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小p發來生日會海報時,我剛剛做完一節微課的ppt,梳理了幾個主要的職場發展階段,0-3年,3-5年,5-10年,10年以上,一一梳理完,陡然發現,自己已經工作快10年了。
微信群里跳出一張青春明亮的海報:致我逝去的人生1/4,小p同學25歲草坪生日趴。
亮黃色,大大地寫著25歲。
看著寫滿青春的海報,我的眼角突然蹦出一顆淚。
小p是杭州姑娘,家境殷實,衣食無憂,在政府部門工作。她大多數時候樂天派,嗓門很大,臉蛋永遠紅撲撲得像擦了腮紅。但她曾經很認真地跟我聊過她的焦慮,屬于25歲的焦慮。
找不到方向,不知道離自己理想的工作還有多遠,學了很多東西但收效好慢,看不到前路。
同時,她又云淡風輕地說:當然啦,家里倒不用我負擔什么,所以沒什么后顧之憂,只要單純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
我羨慕她輕裝上陣,也羨慕她可以只為自己焦慮。
同樣是20多歲,小花同學好像顯得更緊張一些。
小花是我的一個咨詢者,在東北一所二流大學,讀大三。
眼看馬上畢業班了,她的簡歷卻乏善可陳。因為校區偏遠加上二線城市實習機會少,她的整個大學,除了在一個學校社團做到了主席,沒有任何實習經驗。
但,她說:畢業后,我想去北京,想去騰訊,想做產品經理。
為此,她準備今年暑假來北京找一個產品實習的崗位,最好是在騰訊等大公司。
你以為她在癡人說夢?
不。
她有備而來:
因為大學的專業與互聯網毫不相關,所以她去找了網上很多的付費課程來聽,從零開始學習做產品,做運營,開始了解她想去的這個行業,并且非常認真地上課、做筆記、互動、實踐。
同時,她還到處搜羅大公司校招問題集錦,刷往屆的校招試題,學習各種面試寶典和套路。
——她大概像當年高考一樣,刷了n套題,做了n多的準備,恨不得武裝到每一個毛孔,以至于對很多問題的回答,完美到幾乎有點假。
咨詢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有點心疼她,就像心疼當年的自己。
一個沒有背景,學歷普通,學校普通,來自二三線城市,想要去大城市見世面的姑娘,除了像高考一樣做萬全的準備,認真到有點傻,也沒有別的辦法。
如果她是個只知道背書的傻姑娘,除了心疼,我可能不會產生其他的情愫。但,她顯然又是聰明的。
為了彌補自己沒有實習經驗這個弊端,她跟一個同學合作,在學校開始了自己小小的“創業”嘗試。運用學到的互聯網產品和運營知識,她開始做一個知識付費的公號,邀請往屆的學長學姐來做付費微課,給低年級的學生分享關于找工作和考研的經驗。
她做得有模有樣,用戶調研、分析需求、設計課程、邀請嘉賓、宣傳推廣——所有事情一件件做下來。
令人開心的是,她們第一期付費課程的報名人數,已經遠遠超過預定人數,開門紅。
聽到這里的時候,我除了心疼她高考式的努力,不得不佩服她的聰明和務實。
一個年輕女孩知道且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明確自己想去的遠方,即便遙遠也早已開始奔跑。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艾,更不假裝努力,而是笨拙地向前挪著。
——小花的存在,讓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美好的期待。
同樣是20多歲的年紀,小p的焦慮和小花的慌張,迥然不同。說不上對錯,也無所謂誰的更難一些。
對抗自己和對抗世界,都沒那么簡單;或者說在焦慮中認識自己,在慌張中跌撞前行,她們心之所向的,都是透著微光的遠方。
心之所向,眼中帶光,這光芒中略帶的緊張和慌亂,恰恰來源于,她們選擇了有點難度的遠方。
小p可以在杭州做一個小城公務員,安穩富足,但她選擇了更難的路,突破小城姑娘的固定標簽,尋找自己更佳豐富的遠方;
小花也可以在東北的二三線城市找一個可以糊口的工作,永遠跟中國頂級的互聯網公司沒有交集,但她也選擇了更難的路:拿著干癟的簡歷,被嫌棄的學校和滿身自學的武藝,想與北京的大學生們亮劍比試。
她們放棄了輕而易舉的遠方,選擇了那個模糊不清的。
如果你問,她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她們到底在追求什么?小富即安不好嗎,為什么欲望那么多,何苦折騰自己?
我不知道她們的答案,也許她們心中根本沒有遠方,追逐微光的過程,就是她們想要的遠方,對自我和世界認知的不斷拓展,就是她們生活的萬丈光芒。
寫到這里,自然想到最近被很多人安利的日劇《東京女子圖鑒》,用11集3個小時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從小縣城來到東京發展的女人,20歲到40歲所走過的路,愛過的人,擁有過的那些欲望,以及為之奮斗的過程。
當然,這并不是一部瑪麗蘇劇,女主40多歲離婚、孑然一身,依然沒有達到自己心中最理想的生活狀態,那些在十幾歲就具象了的東京上層女人生活場景,那些她苦苦求索也并未跨越的出身和階層。
這部劇中,有人看到欲望,有人看到不安分,有人看到階層固化,有人看到求而不得的凄涼下場。
但,影片的結尾,女主綾淡然微笑著說:還有那么多想要的東西,所以還是要一直追逐啊。
在這個微笑里,我看到的不是凄涼,恰恰是希望。
很多人說,雖然影片表現了女主綾在都市里的各種欲望,但這個人物讓人恨不起來。
那是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綾的影子:因為還有想要的東西,那個遠方的欲望讓我們擁有了生活的動力,在追逐遠方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潛力和魅力,因此完整了對自己和世界的認知。
在奔跑中,我們閃閃發光的樣子,就是一直追求的遠方。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電影中的綾一樣,有那么具象的關于遠方的想象,但一定有很多人像25歲的杭州姑娘小p,高考式努力的小花,只因有一個模糊的遠方,就敢開始奔跑,不曾停下;更因為這個遠方不那么戳手可得,所以更加熱愛奔跑。
這奔跑的姿勢,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這路上的風景,就是我們追逐的遠方;
而那些輕而易舉的,從來不會讓人流連半分。
既然時光留不住,這就是我們回贈時光的最好禮物。
此文,獻給在路上的小p和小花,也獻給依然在路上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