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衷探索有效學習的方法,所以閱讀了一些關于學習的書籍,如《好好學習》、《認知天性》、《精準努力》等書,作者們對于達成結果、取得成績用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對于養成復盤習慣和復盤的應用都認為非常重要。另外,我發現在優秀的學習型組織和公司中也是格外注重復盤的應用:定期組織分享會、對踩過的坑要求反思復盤等。更重要的是自己覺察到周邊人包括自己學了很多,但還是難以得到質的突破和提升,可能正如史蒂芬·柯維先生說:”如果想得到一個小改變,只需從行為入手,如果希望看到真正的質的變化,請從思維入手”。而復盤反思就是提升思維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產生了學習復盤方法的沖動,市面上關于復盤的書籍不多,本書相對系統和完整,推薦給大家。
接下來內容會從為什么要復盤以及如何復盤展開,以下為分享內容:
為什么要復盤?
一是識己。認識自己,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思維陷入了固有模式,盡管上進努力還是較難突破自己。
在過往事件中,洞察出自己每一次動心起念背后隱藏的自己的思維模式、信念、價值觀是什么?依據這些信念價值觀是否可以做一些事來為創造價值等。通過復盤更清醒、深刻的了解、理解自己。
二是知錯。有時候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遇到問題,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挑別人的錯,向外找原因,通過復盤你可以覺察到自己的問題然后想辦法改善。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
前不久家人邀請我去參加他們部門月度聚餐活動,因為計劃加一小會班,我就說不和他們一起吃飯了,他吃完了我再去接他。
沒想到自己做完事的時候時間還很早,自己也沒吃晚飯,想著還是過去一起吃飯,當下沒和他說我就提前跑過去了。一路上,腦中已經腦補、預演和他們部門同事見面認識的過程和交流的場面,盡管晚上又累又餓,心里還是充滿期待和興奮。
坐了一個小時車到達吃飯商場一樓后,聯系了家人等著接我上去和他們一起吃飯,然鵝意料之外,他說已經快吃完了并接近尾聲了,讓我自己找個地吃飯。
那一刻又累又餓的我感到很生氣和焦躁,對他各種埋怨指責,雙方最后都以互相生氣結尾。一個本來充滿期待和放松的晚上以怨氣結尾,特別遺憾。
回家路上我反思、復盤了這件事,覺察到一個意外的情況,那就是:每次出現這類事件的時候,我的情緒好像會被按下一個開始按鈕,總會觸發暴躁、生氣、煩躁的情緒,盡管自己的脾性在以往服務過的公司都是公認的很好,但一旦出現這類事件,好像不自覺就會陷入情緒陷阱。而以往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會被我定義是別人的問題、偶爾也會被評價為愛生氣,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問題點。
經過關聯分析、反思后,覺察到這是我面對事情偏離預期時模式的Bug:不想有任何事發展偏離自己的預期,一旦有一些幅度的偏離就觸發暴躁、生氣、痛苦,不自覺拿這種負面情緒懲罰自己,對自己有一種偏執的要求和控制。
你看通過復盤我能從一個小小的事情中覺察到思維模式的bug,進而能針對性的想出應對辦法來改善,這也是復盤能帶給我們的好處。
三是從經歷中進化自我。在游戲中,打怪越多,系統會給我們越多的獎賞和升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潛意識里也認為經歷痛苦越多,我們的經驗值、能力會自動大幅提升,實際并不是這樣,我們忘記了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復盤能讓我們真正的從痛苦中、過往寶貴的經歷中提煉經驗、方法,讓我們得到改善提升,這也是同樣的工作年限,有的人進步快有的人進步慢,慢慢拉下差距的重要原因吧!這也是我們需盡快養成復盤習慣提升自己的原因。
那如何復盤呢?
三個步驟:記錄、反思、提煉。
第一步:記錄。本書提倡把當天的主要發生記錄下來,越詳盡越好,同時確保記錄真實反映了發生時的狀態,這是作為后續反思、提煉的基本素材。
第二步:反思。在記錄中選擇一項或兩項觸動自己、讓自己產生了情緒波動的事慢慢剖析,很好的剖析方法就是問自己為什么。
比如在剛剛說的聚餐吃飯的故事,剖析:我為什么如此生氣?
因為家人沒叫我上去吃飯,感覺不尊重我。
他一開始已經叫你一起吃飯,你沒去,而且也和你解釋了此刻不合適上去的原因,為什么還是生氣?
因為結果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呀,在我的想法中應該我來了就上去吃飯,和他們互相認識,實際結果與預期偏差太大。
所以生氣的原因不是家人不尊重我,也不是我天生愛生氣,而是現實和自己預想不一樣,感覺失去了掌控感,感到煩躁生氣。
以上是反思的過程。
第三步:提煉。反思復盤的最后是指向行動的,而提煉這一步驟就是要提煉出行動指南、方法論或原則,以此指導更好的改善。提煉出的方法、指南等是可以在不斷實踐過程動態調整的,因為不太可能一次就能想到最優解。
上述自己故事反思的內容,提煉出以下兩條原則:
1.在生活和工作中合理預期,并做好最壞打算的安排和設想
2.變化不可避免,學會擁抱變化,更重要的是學著自我接納
以上就是具體做復盤的步驟。至于復盤頻次按本書建議,可按日周月年來安排,一定會取得很好的結果和成績。
最后引用作者的公式來結束分享,成果=一半行動+一半復盤,都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