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少子化,
不結婚、不生娃,
AI、躺平和牛馬,
這幾個關鍵詞,近年很火,也是社會的現實寫照。
一、老齡化背景下的低欲望社會
在這些關鍵詞背后,是我們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
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的越來越多,AI(人工智能)應用越來越廣,就業似乎越來越難,這是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征。
我們進入到一個“低欲望社會”,大家對未來不再抱有過多的期望,轉而過好當下的生活,降低對物質的欲望,更多追求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追求內心的富足和坦然。
這是這個時代正在發生的變化。在這變化里,面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群,面對新的市場機遇,養老服務應該怎么做?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研究好服務的對象——老人。
對于老人來說,什么是老年生活中最重要的?在老年生活中,經常會面臨什么問題?這里面的商業機遇在哪里?
二、論活著的意義
意義,是人思想和行為的全部原因。為他人活著是責任,為自己活著是生活。無論為了他人還是為了自己,這都叫有意義。這種意義,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人為他人活著,是責任。這種責任基于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人為自己活著,是生活。生活,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物質的生活滿足,需要通過與他人協作和交換得來。精神的生活滿足,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得來。都是建立在親密關系之上的。
所以,人離開了這種親密關系,這種意義是不存在的。
為什么要談“活著的意義”這個話題?
因為這對于老人來說很重要。這是我基于養老項目實踐,與上千位老人接觸,深入交流和服務總結思考得來的。
因為做的政府采購項目比較多,接觸的老人很多都是孤寡、獨居、失能和低收入群體。你可以理解為,我接觸的老人,是活的“最慘”的一批老人了。
可以說,每一個人到最后,都有可能是活的“最慘”的老人,這是最真實的晚年生活。
作為養老服務商,了解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況,才能知道如何為他們提供好的服務,讓他們規劃和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三、老人晚年生活的現狀與問題探討
有多“慘”呢?接下來我就從孤獨、多病和失能、低收入、普遍的悲觀這幾個點來給你做介紹。
1.孤獨
(1)與子女的關系
因為沒有子女,或者子女為了生計,長年在外打工,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基本上都是老兩口在家里。
如果年歲稍微大一些的老人,比如75歲以上,幾乎都是獨居的,因為老伴基本上去世了。
這些老人的子女年歲也大了,有自己的家庭,要照看孫子輩,沒有太多的精力和時間照顧老人,很多老人也被子女冷落了。
(2)與朋友或其他親人的關系
我接觸的很多老人,因為已經退休,工作上的人際關系幾乎沒有了。
之前要好的朋友之間,幾乎沒有什么聚會,因為各自都有家庭,并且受到身體健康和經濟狀況的限制,很多朋友很少往來。
再看親人,年輕一點的都在外奔波,很少回到老家看望這些老一輩人。自己的兄弟姐妹們,也因為各自有自己的家庭,相距較遠,身體健康狀況不如以前,相聚也很少。
(3)與鄰里的關系
在我接觸的上千個老人里面,有鄰里關系相處融洽的,村里面熟人多,遇到事情總能找到人幫忙的。也經常有相互走動。
但也有跟鄰里相處不愉快的,經常發生爭吵,彼此看對方都不順眼,我不希望你過得好,你也不希望我過得好。
在低保戶和五保戶里面,這種情況比較多。特別是我接觸的五保戶里面,他們很多能完全自理,也有勞動能力。但其中有不少人缺乏與人協作、與人交流溝通的意識和能力。
有的脾氣也比較倔,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太考慮他人的感受。很多在村里面的口碑也不好,讓鄰里比較討厭。
我想,這有可能會是導致他們生活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的來說,人老了,就是一個斷舍離的過程。人際關系越來越少,物質財富和欲望越來越少,身體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于是,老人常常是缺乏陪伴和關愛,內心是孤獨的。
2.多病和失能
因疾病而導致的自理能力下降和勞動能力喪失,是影響老人生活品質和經濟來源的重要原因。
人的年紀越大,各種身體疾病就隨之而來。特別是我接觸的這部分人群,經濟實力和生活、醫療條件都不是很好,身體狀況就更為糟糕。
(1)痛風
痛風導致身體關節等疼痛,很多根本治不好。一痛就是幾十年。經常痛風的老人,雙腿、腰部、雙手活動會受到嚴重影響,基本上很難從事體力勞動,也就喪失了勞動能力。
不能種地、養豬、飼養家禽、種菜,加上沒有退休金和政府生活補助,子女要是經濟條件再拮據一點,就意味著老人基本上沒得吃。生活條件相當老火。
(2)高血壓
患高血壓的老人是非常多的,條件稍微好點的老人,會每天吃降血壓的藥物。
條件差一點的,比如離醫院很遠,沒錢買藥品,缺乏年輕人照顧的,就沒有服藥,隨時都有暈倒摔倒,腦中風,突發心臟病的風險。
(3)腦中風(腦梗或腦出血)導致的偏癱失能
隨著年齡增加,老人的腦中風的概率會增加,很多老人就是因為得了腦出血或腦梗塞,導致偏癱或者行動不便。
他們很多是生活不能自理,嚴重點的就是失去意識。像吃飯、穿衣、洗澡、大小便都需要家人協助照護,需要人24小時看著,離不開人。通常一照顧,就是十幾二十年。
有的老人被家人照顧的不錯,經常換洗衣物,固定給老人洗澡,飲食搭配規律,大小便也照顧的很干凈。
但有的老人就沒有這么好運了,常常是躺在大小便里,房間臭氣沖天,被子被尿液打濕了,大便在床上干成了塊狀也無人打理。有的老人幾年沒有洗過一次澡。
以上情況,是我們在給老人服務的時候,經常遇到的。
除了剛才講到的疾病,還有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失聰、失明、老年癡呆癥等也是很常見的。
老人生病了,很多是不會到醫院去看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舍的花錢,受經濟條件影響。也有治了很久治不好的,比如疼痛、麻木等疾病。
還有就是行動不便,從村里到醫院的距離遠,看病不方便。這是鄉村老人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
總之,老人的年紀越大,疾病越多,自理能力越差,子女親人照護的工作就越繁重,老人的生活品質也就越差。
3.低收入
我遇到的很多老人,幾乎是沒有經濟來源的。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子女給的生活補貼;
政府給的最低生活保障(低保或五保);
養老金;
退休金;
殘疾證補貼;
打臨時工的勞動收入;
飼養家禽銷售后的收入;
種植銷售農產品的收入。
一般,子女給生活費的相對很少。低保或者五保的政府補貼,不是每個老人都能拿到,這是極少數人才能享有的。
即使能享受到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補貼,每個月也只有200—1000元之間。低保一般是200—500元一個月,五保一般在700元左右一個月。
養老金一般是120元左右一個月,基本上都沒有退休金。殘疾證一級和二級殘的補貼在100元左右一個月,有的地方還不一定能領得到。
以上,就是沒有勞動能力的情況下,可能獲得的收入。絕大部分人是拿不到這些收入的。所以,很多老年人,只能靠自己的勞動來養老。
比如,飼養家禽,種植農產品,打零工。一旦身體生病了,或者喪失了勞動力,自己不能自理了,就斷掉了經濟來源。日子過得就會非常糟糕。
對于絕大多數低收入的鄉鎮和農村老人來說,沒有退休金,沒有政府補助,只要不喪失勞動力,保持身體健康,在農村有一畝三分地和住宅,通過勞動來養活自己,已經是最好的養老方式了。
所以,我認為,鄉鎮和農村的養老,就是居家養老,自主養老。子女養不了你,政府養不了你,那你就自己養自己。
4.普遍的悲觀
我接觸的很多老人,對生活是悲觀的,其中有不少一部分,已經是患有抑郁了。大致表現為,對生活沒有太多希望,缺乏社交,也不愿意主動社交。
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綜合的,主要原因有常年受疾病困擾,導致喪失勞動能力或自理能力;缺乏經濟來源,生活拮據;與子女關系不和睦,或者子女因經濟原因常年無法回家;
隨著這種處境的惡化,不少老人會表達出“活著真沒意思”的想法,更有甚者,會有輕生的念頭。
在居家照護的工作中,遇到這樣的老人,我們都會給老人家進行開導,讓他們重拾對生活的樂趣和希望。
但有時候因為老人存在一些客觀的難題,我們無法幫助他們解決,也感覺到深深地無奈。
四、養老服務的機遇
通過對老人生活現狀的了解,可以知道老人的經濟狀況、身體與心理健康、社會交際與親密關系是構成老人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
除了老人的收入我們無法解決,其它的幾個板塊都可以提供優質的服務來滿足老人的需求。
1.圍繞身體健康的服務
(1)醫療服務
作為一家養老服務公司,我們可以給老人提供居家的醫療服務,如幫助老人預約醫生到家,進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還可以幫助老人預約醫院的醫生,進行掛號、陪診和住院的陪護。
(2)照護服務
對于因身體行動不便,而無法完全自理的老人,我們可以提供居家的照護服務,包括家政服務和基礎照護。
比如,給老人做居室環境清潔,物品整理歸納,抽油煙機清洗,換洗衣物,烹飪服務。還可以協助老人進食,幫助穿衣,助浴,協助行走,洗腳,大小便護理等。
(3)康復服務
對于因疾病原因,需要康復的老人來說,我們可以提供居家的康復服務,也可以到門店做康復理療。
比如,為腦中風的老人做康復治療,能預防和治療偏癱的情況,讓身體機能盡可能恢復,保護老人的自理能力。
比如,可以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和肩椎疾病的老人做康復治療,維持老人的肢體功能。
如果是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也是可以通過康復來進行治療的。
對于自理的老人來說,可以通過康復理療來預防疾病,減少患病的風險。也可以通過體育運動,如打太極等方式鍛煉身體,減少患病的風險。
2.圍繞心理健康的服務
在具體的養老服務工作中,與老人的溝通,讓老人愿意跟你聊天,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把老人聊開心了,老人就更容易配合你的工作,這就是給老人提供了情緒價值。
根據我的工作發現,很多老人是容易抑郁的,這跟前面講的老人的經濟收入水平低、患有疾病、自理能力下降、缺乏社交都有關系。
給老人提供情緒疏導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務,就非常重要。
對于情緒悲觀或抑郁的老人,我們可以給老人預約心理醫生,給老人做心理疏導。
更多的是,我們的護理員,在工作中用心照護,并積極的與老人聊天,疏導老人的情緒,讓老人開心,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于是,我們開始系統研究:
護理員如何更好的與老人溝通?
要聊什么樣的話題?
如何系統的培養護理員的這種溝通能力?
除此之外,護理員還可以做什么,能讓老人感到開心?
3.創造社交場景,建立親密關系
老人的孤獨或者抑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社會交際,沒有建立很好的親密關系導致的。
上文有提到過,人的存在,是需要通過社交和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來感知的。人生活的意義,是建立在人與人相處的關系之上的。
人為他人活著,是責任。這種責任基于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人為自己活著,是生活。生活,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物質的生活滿足,需要通過與他人協作和交換得來。精神的生活滿足,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得來。都是建立在親密關系之上的。
我們可以有很多方式為老人創造線上和線下的社交場景,建立親密關系,比如:
建立以不同興趣為主題微信群,老人們可以在群里面相互溝通交流,交朋友;
開辦線下的短視頻培訓課程,教會老人拍攝日常,在互聯網上分享自己的快樂生活和興趣愛好,與網友進行互動,對老人有很多好處;
開辦線下的興趣班,比如書法、武術、音樂、養生等課程;
打造線下的老年活動中心,提供棋牌、喝茶聊天等場所;
打造文化與旅游項目,提供文化旅游服務,在游山玩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文化帶來的精神熏陶同時,也能讓大家交朋友;
舉辦各種專業主題的分享活動或講座,由退休老人講授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年輕人和感興趣的群體做分享,可以是線上的,也可以是線下的,這有利于提升老人的價值感。
五、尾聲
以上,就是我對于老人生活現狀和問題的探討,以及與之相關的養老服務機遇淺析。
我是一個做養老服務的人,文章中的現狀,都是我在做養老服務中真實遇到的,我們的服務產品,也在不斷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優化。
如果你對養老服務感興趣,可以閱讀我關于養老相關的文章,也可以與我私信交流。
文章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SYyCCLOAgL_C-5tXNhLwrA
https://mp.weixin.qq.com/s/-f3dtJM3E4ANg-OM9JtF4w
https://mp.weixin.qq.com/s/KkLkz03-nUMmIMZEkoxrDA
https://mp.weixin.qq.com/s/qzZCyPfQhdfl9XMUse4G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