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小媽復出,結束了近2年的全職太太生活,開始上班。這事情嘗試跟小小講過,她是極力反對的,沒說原因,就是反對。為了避免引起騷動,小小媽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是要去找朋友玩。
小小媽上班的地方交通不方便,只能開車,而家里的車是只有下雨天和周末才開的,已經臟的不成樣子。晚上一家三口出去洗車,小小媽去做指甲。洗完車小小爸和小小先回家,路上小小爸不經意地說道,這車洗干凈了媽媽上班開著也開心。
小小聽到后哇的一聲哭了,為什么要去上班!我就知道你們是騙我的,還說今天出去玩,去喝茶見朋友,都是騙我的!……#%嗚嗚啦啦地說個不停,邊哭邊說。
小小爸問小小:“為什么不讓媽媽上班呢?”
小小說:“這樣就沒人接我放學了。”
小小媽這份工作是朋友介紹的,去之前已經跟老板講清楚了下午要接小孩放學,4點鐘要回家的,老板也是同意的。于是爸爸就索性編造更大一個謊言。“那今天小小媽接小小放學了嗎?”
“接了。”小小哽咽著說。
“小小說哪天媽媽沒有接你上學呢?”小小爸繼續問。
“每天都接我上學的。”小小還沒有哭昏頭,回答問題思路還很清晰。
“這不就是了,媽媽都上了一年班了,每天不照樣接小小放學嗎?”小小爸開始總結,希望小小能夠認識到,接她放學跟上班是沒有沖突的。
小小聽了這句話不打緊,哭的更厲害了,“都上這么長時間班了,原來你們是一直在騙我的。每次說出去跟朋友一起吃飯,去找人玩都是騙我的!”一瞬間爸爸媽媽在小小眼中成了大騙子。
“可是小小不覺得媽媽很辛苦嗎?這一年來媽媽每天都早起給小小做早飯,晚上接小小放學,輔導小小作業。小小在不認真學習,不想做作業的時候不覺得很對不起媽媽嗎?”小小爸繼續引導,希望能喚起孩子的良知。人之初,性本善,希望古人不期我。
“可是你們為什么都不告訴我的。為什么什么事情都不讓我知道的。”小小依然很委屈,好像話題轉移了。
“小小還小……”講到這里,小小爸也意識到小小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她在講參政權了。于是索性跟她談那個很嚴肅的話題:“小小之前不聽話,爸爸就把你的戶主資格給刪除了,如果你懂事了,爸爸就遷出去,把戶主讓給你。怎樣?”
小小聽了很滿意,馬上給了一個很肯定的答復:“恩,我要什么事情都做決定。”
……
爸爸跟小小的交流還在繼續,但是關于人性深處的社會屬性,參與感,存在感卻讓小小爸感到可怕。一個七歲小孩尚且如此,在公司里的每個成年人又何嘗不是?不表達,只不過是看在錢的份上,或者是被權力給壓制了。但這樣真的好嗎?當錢已不再有,當權力轉移,內心真實想法表達出來的社會會不會讓你吃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