影響。因為在我看來,這門學科就是“心靈史學”的雛形。
只是,我覺得粒子物理學家更加牛逼而已。
好在我及時認識到了自己的智商限制與興趣所在。不出意外地,我又準備了一年,從而得以就讀湖大本校的研究生。方向當然是復雜網絡。
我對科研的興趣重新被點燃。
這一次的糾錯成本,又耗費了我一年的人生。
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時間的寶貴,大肆地揮霍著,玩游戲、追美劇、刷社交網絡。與以前不同,我會在精確的關鍵點及時完成自己的任務,因而,在科研方面,僥幸沒有落后,甚至比同級人領先很多。
這就要感謝我的碩士導師,是他讓我邁進了科研的門檻。
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大學畢業那年我開始健身,慶幸的是,我一路堅持到現在。健身,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可以說是重新地將我塑造了一番。
有個人跟我說過,他不知拖延為何物。我很羨慕他,因為他不必與自己作斗爭。
雖然現在的我有時候也會拖拖拉拉,但是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我相信今后會做的更好。
正是因為能夠與拖延癥做斗爭,最終我才得以考入武大的數學系,繼續從事我所熱愛的復雜網絡研究。那一刻,我認為自己是幸運的。身在全國領先的團隊里,還能住在令人羨慕不已的老齋舍當中,不自覺地,一種光環籠罩在了自己身上。
然而去年年初的時候,父親被查出肝癌晚期。那個時候,我才真正地意識到時間的寶貴。
人的一生是那么的短暫,可以認真去做的事情屈指可數,如果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那么彌留之際只有遺憾。
這個時候,我對糾錯成本的執念更加強烈了。
父親去世后,我總是會想未來發生種種可怕的事情。這種擔憂與焦慮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我只能通過編程序、寫小說來將自己從世事的殘酷繁瑣抬升到虛擬的純粹與空靈。
我不再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未來在我眼中充滿了不確定的概率事件。仿佛隨時都會有那個將你撞出既定軌道的那顆球。
未來化作混沌,我變得更加敏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無數的事件定會接踵而至,如何應對它們,這讓我感到十分的焦慮。
不過,與其沉浸在負面的情緒中,不如務實地解決問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于問題一定有相應的解法。即便是解不了,也總有繞過去的方法。
人生的糾錯不會因為成本的高昂而戛然而止。
想到這里,我頓時覺得內心輕松許多。
不管未來發生什么事情,都要微笑著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