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40之前必須完成晨跑10公里并堅持收聽《超級個體》(通過滴答清單將這項設置為重復)。
2、完成份內工作事項:9:30之前完成內業:上報施工日報及監理日記(1個小時內完成);外業:1號出入口樓梯剪力墻需澆筑,需安排人員進行旁站工作。(用滴答清單設定08:50之前提醒該事項)。
3、利用零碎時間完成閱讀熊逸老師《壇經》2小時并在閱讀中做好筆記(福利)。
4、(1)學習今日專欄訂閱內容,以自己的眼光來看專欄,并做好記錄。(抽出20:00至23:00來進行系統學習)。(2)完成安全生產法及相關法律知識新增2節課程并進行課后練習(如無其它事項打擾15:00至17:00必須完成)。
小確幸:今天在看熊逸老師的《壇經》第11章逃亡與追捕的章節中由熊逸老師評論關于歷史真實性的定義:“事實史是一種真相,觀念史也是一種真相,所以我們沒必須對許多貌似事實的事實史過于當真,更不該忽略許多觀念史中所謂的虛假成分---發生真實影響力的東西往往是假貨”;給我感觸良多啊,這其實在告訴我,有時候歷史更多的是呈現的是觀念的歷史,而不是真的歷史,歷史是過去的產物,在只能看過書信等方面來記錄,難免會出現個人導向,感覺收益蠻多的,沒白讀。
得到收獲:
學習劉潤老師的《五分鐘商學院》181/我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先聽哪一個?(關于為期一周的“溝通能力”
溝通是一門心理學,通過損失厭惡(指不好的消息比好消息的殺傷力大,具體見第四課)和近因效應(指:最后印象最深刻,沖淡之前的各種印象,所以人們才會在演講或寫作時,最后總是講出中心思想,起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這兩個概念,引出快樂痛苦四原則的溝通方法
好消息要分開說,壞消息要一起說,小的好消息與大的壞消息要分開說,大的好消息與小的壞消息一起說(記憶口訣:好好分開說,壞壞一起說,小好大壞分開說,大好小壞一起說)。
一個案例:相傳曾國藩率領湘軍與太平天國作戰,由于曾國藩書生帶兵,沒有經驗,屢吃敗仗,曾國藩上書朝廷言及屢戰屢敗,他的下屬李元度看到“屢戰屢敗”建議將其改為“屢敗屢戰”結果上表皇帝既然沒有責罰他,還夸獎他屢次失敗還努力堅持不懈。
運用概念:通過“近因效應”導出好(屢戰表示一直堅持)壞(表示經常輸)先說壞。
得到第38天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