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定義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更高級經濟階段。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內涵
第一,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部分。
- 一是數字產業化,也稱為數字經濟基礎部分,即信息產業,具體業態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通信業、軟件服務業等;
- 二是產業數字化,即使用部門因此而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也稱為數字經濟融合部分,包括傳統產業由于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數字經濟超越了信息產業部門的范圍。
20 世紀60、70 年代以來,數字技術飛速進步促使信息產業崛起為經濟中創新活躍、成長迅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部門。但應充分認識到數字技術作為一種通用目的技術,可以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廣泛應用到經濟社會各行各業,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開辟經濟增長新空間,這種數字技術的深入融合應用全面改造經濟面貌,塑造整個經濟新形態,因此不應將數字經濟只看作是信息產業。
第三,數字經濟是一種技術經濟范式。
數字技術具有基礎性、廣泛性、外溢性、互補性特征,將帶來經濟社會新一輪階躍式發展和變遷,推動經濟效率大幅提升,引發基礎設施、關鍵投入、主導產業、管理方式、國家調節體制等經濟社會最佳慣行方式的變革。如伴隨互聯網與電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融合,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和手機終端設備產業出現跨界競爭現象,移動互聯網使互聯網不再被辦公場所限制,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數字經濟技術范式具有三大特征: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是最重要的經濟要素,數字技術有非常強烈的網絡化特征,數字技術重塑了經濟與社會。
第四,數字經濟是一種經濟社會形態。
數字經濟在基本特征、運行規律等維度出現根本性變革。對數字經濟的認識,需要拓展范圍、邊界和視野,成為一種與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并列的經濟社會形態。需要站在人類經濟社會形態演化的歷史長河中,全面審視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的革命性、系統性和全局性影響。
第五,數字經濟是信息經濟、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
信息經濟包括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驅動的經濟,以及非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驅動的經濟兩大類,未來非實物生產要素的數字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數字經濟既是信息經濟的子集,又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信息化是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數字經濟除了包括信息化外,還包括在信息化基礎上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形態的變革,是信息化發展的結果。
《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