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春秋故事點→野史春秋
從小關注點和很多人不一樣,比如小時候看'人戲'《鍘美案》(現在想來,那時候真不錯,現在在這不知幾線的城市里,想看真人演出,貌似很奢侈了),就想著,那個被陳世美派去殺秦香蓮的韓琪,不忍殺秦香蓮便隱姓埋名跑唄,為什么要自殺?問身邊的大人,說是自殺求義。當日我貌似懂了的點點頭,其實一直半懂不懂的,直到某天看到下面的故事。
荒淫兇殘的晉靈公很煩權臣趙盾,什么殺個人要諫幾句,建個樓要諫幾句,感覺自己當著個國君,做起事來簡直是窩囊,心中惱火,便派晉國有名的大力士鉏麑(chu ni)去行刺趙盾。
鉏麑潛入趙府,看到趙盾早早就穿好朝服,見時間尚早,就端坐閉目,口中念念有詞,細聽卻是在考慮國事、進諫君侯。
鉏麑覺得趙盾恭勤而正直,是國家柱石,不能殺。偷偷摸出門,鉏麑想,殺良臣是不忠于國,不殺是失信于君,任哪一項都該死,就觸槐樹而死。
看了這個故事,才知道,在那個我向往的時代,舍生取義不是裝飾在堂皇憲法上的華麗詞藻,不是美麗謊言下的遮羞布。信義二字是老百姓深植入骨髓的信仰,是寧愿拋棄生命也要追求的行為慣性。
這是我兒時所不知道的答案!
童話中也有刺客:王后派獵人去殺白雪公主,獵人不忍殺美麗的白雪公主,于是放了她,拿了豬心去交差。事實上,這一舉動意味著背叛!但獵人放了白雪公主這事,大家卻很認同。善惡標準評判下,忠信二字殊不足惜。
這也許是古與今、中與外的不同吧,關于忠義,關于生命,關于使命。
文末亂彈
在寫一篇簡書征文,第一次涉及怪力亂神,雖不到萬字,但也是殫精竭慮。所以最近發的兩篇都很短,也都沒有文末亂彈,看官見諒!
預告下,下一篇野史春秋會有7000+的字數,關于奸臣如何誅心——之前寫過一篇《【野史春秋】牛人吳起是如何失去魏侯信任的》,覺得還不過癮,再來一篇,都是熟悉的人物,卻又不一樣的故事。
PS:新故事是很多成語的源頭,寫的時候感覺,老祖宗的文字和思想真是牛啊!
請原諒我寫了這么沒有營養的文末亂彈,臉紅一下!
覺得我寫的不錯,請給點個贊唄!
(請點左下的“喜歡”,謝謝哦)
更多春秋小故事,請關注我的專題《野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