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經歷了啥?這位人們熟悉的南宋女詞人,比我們想的更“女漢子”
她輕快的走過,像一朵游弋的云彩。左手上抱著厚重的《史記》,掩在袖子里右手拎著一壇陳釀,她將芳華活成行云流水。歷史自顧無情奔走,弄丟了伊人容顏。如我們讀她許多載不動的愁,卻讀不到她原是一個立馬橫刀、烏江高歌是“女霸王”。
轟動一城的愛情
公元1100年,提點京東路刑獄李格非府內,十七歲的李清照用力蹬了一下地,秋千便載著她劃出一道白色弧線。她幾乎能聽到衣裙隨著秋千飛快擺動發出的風聲,眼中飛快晃動的院墻原來那么矮,一墻之隔汴梁街道上,嘈雜的聲音聲忽遠忽近。
她覺得這樣很好玩,雖然母親每次看到后總是嗔怪道“都這么大的人了,比男孩子還瘋,也該管管了”,父親李格非也卻只是笑。除了父親的書房,她幾乎不太喜歡別的去處。
青梅已快熟了,褐色中透著黃亮,整個小院都能聞到一陣陣濃濃的果香。隨著一陣腳步聲,父親李格非一行人進了院子。院子實在有點小,她忙踮著腳想躲進屋子。撩開珠簾的時候,她聽到一位年輕書生和父親在說話,心中不自已的有點慌亂,他又來了。隔著影壁的縫隙她向人群尋他,探尋的目光又一次碰到了他笑意盈盈的眼神。她回頭撇了一眼慌亂中丟下的一只繡鞋,心里一陣發笑,疾步進了屋子。
來的人是左仆射趙挺之的兒子趙明城, “少小喜從當世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金石錄》序) ”,原也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自與從兄李迥在相國寺賞燈節結識李清照后,趙明誠便心生愛慕。這趙府癡兒在遇到李清照前,唯癡迷金石詞刻,遇到李清照之后,他已無心問金石。
公元1101年,二人結為夫妻。成婚之時,聲動整個汴梁城,因他們才名頗盛,因他們門當戶對,更因他們志趣相投,惹人羨慕。那時,趙明誠還是太學生。每逢月初和十五,他必告假回家與李清照團聚。每次回家他都帶一些碑文和果脯,二人一邊賞玩碑文一邊嚼著果脯,其樂無窮, “自謂葛天氏之民也” 。
因禍得福的黃金十年
1102年, 由蔡京主議,宋徽宗親書的元佑黨人名單刻碑于端里門,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赫然在列。朝廷罷免李格非提點京東路刑獄之職,敕令舉家離開京都汴梁。此次朝政爭斗中,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站在蔡京一邊。因不遺余力的打擊元佑黨人,他獲得朝廷認可,一路擢升為尚書左丞。
一邊是父親的罷黜,一邊是公公的步步高升,李清照結實的感覺到了權利對人性的傾軋。她寫到“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一年后,帶著無限失望,李清照只身投奔先行離開汴梁的家人。“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已不是沉醉不知歸路的意氣少年,開始變得心緒凝重。
公元1106年,蔡京罷相,朝廷解除對黨人的一切限制,李格非一家才重回汴梁。不久,公公趙挺之與蔡京爭權失利,于1107年秋病逝。他對兒媳李清照寫給他的“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諄諄告誡,終究還是沒有聽進去。在蔡京的迫害下,趙家人無法再在汴梁久居。李清照隨丈夫趙明誠遷居青州。青州“歸來堂”不似汴梁那般喧囂,二人過著陶淵明一樣的世外隱居生活,堂前遍植花草,堂內賭書消茶。只要有空,他們就游歷齊魯故地,訪古探幽。一起收集到《東魏張烈碑》、《北齊臨淮王像碑》、唐李邕撰書《大云寺禪院碑》等眾多珍貴石刻資料,收藏了大批昌樂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幾乎堆滿間房。十年研文治學,夫唱婦隨,他們共同完成了傳世名作《金石錄》的初稿。
失敗的亂世“女鏢師”
靖康之變,貪婪殘忍的金人揮舞著彎刀橫行大宋,長于書畫的徽宗皇帝做了金人的囚徒。過著宋瓷一樣精致的生活的北宋士大夫,在交出了金銀,弄丟了皇帝后,他們本能的向南方退去。整個北方生靈涂炭,人心惶惶。李清照夫婦的青州歸來堂也面臨著兵災之虞。
歸來堂藏著他們幾乎所有的人生追尋。金石古器、詩詞畫卷,和琴瑟和鳴的愛情,都在這里一點點積累,成為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心和肝。 不是說離開就可以輕易離開的。
屋外,大家再三催促。屋內,她徘徊、猶豫,細細的撫摸著一件件包含生命熱情的物件,拿起、又放下。最終花費了幾天時間勉強挑選出部分藏品裝了十五車準備帶走。
走的時候,她仔細的把余下的物品安放好,鎖上門、并把鑰匙帶在身上。她相信自己一定還會回來的。哪料,靖康二年三月,兵禍就蔓延到了青州。也就是在她剛離開沒多久,歸來堂就毀于亂兵之中,十余間房的金石文物不知所蹤。
一路逃亡,途中所見“軍無斗志,百姓無所依附”。連擔任江寧知府的趙明誠也在一次部下叛亂中臨陣逃脫,她漸漸明白一切比自己想的更糟。行致烏江,路過項羽自刎的地方,李清照心中感慨,寫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死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名篇。山河破碎,百姓奔走,慷慨激昂之士在聽到這首詩后,莫不放聲大哭。也讓病榻上的趙明誠愈加感到自責慚愧,于1129年病逝于健康。
顧及國難當頭,她決定把自己帶來的藏品獻給朝廷,也算是對亡夫的一種慰藉。卻未能如愿。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趕流亡朝廷的足跡來到浙東,在洪州失陷后,她寄托在弟弟李沆那里的藏品被金人擄掠毀壞一空。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一時無國無家,無依無靠。幸有一腔豪情和半壺老酒慰藉困苦。
悲慘的再婚
如行走沙漠的旅人幻化出海市蜃樓一樣,極度的失望容易讓人產生自我欺騙的錯覺。張汝州出現的時候,是她最為虛弱的時候。
她視為人生追求的金石書畫,在張汝州看來根本就是一箱箱金銀。這本也不稀奇,一路上她也碰到太多的打著藏品注意的強盜,她當然知道。不過,張汝州并不知道她手里的藏品已經損失殆盡。所以,在李清照與張汝州的婚姻中,渴望愛情的得到的是欺騙,謀取財寶的得到的是失望,很快張汝州本相畢露,經常動手打她。
她只能默不作聲的撫摸著自己的傷痛,往事涌上心頭,淚如雨下。她和張汝州本就不是一類人,一個活在詩情畫意中,一個活在貪婪欲望中,一個深沉真摯,一個陰險狡詐,用主宰的話說:神和魔無愛可言。
這場離譜的婚姻讓她輸掉了世俗認可的名望,和自己所剩不多的對這個世界的渴望。還好,她的膽識尚在,就像任何一次無所畏懼一樣,她覺得自己必須離開這個匪徒一樣的張汝州。哪怕,同歸于盡。
愿以三年牢獄之災換取自由和尊嚴,48歲的李清照這么做了。她向朝廷檢舉張汝州虛報舉數騙取職位。張汝州被免職流放,而依照宋律“妻告夫,哪怕夫有罪,妻也要入監”,她被判入獄三年。橫行無忌的張汝州,到最終帶上枷鎖,大概也沒有讀懂李清照:“她還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弱女子嗎?”
她是一個弱女子嗎?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流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寫于她離開張汝州后的紹興三年(即公元1133年),當時南宋使臣韓肖胄慨然赴金,李清照感而作詩,為其壯行。
看來,她一直翱翔在云端。她是浮生頭頂飛翔的鴻鵠,只不過偶爾蹙眉,就是一曲曲傳世的驚人句。她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公眾id:一只只貍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