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朋友在群中表現出了她的焦慮:一是說和其他媽媽交流,覺得自己孩子差;二是她兒子所在小學的大隊長都沒考上私立初中。
對于以上,我想了一下,主要焦慮二點:一是她兒子所在學校的水位整體不高(大隊長沒考上私立);二是自己兒子在學校里的水位也不高。
很多媽媽都如此,包括我自己。關于學校水位的問題是首要問題,這就是為什么要擇校。有些人買學區房,有些帶孩子學習各種特長和競賽,還有的拼命找關系……感覺進入一個好的學校,最起碼所在的水位就差不到哪里。我和一個初中老師聊天,她說學校沒那么重要,還是要找到適合孩子的學校,同時進了大門還有小門,那種一般學校的特色班更好,集學校很多好的師資于一個班。還有,拉開更大的范圍看,全區、全市、全國,甚至全世界,這個水位又算什么呢。
再次,就是孩子在班級水位的問題。我們不想比較,但生活在比較的環境,班級各種考試和排名,無時無刻不沖擊著家長。在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的環境下,這種相對有效的方式短時間根本無法改變,什么素質教育、什么減壓減負,都是變相地從學校的減負演變為家庭的增負,外面的各種補習班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你不補人家都補,更在平均水位下面。不能和更多的人比,但在一個小群體中總不能太落后。
大環境如此,孩子也各有差異,縱使家長把最好的條件給到孩子,他也未必領情和配合。只有修心,調整自己的心態,遠離那些打雞血的虎爸虎媽,把孩子趕到一個應有的軌道上,踏上大的節奏,才不至于被社會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