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接近十點鐘的時候,王梅老師聯系我說:進行一對一的點評。我看到消息之后,非常的欣喜。這是我期待已久的時刻!
王梅老師一對一的點評主要是幫助我解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讓我自己尋找這個小說的不足之處。
因為之前聽了王梅老師對其他作品的點評,結合到我自己的作品,有些當初困惑方我的問題,現在就豁然開朗。
因為我們的小說目標字數是三萬字,當時我根據自己的一個初步構思,確定為了六萬字。每天寫作的字數是我的最底線。為了達到這個最底線,繼續寫下去。就記錄了一些無關重要的事情。表現出來的具體情況就是記錄一些事件的時候太冗長。
把小說寫成了生活流,日記體小說。以前我不知道有生活流這個名詞,這個詞真的太貼切了。
小說里面的人物太多,塑造的個性特征不夠突出。沒有把主要筆墨放在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上。這一點是王梅老師在點評其他作品當中多次談到的,也是我們出寫小說特別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
其實我有點后悔,沒有在動筆之前寫大綱,如果寫了大綱并讓王梅老師略微指點,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的。
二是指出了我小說當中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很多初寫小說的人容易掉進的坑。比如主人公不清晰,時代背景沒有交代清楚,人物一個一個出現了,又一個一個消失了。沒有把主要的人物,讓他們通過主要事件,糾纏在一起。
三是幫助我梳理了未來努力的方向。
針對經驗不足的情況,王梅老師建議我從寫大綱開始著手,每天,每周,進行小說的構思理,清楚故事線。建議我多看國外的經典小說,世界名著。我當前糾結于去修改這篇小說還是重新構思重新開始的問題上,她建議我放棄之前的,重新開始。這些對我來說都具有一種非常實際的指導作用。
參加30天寫小說訓練營,是一個新的嘗試 ,這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在看過的很多的小說當中《飄》和《平凡的世界》這兩本書對我影響很大,那種小人物在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有著跌宕起伏的一生,這些通過文字反映出來,讓人讀了之后欲罷不能,仿佛那也是另一個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書,我也要把自己的人生,經歷變成文字,這是我寫小說的初衷。雖然這次小說不能發表,但寫作本身就是我們生活的一個縮影,來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這次的收獲一是堅持,挑戰成功!因為很多人工作都是很忙的,我也不例外,大多數時候都是見縫插針的,利用零星時間進行寫作,有時候為了完成打卡,要寫到接近零點,盯著那個目標,就沒有了不繼續的理由。二是雖然初衷是寫自己,寫完之后恍然大悟,作家是要跳出自己寫故事,把很多的故事集中在主人翁的身上,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真正的小說是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的。