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并不是真的在壓力下干的更好
只是在壓力下更容易開始而已
在研究如何學習的那段時間
明白了學習不是登山
而是搭積木的道理
很多人因為一直努力追求完美開始和結束
甚至還要細化每一個過程
正是這種完美主義傾向
讓他們很難邁出第一步
以至于最后拖延著過完一生
真正的學習是搭積木
一開始你也不知道最后搭成的會是什么樣子
你努力去搭建框架并不斷修正
直到最后也許不是最完美的
還會有一兩塊出入
你卻已經比別人做的更好
所以有些名家提到讀書這種學習行為時會說
如果哪一天你不想讀書
一定要強迫自己坐下來隨便讀幾頁
很快就進入狀態
這都是有其道理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覺在壓力下成長特別快
經常會感恩和懷念那段痛并快樂的日子
其實我們并不是在壓力下做的更好了
而是更容易開始
不管遇到任何思想上動搖
都會在壓力的推動下想辦法解決
而不是等待時機
壓力還會促進人類某些激素的分泌
比如腎上腺激素
讓我大腦運轉更快
解決問題速度和質量更高
這都是幫助人們持續行動的條件
正因為不斷的行動
會有更快的成長
自然當我們放松下來享受安逸生活時
不自覺就會在思想上更多的考慮
陷入完美主義的另一重境地
想行動要耗費大量的“躍遷”能量
就好像飛機起飛時需要耗費巨大能量
人類行動何嘗不是如此
既然知道了壓力帶給我們成長的主要作用是行動
是不是就可以抽絲剝繭
充分利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
這也是一些知識型IP在做的
他們在網上一節課動輒賺幾十萬
這就是行動本身賦予他們的附加值
而那些跟著他們學習的人
都是在思想上模擬
并沒有一種開始行動的狀態
反而有時候讓大家有一種“滿足”感覺
更不愿去付諸行動
久而久之形成兩極分化
一方面那些行動的人
他們不一定有多么優秀
但他們持續的行動成就了自己
另外一方面
那些只在一頭聽聽而已的人
依然重復著“滿意”的人生
不斷重復著昨天的故事
這人生又有何意義
雖然壓力不是一件找人喜歡的事情
相對平庸的一生
至少不算一種比較差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