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世俗倫理,也未必真能指引人們走上正確的道路。大多數情況下,那只是社會上的一般想法,沒什么深刻的道理。
01
當后街的冰凍西瓜攤的生意火熱時,燥熱的空氣也在宣告著這個殘酷假期的到來。水房因為供水壓力的不足而常常停水,貼吧里投訴的帖子已經蓋到了1000樓,有的宿舍斥巨資買了冰箱,有的則直接睡到了地板上。
在每一個伴著舊風扇的順時針轉動睡去或醒來的的時辰,無聊裝滿了身體。我在一首首聽完了網易云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的歌單后,竟然順手打開了廣播,掃過一段頻率,賣藥的、唱歌的、相聲、評書,百般無奈之際,我穿上衣服沖進樓下的陽光里。
不怕無聊,只是怕無聊后的孤獨與一系列的奇怪的連鎖反應。
時常忘了自己該去做什么。在宿舍會發現自己少了什么東西,想好后,走到樓下的超市,盯著琳瑯滿目的貨架,怎么也想不起來自己要買什么。沿著貨架走了十個來回,目光從自己想買的東西上略過二十次,突然想起,噢!就是它。我要買一包抽紙。
兩天一節課的時光,也不能離校。有時候會坐在陽臺看目光下矮矮的天空,一看就是一下午。直到放學的廣播響起,覺得這個世界突然變得嘈雜起來,索性就起身,順手關上了門。
02
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中的某句臺詞:“人,總是需要一個出口”。生活還是豐富多彩的,也曾見過高中時面無表情十分嚴厲的教導主任在廣場上被自己三歲大的兒子逗得哈哈大笑,也曾見過在班上平時沉默著一言不發的男生在拿到十連勝后激動的呼喊,還有一些平時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喜歡瘋狂購物的姑娘們。其實,工作和生活是相連而又互相獨立的,我們所遇見的一些大大小小的煩惱總有一個方式去合理的解決辦法,被放空的生活可能會有些許的讓人煩躁,或者不安,但總有一個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干掉它。有人喝酒,有人抽煙,無謂好壞,都是精神食糧而已。
不過,也有可能是一種另外的方式:熬。這種方式可能往往有更深的目的性。看過一期音樂人李志的訪談錄,其實也不算吧,李志從不在媒體上出現,是他自己錄的一些視頻,和粉絲互動的一種方式,叫《逼哥夜話》。里面有一位粉絲向李志提出一個問題,大概意思就是,當人在某一段時期陷入一種迷茫或無所適從的狀態時應該怎么辦?首先,我覺得吧,這個問題的內容可能是很多人所面臨過的。李志的回答是:“熬”。他說:“在我之前的時候,我的音樂作品還不像現在這樣被人接受時,我也很迷茫,也曾懷疑過自己,但又不能放棄,那就只能熬。有的人比較厲害,可能兩三天,一個月就熬過去了,有的人比較弱,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也許一輩子都熬不出來。我前后大概熬了快有五六年、七八年吧。”
這種有目標性的度過實在是一種需要很大的勇氣,出口很深,也很未知。比起“教導主任”類似的人群他們的出口可能就是家庭孩子。比起學生或者更年輕的群體,他們更愿意去談一次戀愛,來一次遠行。比起那些在某一領域的職業人,他們所要達到的目標可能就是他們最后的寄托。03
或許我們與他人聊過很多次,談過很多夢想,講過很多道理,也吹過許多牛逼,可依然無濟于事。我們如同那敗鼓之皮,卑微著卻又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價值。每活有一些無聊,有一些煩惱,還有些不盡人意的時候,生活總是我們唯一的出口。
張曉楓說:“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皺褶,皺褶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圓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我們心平氣和的承認這一缺陷的時候,我們忽然發覺沒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同樣,生活中少有驚心動魄的風景,我們如何努力,不過有時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生活會是我們最初的入口,也是最終的出口。悲喜憂傷,孤獨歡樂,全是生活在我們身上的最終表達,留一個出口給自己不穩定的情緒,這就是生活的唯一方式。
每一個黃昏,望向窗外,或夕陽透過沉重的玻璃門照進來,在秒針掃過的每一個區域忘記那故事身體和昨天的夢。明明將你鎖在夢土上經書日月、粉黛春秋還允許你閑來賦詩你卻飛越關嶺,趁著行歲未晚。
你曾經是一整個時代,事實上你永遠是,那段生命歷程永遠屬于你,為你發光。但我不再懷有難抑的熱情,傾注我所有夢想地,想去征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