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是現代人的口頭禪,大多數人陷入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中,對工作早已喪失最初的那份熱忱,只是百無聊賴在混日子。
他們迷惘、無奈、憤怒,想要改變,卻又苦于沒有出路。
如果你陷入以上的情境中,這部有匠人精神的電影《編舟記》,會給你一些啟示。
這部講述平凡普通人的電影,卻折射出不平凡的偉大意義。全程無高潮,男女情感寡淡,甚至有些沉悶的電影卻斬獲日本電影12項大獎。
敘述風格沉靜內斂得平淡的電影,卻獲得豆瓣8.6分,讓很多人為之動容。
為何這樣一部電影能收獲好口碑,能深深俘獲現代人的心,相信看完本片,你會找到答案。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一家出版社的詞典編輯部里,玄武書房計劃擬定一部與時俱進的中型國語辭典《大渡海》,編輯荒木因妻子重病要回家照顧,多方物色選中了做事極其認真對語言有敏感認知度的馬締光。
馬蒂光是個怪人,他看上去像個書呆子,極其不擅長與人打交道。但是他對詞語有很強的敏銳度和熱情,面對單調的編纂辭典工作也能沉下心去做。
編纂這本辭典要收集24萬個詞句,每天要收集很多的例句。這樣的工作極其耗費耐心,但馬蒂光卻不知疲倦的收集新的詞匯,還樂在其中。
編纂一本這樣的與時俱進的辭典要花多長時間?馬蒂光和同事們全情投入用了十五年。
十五年里,馬蒂光把一切獻給辭典,除了生活最低限度的基本需求,所有心思全花在辭典上。家庭旅游、游樂場這些詞匯,他卻從沒體驗過。
但是在這十五年的時光,馬蒂光改變收獲巨大。雖然乍一看他還是那個呆板的怪人,但是他憑借身上那股執著勁追到房東孫女香具矢,與同事西岡成為好朋友,還獲得了絲不茍的國語學者松本的認可。
馬蒂光從一個對公司來說可有可無的營業員,變成辭典編輯部里掌管大小事務舉足輕重的主任。他從為不能很好與同事溝通而煩惱的愣頭青,變成能和辭典編輯部以及外部良好溝通的能人。
這一切都源自他對編辭典《大渡海》這份工作的無比熱愛和尊崇感,他把這份工作看成是自己與生俱來必須要完成的偉大使命。
正是這份使命感和匠人追求極致的精神,讓他克服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
而馬蒂光的這份執著精神深深影響到編輯部玩世不恭的西岡,讓他從一開始不感興趣,沒有干勁的隨便態度到后來充滿熱情,為《大渡海》的宣傳工作到處奔波聯絡,甚至樂此不疲,找到這份工作的價值。
同時讓新來辭典編輯部的岸邊綠從一開始對這份工作的吐槽和瞧不上,到后來真心喜歡上這份工作,也將它視為一項偉大的事業。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馬蒂光對房東孫女香具矢驚艷一瞥暗生情愫后,整個人精神恍惚,提不上勁。直到松本讓他來詮釋戀慕這個詞匯。
他開始用寫信的方式笨拙地方式表達愛意,直到終于確定香具矢也喜歡他后,他終于第一次體會到真正戀慕的滋味,完美詮釋了這個詞匯。
另一個觸動心弦的情節是在主編松本患上食道癌最后的日子里,身體脆弱到不能寫字,卻仍一心撲在收集新詞匯上,由妻子在一旁幫他代筆記錄,這份對詞匯的熱愛滲透到骨子里了啊。
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工作很繁瑣雞肋,怎么也衍生不出熱愛的情緒,只能聽之任之敷衍了事。也有人覺得前途渺茫,工作很多年依然混跡最底層,看不到半點希望。所以看到那些對工作無比熱愛,有使命感,事業做成功的人特別羨慕。
然而你看到的永遠都是成功者的光鮮和喜愛,卻看不到他們背后的堅持和辛苦。
所謂的熱愛,只不過把所有心酸無聊踩在腳底苦熬。就像馬蒂光的編辭典工作,十五年如一日面對無數詞匯怎么可能不無聊枯燥,之所以能夠孜孜不倦的堅持,無非靠的是那份來自心底的熱愛和堅韌的毅力。
所謂的成功,只不過是在苦熬了無數個日夜,灑下不為人知的淚水汗水后乍現的曙光。馬蒂光成功編出《大渡海》,他可是花費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和精力。
你要知道每一分認真都可貴,走過的每一步路都不會白費,最重要的是堅持下去。就像人們常說的,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看到希望。
如果你處在人生灰暗時期,看不到希望,失去了方向,感到絕望無助了。那么電影中這句話送給你共勉:“無論進度多么緩慢,只要繼續前行,總有一天能看到曙光。”
你現在感到迷茫嗎?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哦。
這篇文章由莉莉原創發布,喜歡記得關注莉莉,給莉莉點贊哦!后期將推薦更多經典老片、好片給大家,分享更多有料的影評,讓你的生活因為電影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