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我并沒有看懂。
白流蘇和范柳原一直斗來斗去,看的我一頭霧水。
雖沒看太懂,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我覺得這是張愛玲筆下少有的,以圓滿結尾的喜劇。
看過張愛玲筆下的《第一爐香》、《金鎖記》、《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等故事,感覺實在悲涼。
年少時不太喜歡這份慘烈,婚姻愛情,如果本質都是這樣滄?zhèn)敲次磥淼娜松撌嵌嗝礋o趣。
所以我喜歡《傾城之戀》,喜歡它的和美,用一座城市的陷落,來成全一個人的愛情,多么美好。
就像戲曲中的才子佳人,歷經(jīng)磨難終得圓滿。
故事的最后范柳原得到了他想要的愛情,白流蘇得到了她想要的婚姻,各得其所,皆大歡喜。
然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再讀《傾城之戀》突然發(fā)覺,其實這還是一個悲劇,一個帶著蒼涼底色的悲劇,一個以歡喜團圓掩蓋的悲劇。
女性自我意識的被迫覺醒,美夢的幻滅,愛情婚姻兩難全。
這哪一個不是悲劇,只是年少的我并不曾讀出這份悲涼——這掩蓋在歡喜團圓后的悲涼。
一、女性自我意識的被迫覺醒
故事的開頭,白流蘇的處境糟糕,離婚多年,居住娘家,兄嫂對她的厭棄簡直無以復加,直呼她為掃把星,自己視為唯一救命稻草的母親對她也是嫌棄。
在被逼迫回夫家為前夫守孝的狀況之下,白流蘇才恍然醒悟:“她所祈求的母親與她真正的母親根本是兩個人。 ”在這個家里母親并不能庇護她,她下半生的處境是無望而痛苦。
就像曾在白公館度過的每一天,悠悠忽忽,過了一天,就像世上千年。
每天都將這樣—單調與無聊,悲痛與無力,以后的每一天都將這樣,無限循環(huán)。
她的青春,她的人生,將在這無聊,這沒完沒了的被厭棄中度過。
這時,她女性的自我意識蘇醒了。她悔,她恨,她不甘。
她悔,她悔當初的愚蠢,一時年輕氣盛,負氣離婚,竟不想只是落入了兄嫂傾吞她從夫家?guī)碡敭a的圈套。
她恨,她恨不能早早看穿他們的打算,非要到了山窮水盡,走投無路,才恍然識得自己的處境,只是一晃,七八年已過。
她不甘,她不甘自己的一生就這樣完了,盡了,隨了那些厭棄自己的人的意了。
在那個孤立無援的夜里,白流蘇流淚著,反省著,醒悟了——這個世上誰也靠不住,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
她一定要活下去,好好的生存下去。為此她愿意冒險,她愿意拿她所擁有的一切去賭。
所以,在徐太太給自己和妹妹寶絡做媒時,她沒有拒絕。
當妹妹的做媒對象范柳原對她表示好感,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請她跳舞時,她也沒有拒絕,因為她知道,這是她的一個機會。
“無論如何,她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他們以為她這一輩子已經(jīng)完了么?早哩!她微笑著。 ”
二、美夢的幻滅
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在想為什么白流蘇離婚七八年,重出江湖時,仍然能被閱人無數(shù)的范柳原一眼相中?
看來看去,我覺得主要有這2個原因:
1、她很美
盡管七八年來待在白公館里度日如年,然她還是美的,她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
“她嬌小的身軀是最不顯老的一種,永遠是纖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xiàn)在由瓷變?yōu)橛瘛胪该鞯妮p青的玉。下頜起初是圓的,近年來漸漸尖了,越顯得那小小的臉,小得可愛。臉龐原是相當?shù)恼墒敲夹暮軐挕R浑p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
“月光中她的臉,那嬌脆的輪廓,眉與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
張愛玲形容白流蘇的美是美的不近情理,美的渺茫。
我在想什么樣的人可以稱得上是美的渺茫?想來想去,大概就只有林妹妹了!
一個擁有者林妹妹之神韻的白流蘇,想想這美貌,的確是很容易讓人心動。
2、她很溫柔,是典型東方女性的溫柔
柳原笑道:“你知道么?你的特長是低頭。”流蘇抬頭笑道:“什么?我不懂。”柳原道:“有的人善于說話,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頭的。”流蘇道:“我什么都不會。我是頂無用的人。”柳原笑道:“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
善于低頭,那是一個什么形象?
就像徐志摩在詩中說的那樣:“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溫婉的,傳統(tǒng)的東方女性。我想,在很多男性的心中,這類女性是容易撩撥心弦的,也是適合娶回家,相夫教子的。
這樣一個德貌雙全,宜室宜家的女子想要獲得幸福應是不難的吧!
至少在我們常看的言情劇里一直是這樣的套路,落難佳人歷經(jīng)磨難終得與才子相愛,相守。
但在張愛玲的筆下,范柳原卻不是那能救佳人于水火的才子,他雖然喜歡白流蘇,但卻一直不愿意娶她。
他不愿意娶她,卻不肯直接說明,只是不停的扔煙霧彈,一套套的說辭——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你不愛我,你有什么辦法,你做得了主么?”
“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著花了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對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許你不在乎。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
說來說去也就是想要占人家便宜,又不想負責任。想誘拐良家婦女,又怕?lián)献锩且叫母是樵福f的那樣的冠冕堂皇,使出了渾身計謀,斗來斗去,無非就是要讓女方主動投懷送抱。
看人家處境艱難,所以拿捏著她逃不出自己的手心,這樣的人真真讓人鄙夷。
說到頭,表面上再怎樣知情識意,多金倜儻,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壞了心腸的浪蕩子罷了。
在我們以前看過的許多小說里,以致現(xiàn)在的許多小說還在延續(xù),講來講去的主題不過是才子佳人的美夢。像之前大熱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再者就是女性獨立后的逆襲,只要你有獨立意識了,從此人生就像開了掛,一帆風順,步步高攀,讓曾經(jīng)那些踐踏自己的人刮目相看,后悔不已。
比起前面看了幾千年的才子佳人,顯然,我們更喜歡后者的故事,新女性獨立夢,尤其是女性,看的我們內心澎湃,激動不已。比如之前大熱的《甄嬛傳》、《楚喬傳》、《我的前半生》其實都是這個套路。
而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卻打破了這兩個美夢,才子佳人夢,女性獨立夢,都破了。
才子不過是個自私的才子,佳人不過是個自私的佳人。
女性的獨立,在男權的社會更是不易,白流蘇小小年紀就和前夫離婚,在那個時代,也算是追求幸福的新女性了,可是離婚后的生活又是怎樣,也只是冷暖自知。
“她未嘗不想出去找個小事,胡亂混一碗飯吃。再苦些,也強如在家里受氣。但是尋了個低三下四的職業(yè),就失去了淑女的身份。那身份,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失了淑女的身份更是自貶身價,想要再找個好人家,自是不易的。一個女人,再怎么成功,沒有一個好男人在后面幫襯,總是不行的。就像亦舒在《我的前半生》里說過:“一個女人有好丈夫支撐場面,頓時身價百倍。”
即便在21世紀的今天也還是如此,事業(yè)再成功,如果沒有了家庭的幸福,總是會感覺缺失。
三、愛情婚姻兩難全
想要找到理想的婚姻,多么困難。
就像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表達的那樣,理想的婚姻,是愛情與物質的圓滿結合,是兩個人不斷自我磨合,自我成長的結果。
然生活中真正能像伊麗莎白和達西那樣獲得完美婚姻的概率是少之又少的。
對大多數(shù)女性來說,妥協(xié)于物質的婚姻,是更現(xiàn)實的。就像《傲慢與偏見》中的夏洛特,就像《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
她不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嗎?她不清楚他對自己的虛情假意嗎?不,她清楚得很。
“范柳原真心喜歡她么?那倒也不見得。他對她說的那些話,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對女人說慣了謊的,她不能不當心。”
可是她能怎么辦呢?她是個六親無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比起回到那個被當做掃把星的家,她只能待在這個對她還有著一兩分真意的人身邊,用自己的青春,換取生存。
“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的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的,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最后不是香港的陷落,不是兩個人在炮火聲中患難相共,那么白流蘇的一生,大概也就這樣了,沒有婚姻,或許有點愛情,愛情的長度,決定著她依附那個男人生存的時間。
因為傾陷的一座城,成就了一雙人。白流蘇終于得到了她想要的婚姻。
然,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可能微乎其微。
21世紀,每個女性都可以擁有養(yǎng)活自己的能力,都不至于落到向白流蘇一般遭人嫌棄的地步。
但在這個社會,我們每個人還是會面臨著白流蘇和范柳原的抉擇。婚姻還是愛情?物質還是愛情?
你是要做白流蘇?還是要做范柳原?
四、我的感悟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好就好在它的開放。你可以將它解讀為一部喜劇,也可以將它解讀為一部悲劇。
但無論怎樣解讀,她的主題都是不會變的,我想,這也是這部小說能夠歷經(jīng)時間的洗禮,依然能那樣打動人心的原因。
好書需品,更需悟。
《傾城之戀》給予我最直接的感悟就是:
1.你要美,你要看見生活
無論你現(xiàn)在的生活有多么艱難,你要相信,永遠有比你過得更艱難的人。所以,無論在什么樣的困境里,都要保持姿態(tài),你的姿態(tài)要美。
你的外在要美,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與臉蛋,那是你最基礎的資本,也是你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就像木心說的那樣:“穿著講究是對自己的溫柔”。
你要看見生活的瑣碎與艱難,不要一味埋頭在自己的世界,就像曾經(jīng)的白流蘇,埋頭白公館,七八年后,被人逼得走投無路。
2.你要精,你要看透生活
你要為自己打算,對世事要有所觀,對人情要有所顧,到最后,你才不至于落得個眾叛親離,無依無靠。
就像紅樓夢說的那樣:“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生活的本質是一地雞毛,是淡漠與淡薄,凡事不必太較真,這樣既不傷己也不傷人。
3.你要懷抱希望,你要對生活看透而不看破
生活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也沒有想象中那般糟。
只要我們懷抱希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你要相信整個宇宙,整個世界都會來幫你。
就像白流蘇,她想要穩(wěn)定的婚姻,來保障她的生活,她一直在為此努力,所以最后連整個世界都來幫她了,香港陷落了,白流蘇和范柳原成了一對落難情人,歷經(jīng)艱險,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婚姻。
張德芬在《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中也說:“生命是一條巨大的河流,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生命之河中愉快徜徉,順流而行,而不是辛苦的用各種手段要求河流以我們想要的方式流動。”
順應生活的方式,定目標,加以努力,即便不能完全達成目標,生活也不至于過得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