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辛德勒名單》的人都深切感受到了猶太人經受過的苦難,都說中國人遭受的苦難是最多的,卻很少有文學作品能夠形象貼切的表現出來。余華的《活著》可以說反應了一代中國人的苦難生活。然而在讀完他的另一部著作《許三觀賣血記》后,我在中國人苦難的背后似乎又看到了一些新的東西,它使我透過苦難感到一絲無奈和憤怒。它就是舊時代中國人的無知觀念!
余華
在許三觀每次賣血之前聽他的同伴說要喝上10 大碗水,因為認為這樣血就變多了,結果他兩個同伴賣血沒死了,一個憋尿憋死了,另一個腦溢血死了。而許三觀卻渾然不知這是謬論,繼續當作真理向別人傳授,真是聳人聽聞,匪夷所思。如果我們對別人說的話不加思考就相信并且深信不疑去傳播,這時你已經不是一個有思想的人,而淪為游說的工具。你的頭腦裝載所有人的言論而不加以分類辨別,那你頭腦裝載的就是一座垃圾場。
這也是魯迅棄醫從文的真正原因,在他的短篇小說《藥》中可以看出老栓夫婦為了醫治好兒子的病,不惜花重金從劊子手那里買“血饅頭”給兒子吃,卻不知饅頭上浸的血是為了勞苦百姓犧牲的革命烈士,他們為了勞苦百姓而流血,然而勞苦百姓卻茹毛飲血,這多么具有諷刺意味啊!“血饅頭”能包治百病這又是誰的無知言論呢?苦難并不可怕,它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我們終會擺脫,然而擺脫苦難之后人們無知,它將伴隨世世代代,是苦難的延續。
叔本華曾說過“懶惰將不會學到任何東西,而無知則是不曾學會任何東西”,我希望今后國人能夠擺脫懶惰和無知,變得勤奮和睿智。今后,即使我們身體遭受苦難,但我們的思想卻不是愚昧無知的,那么整個中華民族就有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