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
1:大喬木(云貴川一帶葉片較大,葉長超過10厘米長)
古六大茶山在云南省西雙版納老慢餓 野生茶樹勐海縣大茶樹,高32米,樹齡大概有800年
2:半喬木(武夷山中葉種 葉長5-10厘米)
3:灌木(江浙皖 品種最多,植株低矮,增加產量,方便管理和采摘,葉長7厘米以下)
小知識
1:茶樹的發展是從我國西南到東南:云貴川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蘇 浙江 福建 海南等
2:唐陸羽著《茶經》稱:"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 ,筍者上,芽者次"。
茶區 :
1:國家一級茶區分為4個,即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
2:茶區劃分采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系全國性劃分,用以宏觀指導;二級茶區,系由各產茶省(區)劃分,進行省區內生產指導;三級茶區,系由各地縣劃分,具體指揮茶葉生產。
是什么決定茶的味道?
1:咖啡堿:中樞神經的興奮劑,茶葉的苦味主要來源
2:茶多酚:是對酚類的總稱,是茶中澀味的主要來源 主要為兒茶素 可抗氧化
3:氨基酸:主要含有茶氯酸,是茶中甘味的主要來源
4:茶色素:是茶葉中酸味的主要來源,可增加血管的韌性,有防衰老的功效
5:茶多糖:是茶葉中甜味的主要來源
小知識
1:綠茶 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的高 所以喝綠茶會感覺的澀味
2:紅茶 發酵氧化,把茶多酚和氨基酸轉化為(茶黃素,茶褐素等)
3:酸味的原由有:殺青不足,萎凋不足,水分過高會產生酸味,發酵度沒掌握好會有酸味,儲存中,濕度高,水分大會發酸
4:甘是氨基酸 甜是茶多糖 兩者是不同的
5:低緯度的茶樹,生長快,茶青的茶多酚和咖啡堿偏高
6:新出的芽頭 氨基酸含量最高
7:芽頭嫩的制作出來的紅茶,不耐泡,但是甘甜好喝
8:會泡茶的人懂的平衡茶多酚 氨基酸 咖啡堿 溫度 出湯時間 掌握茶有效物質吸出的狀態,來平和茶的味道,所以泡出來的口感會很好
兩款茶的教學
西湖龍井 (龍井43號)
龍井茶在明代六大茶的時候已有。 60年代之前的龍井樹都是土生品種,發源地有一部分是在浙江的鳩坑種(浙江一個地名),龍井的土生品種也稱為群體種有性的繁殖,解放60年代以后現代的技術對品種無性繁殖,有一位研究院對龍井當地的品種進行選育,從土生茶樹中選育出的茶樹進行編號6001-60多種,而43號這個品種外形挺秀 色澤嫩綠 甜潤 鮮爽 70年代末80年代初 龍井43號大規模的種植,現在我們喝到最早的龍井一般就是龍井43號清明前的前一周采茶青 老龍井:厚度大,發芽晚,明后出。
西湖龍井特指在西湖周邊的五座山:獅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塢、云棲、靈隱一帶是有原產地保護的(獅 龍 云 虎 梅),總產地的面積是不可以縮小的。龍井的4.5-5斤茶青出一斤茶,加上人工費用,茶農手里拿的西湖龍井都要1000多一斤,所以有些200 300 的龍井 說是西湖龍井都是不對的
西湖產區之外的龍井 統稱為浙江龍井,有開化 新滄 途安 這些產地更早,靠南,龍井43號還沒有下來之前,市面上看到的龍井,大部分都是這些產地的。
正宗的西湖龍井有一些偏米黃,而浙江的龍井偏綠,炒青邊揉邊炒的鍋溫一般控制在200-280° 抄完以后吹涼,在復焙 炒到茶葉的含水量在3%-5% 就可以了。
小赤甘(以前的銅駿眉)
武夷山桐木關正山小種的改良版,2005年三位創始人選用很嫩的芽頭,單芽制作,不采用小種煙熏的方法,創始人做出來之后按照時間劃分為金駿眉(清明前后)銀駿眉(谷雨前后)銅駿眉 實驗階段,到后面銅駿眉的名稱改為(小赤甘)
從外形上看,由于小赤甘茶含有較多的芽的成份,茶的整體顏色黑中有黃,金毫可現。整體的顏色上又相較于正山小種及金、銀駿眉要偏紅。因此小赤甘的外形特征是比較明顯的。
小赤甘泡出的湯色顯得綠黃清澈,湯色金黃清澈;香氣獨特,清高持久,是一種花香與果香混合的綜合香型,滋味鮮爽甘活,喉韻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