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語:
2018年的最后一個月,“華為”、“洋節”成了網絡熱門話題,朋友圈里到處是買華為手機成了愛國的一種行為象征。昨天的平安夜,中國版的紅帽子,白胡子老爺爺瞬間成了網絡紅人,拒絕過洋節的喊聲此起彼伏。我們越來越傾向于某種跟風似的愛國主義行為。帶著道德綁架的言語圖片充斥著網絡。甚至突然爆紅的白胡子老爺爺,在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里扮演鰲拜的徐錦江老師在微博回應:紅帽子白胡子老人給您們帶來了最美好的祝福。
今早看到朋友發的一條朋友圈,圖片中圣誕老人的腳印從床頭一路鋪到客廳,文字寫到,孩子看到圣誕老人送來的禮物,開心的表情讓我覺得無關崇洋媚外,只是孩子的美好愿望值得被實現。這讓我想起了去年的圣誕節,我以圣誕老人的口吻寫了一封信給孩子,當念給孩子聽時,孩子臉上露出了美好的笑容。而我始終認為,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設好,也是一種愛國主義。
——教育專題月刊編輯:言靜思
愛國,說起來似乎很抽象,總感覺是一件高大神圣的行動,其實沒那么復雜。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展,其實愛國更需要我們從日常小事做起,不喊口號,身體力行。當國歌響起,國旗升起時,你能駐足停下,面向那方,肅穆地哼唱或默唱,目視著國旗上升,本身就是一種愛國行為。
當面對網絡對國家的詆毀或許片面地否定某些成就時,你能正確認識,明辨是非,冷靜思考,不盲從,也是一種愛國行為。當國家取得重大成就,不管軍事、經濟或者文化等,你能感到一種自豪,而當某些災難發生,你能心有戚戚,自覺悲憫,內心祝福祈禱,這些本身也是一種愛國行為。總的來說,愛國主義教育,其實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方寸之間,細微之事,更能見愛國的真諦。
——教育專題主編:一淺疏影
1.打孩子,該不該
作者:暖暖育兒家
雖然現在很多家長已經反對 “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但是,當家長認為孩子的確犯了錯誤的時候,或者是希望孩子能記住某個教訓的時候,依然會禁不住通過體罰來懲罰孩子。“打” 能讓孩子長記性嗎?
作者:瑩瑩_
美國心理學家艾麗卡.雷斯切爾曾講過一個故事。她和丈夫看到別人家里養狗,狗狗十分可愛,也想有一只自己的狗狗。但他們從來沒養過,于是報了一個狗狗培訓班。他們期待著培訓班教給他們怎么訓練狗、怎么改掉狗的壞習慣,可沒想到培訓班卻是訓練養狗人的:怎么理解狗狗,怎么像狗狗一樣思考,怎么與狗狗互動。艾麗卡認為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總是想修整自己的孩子,那勢必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作者:十月妖
電影《狗十三》是在2013年出品的,卻在五年后的2018年才解禁,12月7號開始影片上映。一上映便引起一場關于中國式教育的討論熱潮。影片為何被禁這么久?可能因為太過真實了吧!戳中了很多人成長中的痛。
作者:小E行動派
看過一篇文章,一位母親總是不明白聰明活潑的兒子為什么每次一上街總是那么害怕。后來有一次,他無意中蹲下來,從孩子的高度看過去,是黑壓壓的一排排的大腿,真的有點恐怖。那一刻,她終于明白了孩子的恐懼。以后,每當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她都有意識地抱起孩子,孩子也不再害怕上街。
作者:我們終將到達
我們經常會不知不覺中成為這樣一種家長。眼神永遠離不開孩子,以愛的名義“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同時不斷下達“指令”,指揮孩子的一言一行。早上起來,提醒孩子趕緊穿衣服,趕緊洗漱,趕緊收拾書包,趕緊喝水吃飯上學。下午放學,提醒孩子趕緊洗手吃飯,別玩了,快點寫作業。寫作業,提醒孩子別磨蹭,快點兒寫,別玩筆,寫工整點,專心一點。睡覺前,提醒孩子收拾書包,洗臉刷牙,趕緊睡覺。孩子就機械的隨著家長的指令行動,磨蹭,受到指責,繼續執行,磨蹭,指責。就這樣日復一日,往復循環。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場景,是覺得熟悉還是壓抑?但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也許發出指令的那個人就是我們自己。??
作者:開森心理
寶貝們未出生時,在媽媽的子宮里生活,子宮壁既是保護又是約束。當寶貝們偶爾動動胳膊動動腿,想和子宮發生“對抗”時,子宮壁會非常有彈性地化解,既沒有被沖破,也沒有還擊,而是溫暖有彈性地讓寶貝們觸碰生活空間的邊界,并快樂、充滿安全感地生活在此。所以,在出生之前,孩子們就已經有了建立內在秩序的經驗,也有了一部分按照天然秩序生活的體驗。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當孩子出現一點點具有破壞性的探索行為時,很多家長罔顧孩子本身的自然成長規律,因為害怕失控,就慌慌張張地將自己的焦慮和擔心傳遞給孩子,進行灌輸式的規則教育。如此一來,這個天然的秩序就被打破了。
7.家長能為孩子包辦代替處理一輩子嗎?你能早放手,娃才能早自立
作者:作家李媛媛
愛孩子,就別把孩子關進鳥籠,而要給他整個的天空。而我們,只需在天空下深情的凝望,凝望那越飛越高的影子,用愛和寬容給孩子留一個身心休憩的港灣,就夠了。媽媽只要帶孩子來到安全的開闊地,就可以放孩子去自由玩耍了,這世界是你的,也是他的,但終將是他的。
以上是2018年教育專題第8期月刊,感謝各位作者的“辛勤勞作”,同時也感謝各位教育專題的工作人員的付出!
歡迎您的留言建議,我們會不斷改進,越做越好。
寄語各教育板塊的作者:優秀作品將會被收入月刊文集哦,下一期的主題:待定,期待您的隨時關注和投稿。
關于下期月刊主題以及更多活動請關注:月刊備選專題
【投稿請關注】:教育
專題主編:一淺疏影
審稿編輯:微微一勺、林喬木、第九朵云、Ricman、?a不言a、深夜不買醉、澄澄黃、散月的月
月刊編輯:言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