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是早有耳聞,對此女亦敬佩萬分,可惜一直沒能拜讀,這次看她片終算是有幸走進她的世界窺探一二。
茨威格的原著是讀過的,也想象過那深情女子的樣貌,不想電影后竟讓我拋卻了曾經所想,總覺得這本該就屬于有著深厚文化與根深蒂固階級的土地:中國人,尤其心思細膩,溫文爾雅的安靜女子,對文學,對學者更是懷揣著道不盡的情愫。
只是,宣誓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元稹終究誤了鶯鶯;筆耕不輟文斗天下的郭老負了的豈止安娜。多情卻似總無情的文人墨客留戀的只是如花似玉的青春,作家怎會記得隔壁青澀的雛菊!
懂得吟詩作對卻寫不出郞妾相宜的回頭詩的薛濤;贏得賓客盡歡才情顯卻留不住溫郎共晚霞的玄機。女子無才便是德雖說是謬論卻也提醒女人不要太才華橫溢:他日同君共帷帳,明早蒲葦任風催。女人的感情在開始已成形——落寞且卑微。
這個故事通俗不庸俗更不低俗,對愛情從來憧憬的我該是喜歡的,這次我卻不想停留在對女人癡情的肯定。
為愛而生,為愛而死顯得那般貞烈,讓無數看客嘆為觀止,恨不得女子更貞潔,男子更風流好讓故事更凄美。歷史對旁觀者只是故事,對經歷者卻是刻骨銘心的經歷。他們看不到女人愛而不得的孤苦伶仃,看不到男人被太濃烈的愛束縛到不得自由。癡情是好嗎?那為何要有人惶惶終日不見歸人,有人奮不顧身不得雙棲,有人窮其終生不獲幸福!
越來越來不相信所謂癡情,越來越害怕所謂愛情。所幸沒能如女人在豆蔻年華遇到倜儻的男子,一生為愛所絆;可嘆沒能如女人在如花似錦的青春里遇到想愛的男子,一生有愛可憶。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015-07-06 13:15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