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說的是,對魯迅和弟弟周作人絕交的事感興趣并不是八卦——當然,八卦其實也沒有什么錯,慈禧太后從京戲中學習治國方略,能成功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那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從名人八卦中窺得人世間的道理,來指導我們的人生,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開頭就扯遠了,再扯回來。
魯迅兄弟絕交對魯迅和周作人這兩位中國近代著名作家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還和母親及兄弟住在一個大院里,魯迅和許廣平會順利結婚嗎?他的未來肯定和現實完全不一樣。而周作人,日本人來了,他還會選擇留下來,甚至出任偽職嗎?其實絕交的當天,周作人就意識到這件事對他自己的沖擊有多大,“我以前的薔薇色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所以說,討論這件事還是很有意義的。
魯迅和周作人是在1923年7月14日絕交的,此前兄弟三人各自的家庭加上他們的母親,一大家子都住在北京西直門內八道灣的一處大宅里,他們沒有分家,掙的錢一起花,也都在一起吃飯。但是7月14日這天,魯迅晚上到自己屋里吃飯了。
當天魯迅日記有記載:“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飯,自具一肴,此可記也。”
這說明絕交是突然發生的,那么,究竟是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此事與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有關。
這一點,無論是魯迅自己,還是周作人、周建人、許廣平,以及魯迅的朋友許壽裳,都曾留下文字說及此事,而他們的敘述中,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了羽太信子(魯迅是隱諱地提及)。
羽太信子是什么來歷呢?1908年,魯迅把弟弟周作人拉著一起到日本留學,當時好友許壽裳租到一處住宅,據說是日本很有名的作家夏目漱石住過的,于是召集了包括周氏兩兄弟在內的5個人同住,而羽太信子就是當時這處住宅的女傭。1909年3月18日,周作人與羽太信子結婚。所以,有的文章說,魯迅先認識羽太信子,和她有私情,之后才介紹給弟弟,這種說法應該不靠譜。
1911年,周作人夫婦從日本回國。不久,羽太信子因為生子,便把妹妹芳子從日本接到中國好照顧她。后來,羽太芳子嫁給了周建人(后又離婚)。1919年周氏三兄弟都搬到北京八道灣時,羽太信子的弟弟也來到中國住到了宅子里。
介紹完羽太信子的來歷,我們再來探究魯迅兄弟究竟為什么失和。對于此事,最有價值的是周作人寫給魯迅的一個絕交信。這個便條是在1923年7月19日交給魯迅的,是魯迅到自己屋里吃飯后的第五天。絕交信是這么寫的:
魯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在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色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才或者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請不要再到后邊的院子里來。沒有別的話。愿你安心、自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月十八日,作人。
這個絕交信不愧是一個文學家寫的,沒將原因說明,但卻說出了想絕交的原因,幾乎一個字不能刪減。
從這個絕交信來看,許壽裳、周建人所說的絕交是因為經濟方面的原因似不可信,因為非常明顯,導致絕交的是一件突然發生的事,而不是長期的矛盾。或者說,就算一段時間以來便有矛盾,也必有一個激發的事件。
如果是因為經濟原因,像他們所說,魯迅嫌羽太信子當家太大手大腳,那這種事是不可說的嗎?周作人又何必在信中如此隱諱?況且,魯迅絕對不是在經濟上計較的人,他有著非常傳統的思想,此前也一直付出自己的一切在幫著兩個兄弟,所以才造就的周作人“薔薇色的夢”。此時,魯迅會改變嗎?當然不會。因為許廣平還未登場,他與妻子朱安的關系大家也都知道,此時的魯迅決不會考慮自己的小家。
再從羽太信子的角度考慮,如果她在乎經濟利益,那更不會趕魯迅走,因為此時魯迅是這一大家人的經濟支柱。當時全家這么多口人,還有10名左右的傭人,靠的就是魯迅和周作人兩個人的收入。當時給教授的工資、寫文章獲得的稿費,現在看來都是天文數字。羽太信子若聰明的話,又何必將“大財神”魯迅趕走?
再回到那個絕交書上,周作人聽到消息,幾乎擔受不起,有什么事會讓一個男人擔受不起呢?文中又說“大家都在可憐的人間”,其意思無外乎是“大家都有人性之弱點”。以后不讓魯迅到后邊的院子里來,是什么目的呢?不讓魯迅接觸誰?而“愿你安心、自重”,無疑是說明了,在周作人看來,這是件極丑的事,但為了兄弟情誼,他縱然很難擔受,但仍要給哥哥留面子,不會去傳揚。此后一生中,周作人果然從沒有明確說明兄弟失和的真正原因。
但是從上面分析可知,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此事肯定跟男女之情有關。
有人說,周作人聽到的這件事是:魯迅偷看了羽太信子洗澡。從周作人的種種舉動來看,他聽到的消息顯然極有可能就是這樣。
那么,這是不是羽太信子故意在周作人面前污蔑魯迅呢?
剛才分析了,如果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羽太信子趕走魯迅極不明智。想獨占那套大宅子?那宅院是挺貴,但也不過是魯迅幾個月的工資而已。顯然,魯迅這個“提款機”比房子要更值錢。
魯迅的朋友往往把羽太信子說得極為不堪,說她有“歇斯臺里性”,對魯迅“外貌恭順,內懷忮忌”,但是也有人對她有另一番評價。比如蕭乾夫人文潔若在《晚年的周作人》一文說,“周作人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生前,每餐必先在牌位(周氏兄弟母親魯老太太、周作人女兒若子、周建人兒子豐三的牌位)前供上飯食,然后全家人才用膳。”徐淦在《忘年交瑣記》中提及羽太信子時說:“上街采辦,下廚做飯,掃地抹桌,洗洗刷刷,全由羽太信子里里外外操勞不停。她完全是日本型的賢妻良母,鞠躬如也,低聲碎步,溫良恭儉讓,又極象紹興的老式婦女……”
周作人是個智慧的人,他能與羽太信子相守54年,難道會是被羽太信子的拳腳征服了?
那么,如果相信了羽太信子說的話,那魯迅真的看了弟媳婦洗澡?
應該說,不是不可能。
魯迅在中國有一個逐漸被神化的過程,但其實魯迅也是人,怎么會沒有人性的一些弱點?當時魯迅與朱安只是形式上的夫妻,他在心理生理上有孤寂感是難免的。羽太信子的確長得并不漂亮,也許魯迅并非故意,但偶爾碰到了,沒有躲避也是可能的。況且,在那個時代,日本男女是混浴的,在日本生活過的魯迅可能也并不以為意。但是,羽太信子來中國后,卻是迅速中國化了,可能她卻接受不了被偷看的事實,因而對魯迅有了意見。并最終選擇告訴了與她感情不錯的丈夫周作人。
上述推測,你是否也認為最靠近事實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